整理:腫瘤資訊

來源:腫瘤資訊

2018年8月11-12日,2018年廣西抗癌協會淋巴瘤專業委員會年會暨2018年中國抗淋巴瘤聯盟巡講南寧站和淋巴瘤規範化診療全區繼續教育學習班在南寧隆重召開。本次會議匯聚了國內外淋巴瘤相關領域的衆多知名大咖。本會議期間,【腫瘤資訊】特邀採訪了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腫瘤內科黃慧強教授,詳細介紹了T細胞淋巴瘤新藥治療的研究進展。

黃慧強教授,主任醫師 ,博士生導師

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大內科副主任

中山大學血液研究所副所長

中國抗癌協會淋巴瘤專業委員會常委

中國抗癌協會淋巴瘤專業委員會青年委員會 主委

CSCO中國淋巴瘤聯盟副主席

廣東省抗癌協會血液腫瘤專業委員會主委

廣東省抗癌協會淋巴瘤專業委員會副主委

T細胞淋巴瘤的治療現狀

黃慧強教授:T細胞本身的生物學特點,以及T細胞淋巴瘤發病率較低、愈後較差、因此,PTCL治療進展較慢。目前一線治療主要以化學治療爲主(如CHOP或CHOP樣方案),年輕患者化療結束後行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ASCT)鞏固可進一步提高療效。難治復發患者的預後差,除了常規化療(如含吉西他濱等藥物的方案)之外,二線治療還有一些新藥如前幾年美國研發上市的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劑, 國產一類新藥西達苯胺是一種高選擇性HDAC抑制劑,也是目前國內唯一上市的T細胞淋巴瘤新藥。另一種T細胞淋巴瘤的新藥爲四氫葉酸還原酶抑制劑-普拉曲沙(pralatrexate),其單藥治療復發難治T細胞淋巴瘤患者療效較好。以上介紹的是目前針對T細胞淋巴瘤治療可供選擇的新藥。

未來T細胞淋巴瘤治療研究的重點爲HDAC抑制劑探索如何與標準化療方案聯合、如何與ASCT聯合以提高患者的療效,從而推動T細胞淋巴瘤的整體治療的進步。

HDAC抑制劑的臨牀應用前景

黃慧強教授:西達苯胺作爲新一代、高選擇性HDAC抑制劑,同時也是目前唯一對中國T細胞淋巴瘤患者有現實意義的新藥。相關基礎研究顯示,該藥不僅影響組蛋白去乙酰化酶,同時可通過激活NK細胞的活性對機體免疫功能產生影響。因此,西達苯胺作用點與其他藥物不完全相同,目前主要用於復發難治T細胞淋巴瘤,其單藥在復發難治間變大細胞淋巴瘤、血管免疫母細胞淋巴瘤患者中的有效率超過40%。

西達苯胺在復發難治NK/T細胞淋巴瘤中也有一定療效。本中心臨牀觀察顯示,該藥對不伴嗜血細胞綜合徵及大包塊的復發難治NK/T細胞淋巴瘤患者中療效可觀。本中心進一步分析了20例復發難治NK/T細胞淋巴瘤患者,予以單藥西達苯胺治療,總效率爲近60%、完全緩解率爲30%、70%的患者獲得不同程度的腫物縮小療效,並且療效持續時間長,如部分復發難治及ASCT後復發的患者中,西達苯胺單藥有效時間持續超過1年。

西達苯胺30mg po biw 是標準的用藥劑量,但本中心臨牀觀察提示10 mg po qd的用藥劑量能達到與標準用藥劑量相似的療效,且有較低的胃腸道毒性。目前本中心正進一步通過臨牀研究比較這兩種用藥模式療效上的具體差別。另外,從藥效學角度講,我們研究國內外首次發現白細胞乙酰化水平可作爲藥物治療有效的標誌biomarker,白細胞乙酰化水平升高一倍以上者,有85%的患者有效;

總體而言,西達苯胺在T細胞淋巴瘤治療中佔有重要地位,目前面臨的主要問題是如何進一步提高其臨牀療效,未來需深入探討與其他藥物聯合用於一線治療以及在維持治療方面等方面的價值。

HDAC抑制劑在B細胞淋巴瘤中的治療進展

B細胞淋巴瘤可選擇的治療藥物相對較多,但針對復發難治患者的治療手段仍有限,即使是ASCT或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仍無法取得滿意的療效,因此仍寄希望於新藥。基礎研究發現,復發難治B細胞淋巴瘤有不少表觀遺傳學突變,表觀遺傳調節劑可增加化療的敏感性,且與抗CD20單抗有部分協同作用。目前國外已有多個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國內也啓動了表觀遺傳學Chidamide單藥治療復發難治B細胞淋巴瘤的臨牀研究。

國外初步研究報道,HDAC抑制劑治療B細胞淋巴瘤有效率最高達30%,部分患者可達CR,因此該領域也是HDAC抑制劑研究的熱點病種之一,我們期待未來更多的相關臨牀研究結果公佈。在實體瘤領域,HDAC抑制劑單藥及與其他藥物聯合均有不錯的療效。未來希望大家進一步關注HDAC抑制劑在不同領域的新進展。

版權聲明

版權屬腫瘤資訊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其他任何媒體、網站如需轉載或引用本網版權所有內容,須獲得授權,且在醒目位置處註明“轉自:良醫匯-腫瘤醫生APP”。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