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Network of Wen Clan of China

我今年90岁了,经历过许多世事变迁,在晚年赶上了好时候,我争取活到100岁,只要身体允许,我就不会放下手中的笔,我要一直不停地写下去。

——文洁若(2017年)

文洁若 (1927~) ,女,萧干先生的夫人,贵州贵阳人,1927年生于北京,195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外国语文学系英语专业。曾任职于三联书店,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历任人民文学出版社整理科编辑、编审,苏联东欧组编辑,外文部亚洲组日本文学翻译,《日本文学》丛书(19卷)主编,日本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翻译协会会员。 曾任职于三联书店,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历任人民文学出版社整理科编辑、编审,苏联东欧组编辑,外文部亚洲组日本文学翻译,《日本文学》丛书(19卷)主编,日本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翻译协会会员。

出身名门

文洁若,1927年出生于北京,祖籍贵州省贵阳市。

祖父文明钦(1841-1916),号静川,是光绪十五年(已丑)进士,至今名字仍见于北京国子监内清朝历代进士提名碑上。文明钦曾在广西省灵川、藤县,山西省潞城、广灵、右玉等县担任过知县,辛亥革命后寓居北平,1916年病逝。

父亲文宗淑,通过高等文官考试,被派到日本担任外交官,做过横滨总领事和三等秘书官。

聪明嗜学

1933年,文洁若入孔德学校启蒙,1934年夏,全家随父亲前进往日本,次年1月插班入日本麻布小学。从这时候开始,她在整个求学过程中,一直就读于一流的学校,一直内向腼腆,不善交际,一直自律甚严,也一直名列前茅。

1936年,日本发生"二·二六"政变,局势动荡,文洁若的父亲也被免职。于是,全家人回到了北平的四合院。文洁若先在一所日本小学读书,1940年,她拿着优等生奖状和全勤奖状毕业,进入圣心学校英文班,每月都获奖,并连跳两班。可惜当时,文洁若家五六个孩子都读书,全靠父亲变卖家产支撑。圣心学校的学费又贵,读了一年九个月,再也难以为继。于是,1942年1月至8月,文洁若便辍学在家,自修初中的课程,直到9月考入辅仁女中的初三,并一直念到高三。

1946年盛夏,文洁若在沙滩北大红楼参加高考,考取了清华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英文专业。

毕业后,文洁若顺利考入三联书店当校对,次年调到刚成立的人民文学出版社,历任整理科编辑、编审,苏联东欧组编辑,外文部亚洲组日本文学翻译,编辑日本古典文学作品的汉译稿,同时翻译日本近现代文学作品。

相濡以沫

文洁若,丈夫萧干(1910年1月27日-1999年2月11日),原名萧秉干、萧炳干。北京八旗蒙古人。中国现代记者、文学家、翻译家。先后就读于北京辅仁大学、燕京大学,英国剑桥大学。历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顾问,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文史馆馆长等。

文洁若与萧干相识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于对文字的共同兴趣,萧干和文洁若的交往水乳交融,爱情的果实瓜熟蒂落,1954年4月30日,两人于北京结婚,从此历经磨难却不离不弃、携手前行。

在三年困难时期,萧干被下放干校,全家生活的重担落在了文洁若身上,她凭借扎实的日文功底接下了不少翻译的活儿,为家里赚到了生活费。从1957年到1979年这20多年时间里,文洁若俨然成了家中的主心骨。在萧干被命运之手反复拨弄时,文洁若带着孩子们,给他提供了一个温暖的家。”当然最令她津津乐道的是“我花2000元为家里买了房”。当萧干萌生死志之时,也是文洁若悄悄地用英语鼓励他,陪同他度过那段人生最艰难的岁月。

1983年以后,萧干夫妇俩的生活状况终于得以改善,首次有了一间书房,叫“后乐斋”,取自“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是在这间书房中,夫妻二人合作翻译了《尤利西斯》。

耕耘不息

文洁若早期以日本文学翻译为主,事实上,她恐怕是我国个人翻译日文作品字数最多(800多万字)的翻译家。前后半个多世纪,她主编《日本文学》丛书19卷,翻译了14部长篇小说,18部中篇小说,一百多篇短篇小说,如《高野圣僧--泉镜花小说选》、《芥川龙之介小说选》、《海市蜃楼·橘子》、《天人五衰》、《东京人》等。井上靖、川端康成、水上勉、三岛由纪夫等人的作品,都是经她的翻译,才得以被中国人所熟知的。

作为精通日、英两种外文的编辑,文洁若翻译生涯中的另一件大事,就是晚年耗时四载,与萧干合作翻译《尤利西斯》。这是她英文翻译的最主要成果。

这些翻译成就也获得了广泛认同,2000年8月,获"日本外务大臣表彰奖",2002年11月,日本政府授予文洁若"勋四等瑞宝章",2012年12月6日,被中国翻译协会授予"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荣誉称号。

健康生活,快乐工作,是文洁若最大的心愿。这位曾说要写到100岁的老人,目前手里有三本书在翻译,即便90岁了,她也从不让一日虚度,仍坚持每天工作七八个小时。她常对朋友说:“要做的事情太多了,已经想到的翻译和写作,再有20年也做不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