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聞成都 | 從環球女孩到浪尖上的行者

2019年6月,韓旭在成都“河處有故事”上演講。

□熊惠潔/文 韓旭/圖

2019年6月初,在第四屆成都河流文化節的兩個活動會場,來了一位一口京腔的分享嘉賓,韓旭,她有一個很成都的外號,叫“熊貓”。演講舞臺上,她的身份是漂流愛好者,也是中國首個國家公園“三江源國家公園”的建設推動者。

身板嬌小,一身運動裝扮,揹着一個似乎裝着全世界的戶外雙肩包在城市裏遊走,卻明眼看得出她的“戶籍”並不屬於城市。

韓旭沒有慷慨激昂的演說,也沒有逗笑衆人的幽默,演講臺上的她更多時候是抱着雙手,與觀衆一起靜靜地看她帶來的漂流影片。當坐下來聽她說起自己的故事,空氣纔開始熱鬧。

原來,野蠻的基因,全埋藏在她乖巧的外表之下了。

語聞成都 | 從環球女孩到浪尖上的行者

美國Arches National Park(拱石國家公園2014)

語聞成都 | 從環球女孩到浪尖上的行者

Zion National Park2015年

27歲女孩

獲選免費環遊世界80天

關於她的故事,還得從9年前說起。

2010年,輿論正籠罩在電影《2012》對世界末日的災難讖語之下,全球變暖、物種滅絕等環境議題達到了全民關注的空前熱度。

那時候博客盛行,微信還未誕生,雅虎推出“環球80天”大型公益環保活動,在全國選拔8個幸運兒,80天環遊4大洲10個國家,親歷地球的美麗與瘡痍,通過他們的視角促進人們對於環境保護的深度認識。

把凡爾納150年前的構想變爲現實,這本身就有圓夢的味道。對於能通過海選出來的幸運兒來說,這無疑是人生中極爲難得的美妙之旅。招募一出,迅速收到了全國四萬多人的報名申請。

語聞成都 | 從環球女孩到浪尖上的行者

Zion National Park2015年

北京,衆多高樓裏的一格工位上,27歲女孩兒韓旭也收到了來自雅虎郵箱的羣發“英雄帖。

人生的前27年,韓旭過着再普通不過的平凡生活。按部就班讀書,聽從父母安排到師範大學念英語專業,畢業進企業做行政。“我幾乎沒做什麼自己的選擇。”

雙子座有着天生不可抑制的探索欲和好奇心,在工作填滿不了她的時間也滿足不了她的價值感的時候,她接觸了很多環保公益工作,用她的話來說,“撿撿垃圾,保護保護熊貓,拍拍照片兒。” 但她始終覺得自己的生活狀態並不能讓自己滿意,直到她打開這一封郵件。

“這就是我的夢想好麼!”9年後的今天,聊到當時的心情,她依然十分雀躍。

得益於參加環保公益活動積累了大量素材,她用最快的速度提交了報名材料,彷彿她之前所做的一切都是在等待這一個神奇時刻。

長達三個月的評比,參賽者必須每天更新博客並拉人投票,她一下被捲入一場大型選秀PK狂潮。

“(參賽的)有出書的,有漫畫家,有已經很知名的攝影師……互相抱團兒拉票的也有,用軟件刷票的也有,說有黑幕勸我放棄的也有,對我進行人身攻擊的也有。”沒有任何背景也不會包裝自己的韓旭,第一週就有了放棄的念頭。

令她意外的是,她竟然收到了來自雅虎主編的私信,跟她說結果不重要,他們喜歡她的照片。偶然地,她發現媽媽爲了給她投票,學着自己鼓搗電腦註冊郵箱,這也是她決定堅持下去的理由。

現在,回想當年自己被選中的原因,韓旭認爲,自己和其他7個人比起來除了有紮實的環保經歷,其他都不佔優勢,還有一個可能性就是她“不出頭”和“認真”的性格。

她有多認真呢?“環球80天”臨行前,她辭職去支教了。她報名“秦嶺青年使者”項目,走進山區邊支教邊做鄉村調研保護秦嶺野生大熊貓棲息地。從小生活在城市的她,爲了鍛鍊自己的適應能力,特意選擇了條件艱苦的秦嶺。

語聞成都 | 從環球女孩到浪尖上的行者

2018年美國亞利桑那州國家公園

後來,在環球旅行的80天中,每一天她都帶着“肩負4萬人夢想”的責任感認真地工作,白天拍照,晚上選片修片和碼字,同行的是Discovery探索頻道和國家地理雜誌的專業攝影師。

從非洲走到歐洲,從大陸走到海島,她學習了許多有關垃圾分類、野生動物保護以及國家公園建設的知識,也看到了全球環境發展的巨大鴻溝。

在馬爾代夫,她看到當地的居民必須要爲了保存自己的生存之地不眠不休地挖沙堆和填土;在埃及環保官員的辦公室裏,她看到老鼠就在腳下跑,老貓在後面追;而在芬蘭,技術已經發展到垃圾丟進垃圾桶可以直接進行處理埋到地下……韓旭認爲,這些發展表象背後最大的差距其實是人的意識,是教育的差距。她把所見所感,都發表在了自己的博客上。

語聞成都 | 從環球女孩到浪尖上的行者

2019 尼泊爾徒步

第一次漂流

瀕臨死亡的極端體驗

環球旅行歸來,韓旭回到原來的公司上班,而當時的感受是“野慣了,根本坐不住”。

工作雖然薪資豐厚,但給不了她價值感,金錢和自由拉扯着她。直到2014年,她在北京一個紀錄片放映分享會做志願者,認識了漂流達人美國人文大川。

文大川16歲時跟隨父親在上世紀80年代來到中國金沙江漂流,作爲他的“成人禮”,那時候他已經是全美青少年皮划艇的亞軍。在中國,文大川認識了一羣也想要漂流卻不懂技術的中國朋友,於是他決定留在中國,並創辦了“漂流中國”。

