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歷代王朝的皇帝對下屬大臣最尊敬,最寵愛的就會賜予他們詔書不名、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的特權,幾千年來這四大特權要麼給予國家元老、功勳重臣又或者是一方權臣。儘管如此,幾千年來這麼多大臣,能臣都不能把這四個特權全部拿起,要麼拿一兩個,少數只能拿三個,例如曹操、梁冀、司馬懿、桓玄、劉裕等等。有人會問怎麼沒有加九錫的呢?其實加九錫的所有皇帝都最不願意的,基本是改朝換代的了,所以加九錫就不在上朝四大特權中。

下面就來說說什麼是詔書不名、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

1.詔書不名:在詔書當中本應該稱其名的時候也不稱,而用其他名字代替

2.贊拜不名:臣子朝拜帝王時,贊禮官不直呼其姓名,只稱官職。

3.入朝不趨:古代臣子入朝必須快步以示恭敬,入朝不趨是不用急步而行。

4.劍履上殿:可以佩着劍穿着鞋上朝。

在歷史上能拿齊四項特權的,只有北宋的周王趙元儼,也是理論上最貼近小說演義中的“八賢王”的原型,我們看楊家將的小說和戲劇中,“八賢王”的名字叫趙德芳。趙德芳在歷史上是宋太祖的第四子。宋太祖猝死後,本來是他繼位的,誰料到王繼恩不通知趙德芳而是去通知趙光義,導致趙光義繼承王位,趙德芳擔任過興元尹、山南西道節度使、同平章事、檢校太尉。趙光義繼位六年的時候,趙德芳因病去世,時年23歲。所以趙德芳除了名字與“八賢王”相同外,沒有任何一點與其相符。

那麼歷史上的趙元儼又是怎麼一個人呢?趙元儼(985~1044)宋太宗第八子,太宗時期封周王。據《宋史》記載:八大王"元儼廣顙豐頤,嚴毅不可犯,天下崇憚之,名聞外夷。八大王在朝內外、國內外、宗室內外、民間百姓中,老幼婦孺皆知其大名。所以,都稱他"八大王"。這就是最貼近“八賢王”的原型了,下面簡單介紹一下他的生平。

趙元儼小時候天生聰慧機敏,趙光義特別喜歡這小兒子,每當朝廷集會,都要讓他坐在自己身邊;趙光義曾經對別人說過,等到元儼二十歲時,再對他進行冊封,這樣就保證愛子一直留在宮中,陪伴自己。正因如此,宮廷紅人趙元儼又被那些宮女宦官們稱爲“二十八太保”,意指二十歲纔可被封太保之類高官顯爵的皇八子。自趙元儼的三哥宋真宗即位以後,他便正式開始經歷封王拜官的仕途生涯。在中國的帝制時代,趙元儼也是被封爲王的次數最多的人,他一共被封爲王十三次。真宗時,首先被封爲了曹國公,然後第二年封爲廣陵郡王,再後來榮王、端王、彭王、通王、涇王等等。

作爲“八賢王”的原型體現在孝順、莊重、寡慾、才高四個方面。

趙元儼堪稱是一個大孝子。他的生母是王德妃,王德妃每次臥病在牀,他都要盡心侍候母親。王德妃生病,他便如民間平民一般,留着侍從不用,總是親自喂母親服藥,併爲母親洗刷;還焚香祈禱,希望母親快快康復,甚至達到“憂念不食”的地步。王德妃去世,他更是“哀慼過人”。

趙元儼還是當時聞名於國內國外的剛毅之士。《宋史》說他“嚴毅不可犯,天下崇憚之,名聞外夷”。不但朝廷大臣都對他心存敬畏,就連北面的契丹人,“亦畏其名”。元儼不苟言笑,不懼權貴,唯以江山社稷爲己任,所以一般趨炎附勢之人,都對他畏懼三分。長此以往,八王剛毅莊嚴之名,便流傳開來,甚至民間小孩哭鬧,家長都要以“八大王來也”來止息。這裏的“八大王”,就是指趙元儼。

宋仁宗時候,劉太后臨朝專政。趙元儼害怕劉太后對其不利,便裝傻稱病不上朝,也不和百官結交,劉太后死後,趙元儼才告訴宋仁宗並非劉太后親生,李宸妃纔是其生母。也在這個時期,趙元儼得到了皇帝對他的最大的尊重——贊拜不名、詔書不名、劍履上殿、入朝不趨。這四項全拿的,歷史上只有他一人。

另外,趙元儼作爲皇室貴胄,竟然“平生寡嗜慾”,唯獨喜愛讀書藏書、文詞創作和書法。他的書法多摹仿二王,並且取得相當高深的造詣。趙元儼病重時,宋仁宗曾賜他白金五千兩,但卻“固辭不受”,對皇上說:“臣羸憊且死,將重費家國矣。”1044年病死在京都王府,時年六十。元儼病亡後,仁宗悲痛不已,曾三臨其喪,並下詔將他的墨跡一部分分賜羣臣,以資紀念,另一部分藏於祕閣,以傳後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