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瘧原蟲,大家可能覺得陌生,但瘧疾的大名想必很多人都有聽說過吧。瘧原蟲是通過蚊子傳播的孢子蟲,瘧原蟲感染就是我們醫學上常說的“瘧疾”,嚴重的瘧疾甚至可致人死亡,然而就是這樣一種危險的生物,卻有可能治療癌症。

新年伊始,一則令人興奮地消息傳播開來,陳小平科學研究團隊或發現利用瘧原蟲治療晚期癌症的方法。

瘧原蟲或可治療癌症?鍾南山院士:下結論還爲時尚早

瘧原蟲爲什麼能治療癌症?

陳小平等團隊發現,瘧疾發病率高的地區癌症的死亡率就低,意味着瘧原蟲可能抑制癌症的發生。瘧原蟲作爲一種疾病傳染源,本該是“毒”,爲何能以“毒”攻“毒”,主要有兩個原因。

科學家發現癌症會分泌一系列的信號使人體的免疫系統休眠,而瘧原蟲感染可以激活機體的免疫細胞重新識別並殺死部分癌細胞。同時在動物實驗中發現,瘧原蟲感染能顯著抑制腫瘤血管生成,切斷腫瘤血管的營養供應,使癌細胞缺乏營養供給。

瘧原蟲或可治療癌症?鍾南山院士:下結論還爲時尚早

瘧原蟲治療癌症的安全性如何?

我們知道了瘧原蟲感染會使人產生瘧疾,嚴重危害人體的健康,那麼使用瘧原蟲進行癌症的治療會不會對人體產生很大的危害呢?瘧原蟲注射後有可控性嗎?對此該科研項目臨牀研究參與機構之一——廣州復大腫瘤醫院副院長牛立志教授做出瞭解答。

注射瘧原蟲後,病人的主要表現是會發燒。醫院會通過血液、心肺功能等多項監測,觀察病人的身體情況以及體內瘧原蟲的數量。如果數量太多,就會用青蒿素進行控制,避免病人身體受到嚴重併發症傷害。

目前的臨牀研究主要觀察這種治療方法的安全性。從安全性來看,還是可控的,病人在治療期間沒有出現嚴重併發症或因此出現生命危險。

瘧原蟲或可治療癌症?鍾南山院士:下結論還爲時尚早

瘧原蟲治療癌症效果如何?

牛立志教授表示從目前來看還不能從有效性上對瘧原蟲治療有一個準確的評價,其治療效果有待更長期的治療觀察和更多的臨牀數據來支撐。目前僅從臨牀研究病例來看,該療法對於前列腺癌的治療效果比較明顯,但也有病人接受治療後沒有明顯效果。

陳小平團隊與鍾南山院士等團隊合作,在多家醫院開展瘧原蟲免疫療法的臨牀試驗。鍾南山院士介紹,該項實驗目前已臨牀試驗了近30例,有10例觀察達到了一年,有5例效果比較明顯。目前該項研究還處於研究階段,沒有達到被批准條件性用藥的標準,存在很多未知數,現在看起來有一些苗頭,但是下結論還爲時尚早。

此外,據瞭解瘧原蟲免疫治療患者會出現週期性的發燒等症狀,需要控制此類症狀對患者的影響,感染瘧原蟲後,患者需要特別防護,以防止蚊蟲叮咬了患者可能有機會傳染給其他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