韓旭主動聯絡文大川,約定跟他去美國體驗一次漂流。

然而,命運好像跟她開了一個玩笑。去美國前,韓旭的人生突然發生了許多變故:母親突然得了重病;與男朋友分手;公司面臨虧損和轉型,跟老闆起了大的衝突毅然離了職,並弄丟了身份證和護照。

“我當時哭傻了,我媽病了,失戀了,工作沒了,護照又丟了,機票浪費了,去不了美國了,我真是失無可失了。”

就在預定行程的前兩天,小區門口貼了張字條:“韓旭,你的包在我這兒”,感覺是老天爺給她打開了一扇門,幸運地找回自己的證件。

那次是她第一次真正接觸漂流,河流差點殺了她。

她和文大川與其美國同事,一人一艘橡皮艇下了河,開始還算順利。“你看河流就是這樣,當你剛要開始嘚瑟的時候,它一定會給你上一課。”看起來風平浪靜的水面,水下常有洶湧的暗流,當她反應過來的時候,頭已經在水底了。

漂流者在進入河流的時候,會被橡皮艇圍裙牢牢連在艇上防止進水。但是下水之前沒有人跟她說過怎麼解開這個圍裙,她更不會愛斯基摩翻滾,讓自己重新翻回水面。

她掙扎着把頭擡出水面的半秒鐘裏,看見周圍已經沒人了,然後她再次被扣回水底。缺氧、恐慌、徒勞地試圖解開圍裙,她睜大了眼睛,只能看見彷彿在訕笑的水草和氣泡。

潛意識的求生欲,讓她突然想起大川似乎說過,圍裙的把手要往前推一下才能拔開,一番嘗試後,救生衣馬上帶她浮出水面。瀕臨死亡的極度緊張造成了她的胃痙攣,但被衝到岸邊的瞬間,她開心地大笑起來:“我又活啦!”

這次冒險過後,她徹底愛上了河流帶來的失控感,以前按部就班的、壓抑束縛的生活,絕對不能繼續了。“我糾結了那麼久,直到把自己逼到邊緣纔敢邁出第一步,之後,我發現一切其實沒那麼難。”

語聞成都 | 從環球女孩到浪尖上的行者

2019 尼泊爾徒步

爲了“漂流中國”

長期往返北京和三江源

韓旭骨子裏就有冒險因子,她也說不上爲什麼,反正就是不怕死,賊大膽。當年在“環球80天”的肯尼亞站,她們夜宿在沒有圍牆的荒野,晚上9點以後就開始宵禁。爲了給自己找一些獨立的精神空間,韓旭帶着手機在宵禁後悄悄出門了。遠處的馬賽人看見她的手機亮光趕了過來,跟她說昨晚這個時候,就在這個地方,樹上躥下來一頭花豹咬死了一頭羚羊。韓旭聽完直接嚇傻了,感覺頭上方正蹲着一頭花豹時刻準備俯衝,完全邁不開步子的她,是被馬賽人推着回到營地的。可是第二天晚上,她實在忍不住,又去了那個地方。回憶起那段經歷,她笑着說,“我應該是有病吧!”

語聞成都 | 從環球女孩到浪尖上的行者

三江源國家公園核心區漂流(中國第一個國家公園2017年)

“要說80天帶給了我什麼,其實我真不覺得那段經歷多麼重要,它不過是讓我看到了各種各樣的人,然後讓我更加明確我不是什麼樣的人,以及我不想要什麼。”韓旭說,對她影響最深刻的,反而是秦嶺之行。在秦嶺,她遇上特大泥石流,跟孩子們困在山裏,從喫饅頭鹹菜到只有饅頭,第一次真正改變了她的生活狀態,也是在那個時候,跟山裏的孩子們在一起,她深刻體會到,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成長環境和個性,讓她在之後的人生旅途中,學會減少對人進行好與壞的簡單評判。

如今,韓旭在“漂流中國”做的事情,算是一種自然的“喚醒”。

有特別要強的父親,不滿意自己孩子在戶外表現出來的軟弱,帶着孩子來磨練膽量;有在都市生活慣了的富二代,覺得漂流的花費還不如買個包……在漂流過後,他們都有了轉變。到了河裏,河流就是唯一的法則,爸爸可以不是爸爸,孩子可以不是孩子,標籤全部丟掉。在河流面前,每個人都可以是別人的老師,物質變得沒那麼重要,當這些東西內化到每個參與者的心裏並回饋到他們日常的生活中時,她覺得目的就達到了。

“這些好的感受都是河流給的。” 韓旭現在的生活狀態是,往返於北京和怒江以及三江源的河流中,她的時間是按“可漂流”和“不可漂流”來劃分的。

語聞成都 | 從環球女孩到浪尖上的行者

2019年 怒江(薩爾溫河)高黎貢山徒步

語聞成都 | 從環球女孩到浪尖上的行者

2017年都江堰大熊貓保護基地做義工

9年前“環球80天”結束後,同行者都成爲大V,她也收到來自央視等各方節目的邀約,她卻給自己降溫,維持自己的草根屬性。她依然是那個“認真”的韓旭,就像9年前做保護大熊貓志願者時,穿着不露臉的熊貓玩偶服裝跟孩子們合影,她的臉上也永遠掛着最燦爛的笑容。正如她的微信簽名寫到的那樣:“不多做無謂的思考不增添無謂的關係孤獨而忘情地度日”。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