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子古镇光严禅院(古寺),传说明朝建文帝在古寺住过

到街子古镇游玩后,要去一下,光严禅院又名“古寺”,位于四川崇州街子镇的凤栖山,距离成都63km,海拔1100m。

光严禅院隐座于一片古森林中,四周是近千亩成片的参天古柏、古楠、古杉、古银杏等珍稀树木,夏季日平均气温比平坝低4至5度,是距离成都最近的成片森林。

这寺院故事很多,传说明朝建文帝住过的寺院。

古寺始建于晋代,晋文帝赐青城36庵,古寺为其中规模最大一寺,原名常乐庵,隋文帝赐光大严明匾。

唐武宗时毁,唐懿宗咸通五年(公元864年)由善思和尚重建,改名常乐寺。宋时名翠围寺。明朝永乐年间,为避“乐”字之讳,蜀献王朱椿奏请敕赐寺名“光严禅院”,故又叫光严寺。

街子古镇光严禅院(古寺),传说明朝建文帝在古寺住过

在街子古镇后面的公路边上开车前往古寺。下车,发现左侧有一座庙宇式样的门楼,右侧是通往前方的公路。

向路边闲聊的人询问,得知两条路都可以到达古寺,庙宇中的路是从森林中行走。于是我就进入庙宇般的门楼之中。

来到庙门口,门上牌匾“光严禅院”四字为清朝康熙题写。光严禅寺始建于隋,公元864年善思和尚重建,原名常乐寺,俗称“古寺”。

街子古镇光严禅院(古寺),传说明朝建文帝在古寺住过

古寺故事

明太祖朱元璋的幺叔“法仁和尚”云游西藏、印度等佛教圣地后,辗转来到古寺当了住持,其侄儿蜀献王朱椿知悉后,奏禀明太祖赐法名为“悟空”。

“悟空”圆寂后其肉身不朽,安放在宝塔之中,肉身历经600多年至今保存完好。朱元璋特为古寺题写“纯正不阿”。

明太祖朱元璋叔父和孙子建文帝均在此出家避难,明成祖朱棣登基后,朱棣赐古寺为“光严禅寺”并赐古寺半副銮驾、两口皇锅及龙凤旗、琉璃瓦、

《洪武南藏》佛经一部和印度梵文贝叶经《华严经》一部,此经文只付印两部,现仅存一部,为镇寺之宝。

街子古镇光严禅院(古寺),传说明朝建文帝在古寺住过

购票2元进入,左前方堡坎下有高大古树一棵,胸径达1、6米,为千年楠木。沿石阶向上,来到“观音寺”。继续向上有大四合院,正殿为“大雄宝殿”左厢房为经堂,右厢房为念经堂。

大雄宝殿的前面有四根圆形砖柱,系使用特制圆弧形青砖砌筑,上部有造型。殿内供奉释迦摩尼佛像,正中“南无阿弥陀佛”牌匾为济公所书,屋顶的大梁上有字迹。

街子古镇光严禅院(古寺),传说明朝建文帝在古寺住过

善无思:印度乌茶国人,曾经在长安西明寺菩提院译经,后因安禄山之乱避祸至凤栖山常乐寺修行,并就任住持,公元769年圆寂,灵塔至今完好。

街子古镇光严禅院(古寺),传说明朝建文帝在古寺住过

附近是“燃灯宝殿”,大殿后面有多座塔墓,其中有一座十分古老,估计是“悟空”大师的塔墓。墓后有大量各种形状的石刻构件。

上古寺也有“大雄宝殿”,但明显是新建的。

来到下古寺一角,有直径两米一的“皇锅”,原件于大炼钢铁时被毁,现锅为2004年有钱人捐建。

街子古镇附近数公里还有普照寺,据说也很古老。

街子古镇光严禅院(古寺),传说明朝建文帝在古寺住过

其时僧徒众达一千多人,可算得上是佛及众生,鼎极一时。至清代,康熙皇帝又特为此寺御题“光严禅院”匾额,这就是现在大门上所悬的横额。

该寺历朝曾有几次大的损毁,亦多次重修,因年久寺古,后人俗称古寺,天长日久,俗称变正称,光严禅院之名反而很少被人们提起了。

街子古镇光严禅院(古寺),传说明朝建文帝在古寺住过

寺院下的梅花寨休闲度假村,在冬日里各种品种的红梅和乌梅相怒放,使梅香深处的古寺更显出别样的凝重和灵性。寺中重檐飞阁、古朴幽雅,寺门悬匾“光严禅院”为清代康熙皇帝亲书御赐

四川总督九昌衡的禅意对联、于右任先生的草书“藏经楼”保存完好。寺庙因有初刻南藏、贝叶梵文、御赐极品三件宝而驰名,因而被喻为“西川第一天”。

街子古镇光严禅院(古寺),传说明朝建文帝在古寺住过

现在光严禅院,因上古寺在文革时尽毁,下古寺成为其主要景点。

不过经现任住持释永一师父多方募化,已重建上古寺大殿。古寺风貌焕然一新,诚迎八方佛子、游客的到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