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你是光,你是未來,你是希望和力量

一凡和美集服飾董事長劉雲阿姨。

  希望之所以被稱之爲希望,是因爲它幾乎寄託了世間所有美好的期許。或大或小,或遙遠或咫尺。
  因爲心懷夢想,所以,我們前行的腳步,也會變得輕盈而堅定。“不讓父母的心血白費,成爲一個有用的人,擁有一份體面的工作,自食其力養活自己。甚至等父母無力工作時,我要用自己的收入爲他們養老!”也許這樣的希望,看起來平淡無奇,但是,如果當你瞭解到,這是一份來自於22歲的漸凍症患者張一凡心底的美好,也一定會肅然起敬,並在心底爲他暗暗鼓勁兒——因爲在7歲時就被確診爲假肥大型進行性肌營養不良症(以下簡稱DMD),也就是俗稱的‘漸凍症’;從11歲那年摔倒後,就再也沒有站起來過;曾被醫生預言:活不過十八歲的他,如今健康且高品質地活到了22歲。一個在常人眼中最不可能與希望相關的人,卻懷揣着希望,一步步把它變爲現實,讓希望不再是希望。
  自2017年11月份,本報的一篇《我要成爲“演說家”喚起對生命的尊重》引起了社會各界對張一凡的關注。這個“不一般”的小夥子,渴望將自己的經歷,通過演講的方式,讓每個人都樹立起對生活的信心,對希望的追尋。2017年11月16日,一凡的故事得到了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欄目專家評審組的關注,成爲該欄目第216期二等獎獲得者,獎勵5000元獎金。對於這一意外的收穫,而且作爲人生的第一筆收入,對一凡來說,意義非凡:“我要把這一筆獎金捐給DMD的病友們,其實,我站出來,就是爲了身後的兄弟們!”張一凡身上的善良與美好,爲他帶來了在太原市圖書館開年演講的機會,讓在場的觀衆瞬間淚奔……一個從11歲就不會行走的人,在用自己強大的內心,踐行着自己的希望之路。多年的付出,讓希望收穫了一顆喜悅的果實——一凡有工作了,而且是在廣東潮州做他喜愛的國學研究以及文字創作。終於,可以依靠他自己的力量,擁有了孝順父母的可能。
  記者瞭解到,一凡目前就職企業的董事長,就是他在傳統文化課程上做義工時認識的學友阿姨。在瞭解過一凡的故事,看過《一凡無用堂》的文章之後,她被一凡的精神深深地感動了,堅持聘請一凡去到自己的企業工作,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從北方的黃土高原,翻山越嶺來到祖國的最南端。只爲追尋一個夢想的舞臺”。五天六夜、四千裏的舟車勞頓,一家人送一凡抵達了工作地……“加牀,加被褥,修燈泡,水杯,碗筷,電飯煲,飲水機,茶具、飯卡……事無鉅細,劉阿姨全都爲我安排得井井有條。”一凡在公衆號發佈的動態中,請家人放心,也請關愛一凡的朋友們放心,現在的他不僅身體健康而且充實地過着每一天。一凡說,能去到自己心儀的企業去上班,而且還是作爲企業特聘的文化總監,負責企業文化及網站建設方面的工作,“我的心情是非常激動的。首先,這是我人生中的第一份正式工作,對於像我這樣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人來說,這是極爲不易的……現在,這個願望實現了,我終於擁有了一份正式的工作,成爲了一個自食其力的人。”
  一直陪着一凡的媽媽,從容而淡定,“一凡能夠成功,這是水到渠成的必然結果。我始終告訴兒子,不要放棄希望,你一定會成爲一個了不起的人!”從小的時候,媽媽就讓一凡將“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若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爲,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這段話熟記於心。因爲“你與別的孩子不一樣,你有‘大事’要去完成,這只是上天對你的考驗”。
  “愛心呼喚奇蹟,執着創造奇蹟。”這是媽媽和一凡發自心底的呼喊。“我寧願一凡在追尋希望的道路上倒下,也不願他在絕望的角落裏痛苦地死去。”就算所有人都說,一凡與希望無緣;就算前行的路上,佈滿荊棘,但這是一個平凡母親傳遞給兒子與命運抗爭的勇氣和力量。“希望的反義詞就是失望,沒有希望的人,人生自然不會充滿意義。作爲家長,我們應該幫助孩子從小燃起希望的火苗,希望之火就是暗夜裏的一盞燈,是人人都需要的,不論健康與否,只要活着,每個人都應當有希望與夢想。”朝夕相處了22年後,第一次放手讓一凡在遠離家鄉的陌生地工作、生活,一凡媽媽說,“我知道,我的兒子很棒,他一定不會讓所有人失望。”
  心有希望,就會充滿力量,迎着光,奔跑。一凡說,“踏出暖巢的候鳥,必然要獨自翱翔,直面世界的殘酷與紛擾,這是常情,更是天理。電閃雷鳴、風雨呼號固然可怖,但人生之路本就如此。若不經疲累與崎嶇,又怎能攀上峯頂,直視最明麗的風景?”希望如斯,我們都可以擁有。

實習記者姚晉麗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