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美人圖經過一輪文創衝擊已經爲大衆所熟知。今日我們只能通過對畫中女子所處居所和置物,探究古人生活中的閒情雅緻。恰逢夏至一起圍觀古人的夏日風潮。

國風夏至 古人“精緻”日常中的夏日風潮

桐蔭品茗

一柄湘妃薄紗扇,畫面幽藍色的冰裂梅花紋,夏日間色彩素雅還帶着絲絲涼意。

夏日飲茶消暑養生,更是配以留白的郎紅茶盅。看不全杯子的器形,但撇口的曲線彷彿鈴鐺杯,兩指持杯很是優雅呢。

國風夏至 古人“精緻”日常中的夏日風潮

國風夏至 古人“精緻”日常中的夏日風潮

執紈扇,輕啜茶。桐樹蔭下悠然的樣子讓忙忙碌碌的現代人心生羨慕了。如今伴隨空調冰箱的日子,還有哪些朋友還保持着用扇子的習慣呢?

國風夏至 古人“精緻”日常中的夏日風潮

國風夏至 古人“精緻”日常中的夏日風潮

話說古時紈扇、團扇,一件小小器物也有不少講究呢。

團扇至遲在西漢即已出現,隋唐時期,團扇外傳日本。到宋代,書畫團扇已極爲盛行,創作水平達到了登峯造極的程度。團扇並非女性專屬。是由於裝飾過度、攜帶不便,文人雅士漸漸傾情於摺扇了,團扇最終成爲了閨閣“愛用品”。

迄今爲止出土的年代最早、保存最完好的實物扇子是江西靖安李洲坳東周墓所出竹編扇子。

國風夏至 古人“精緻”日常中的夏日風潮

國風夏至 古人“精緻”日常中的夏日風潮

在戰國墓葬出土的扇子數量大爲增加。如一九八二年在湖北江陵馬山一號楚墓出土了一把短柄竹編扇子(圖一,引自《江陵馬山一號楚墓》),形如菜刀,扇面略近梯形,用細薄的紅、黑兩色篾片編織而成,紋飾規整,製作精緻,是一件工藝水平較高的竹編制品。(圖二爲清代蒲席斧式木柄扇,來自2013年9月刊)料想古人扇風也是霸氣十足,一手菜刀一手斧……

然而,好看的皮囊(扇子)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扇子)萬里挑一。至於這把扇子,真的是至尊寶同款!看到的時候被震驚到嘴都合不攏……可見電影給你的快樂之後,也有在做民俗考證吧哈哈。

國風夏至 古人“精緻”日常中的夏日風潮

國風夏至 古人“精緻”日常中的夏日風潮

而飲茶更是古人夏日之心頭好,沒有奶茶的古代,想一飽口福還是茶最佳。《神農本草經》中便說: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度,得茶而解之。仲夏溫度升高、溼氣增強,蚊蟲多擾、疾病多發。這時候就少不了祛晦安神防暑解渴的茶。乾隆皇帝不僅賞賜各種茶葉給妃嬪大臣,

什麼普洱茶、花茶都經常出現在記錄當中。

國風夏至 古人“精緻”日常中的夏日風潮

國風夏至 古人“精緻”日常中的夏日風潮

乾隆皇帝更是變身成爲“設計師”,爲了飲用自己親手炮製的“三清茶”,設計了一款【三清茶碗】。三清茶是指獅峯龍井爲主料,佐以梅花、松子仁和佛手三種輔料,以雪水浸泡。

再相得益彰的搭配茶器,夏日飲茶會更加時尚~所以乾隆也照做了,給自己的茶定製了“任性”蓋碗一套。

國風夏至 古人“精緻”日常中的夏日風潮

國風夏至 古人“精緻”日常中的夏日風潮

國風夏至 古人“精緻”日常中的夏日風潮

國風夏至 古人“精緻”日常中的夏日風潮

國風夏至 古人“精緻”日常中的夏日風潮

另一幅消夏賞蝶則是更顯清涼淡雅。

話說夏日傢俱何材質最佳?竹子啦!涼爽的質感就貫穿了很多人的童年。美人倚靠的更是珍貴的湘妃竹製作。它的斑紋與沉香有異曲同工之妙,皆是意外才能造就。也來源於娥皇女英的衷情追隨,纔有此美名。

國風夏至 古人“精緻”日常中的夏日風潮

或許你知道竹牀、竹椅。現在你看到的就是一件……竹衣。安徽博物院所藏的四件近代竹汗衫,便發現其用極細小的竹筒製成,因竹細如絲,亦稱“竹絲衣”。

國風夏至 古人“精緻”日常中的夏日風潮

國風夏至 古人“精緻”日常中的夏日風潮

此竹衣採用南方高山上的野生小竹,將竹梢截成小段,用絲線串編而成。不過……大丈夫不拘小節了,穿竹衣倒不如敞開“胸懷”……

桌面一把摺扇,熱了一邊扇風一邊欣賞扇面上的詩書也不失爲一種消夏之樂。

明代以後,男人所用的扇子才逐漸被摺扇取代。進而出現了文人扇,而合歡扇的工藝更在普通的摺扇之上。

國風夏至 古人“精緻”日常中的夏日風潮

國風夏至 古人“精緻”日常中的夏日風潮

國風夏至 古人“精緻”日常中的夏日風潮

合歡扇是漢代的女扇,寄託着閨中人和合圓滿的心願。扇柄從頂穿下, 將扇面均分爲兩半, 如合歡樹之對生複葉, 故稱合歡扇。此扇從形到名,都慢慢寄託了少女的情懷呀~

國風夏至 古人“精緻”日常中的夏日風潮

國風夏至 古人“精緻”日常中的夏日風潮

消夏賞蝶細覺最精妙之處,其實不在其中桌、扇、瓷、石。我覺得反而是在背後一副字當中的“清音”二字。夏日煩悶,若是吵雜聒噪,那怕是誰都都受不了。田青老師在《琴與敬》中說:古琴從五個方面體現了敬,其中就有敬天地、敬自然。這是一種對於世間生活最高而又最低的要求。用“敬”的態度去感受夏天,用悠遠的清音滌盪自我。夏日,萬物茂盛蓬勃時,人應該做的是靜下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