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21-24日,第24届春季广州艺博会在琶洲开幕,来自38个国家和地区的360家艺术机构将携1.5万件(套)涵盖绘画、雕塑、装置、影像、新媒体等各类艺术作品亮相现场,全面呈现精彩的艺术世界。

21日下午,不少市民都来到艺博会接受艺术熏陶,但动辄就被上万元,百万元,甚至千万元的大师作品所包围,既有吴冠中、邵大箴、李劲堃、周彦生、黄一翰、尚涛、林墉、陈永锵、方楚雄、范勃、邓箭今、宋光智、杨学军等名家作品,也有童熙乔、陈志坚、丁宇、晋晓艳、李昭立、刘可欣、米金铭、邵也、毛保增、王寿石、李兴刚等中青年艺术家作品……

那么,这些作品到底要如何欣赏?

观众在参观画作

观众在参观画作

观众在参观画作

观众在参观画作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特地邀请了广州艺博会艺术总监彭文斌来提前为市民做个导览。他介绍,追求美,是人类与生俱来的需求。本次艺博会,除了是为艺术机构和艺术家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进行展示、互动、交流,另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推动大众对艺术审美的追求,这是艺博会重要的社会责任和社会功能,本次艺博会也会更加注重公共艺术板块的开放和参与。他坦言,其实艺博会上有很多收藏到百万级、千万级的收藏家,其实都是从一个普通的观众慢慢成为艺术品的购买者,甚至陈各位专业艺术品投资者和收藏者。

彭文斌的参观小贴士

普通观众来艺博会欣赏艺术作品时,首先从还是要满足自身的审美感觉,也就是说,自己喜欢的才是最好的!

艺术品的欣赏是一个从浅入深的过程,从看得懂、看着像,到理解艺术品的观念和思想,这需要一个过程。但他认为,只要大众走进艺博会这样的场域,未来对美学的追求和审美的可能性就已经有了起步。

解读“镇馆之宝”

吴冠中写生作品价格破千万元

彭文斌还专程为市民推介了两幅重量级作品——吴冠中在1968年和1969年的两件写生作品。据主办机构介绍,这两幅作品的价格已经突破千万元,可谓本次艺博会的“镇馆之宝”。

彭文斌说,像吴冠中这样的艺术大家,写生作品更能反映出他绘画的驾轻就熟,通过将眼前的美景、当下的生活状态和创作状态融合到艺术作品中。“这两件艺术作品反映出吴冠中将中国传统视觉元素用西方绘画工具和油彩展现出来,将中西绘画的巧秒结合到了极致。”

一位观众在吴冠中作品前合影

他介绍,在欣赏一幅绘画时,最重要是从整体到局部,从面到点地欣赏,从一幅画整体来看,绘画带来的气息和感觉,这是首先要找到的审美感觉。当有了整体的画面感后,会引导着观众更加深入地欣赏这幅作品,再看色彩、线条的表现,甚至是画中景物情绪的表现。“好的艺术作品除了要有很好的绘画技法,大艺术家在表现画面时,会给予画面更丰富的情感和更多元的思想,所以我认为艺术家的原状态可以进入绘画表现,就是一种很高级别的绘画表现形式。”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 申卉

广州日报全媒体图片记者 杨耀烨、申卉

广州日报全媒体视频记者 杨耀烨、申卉

广州日报全媒体视频编辑 李文琤

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 楚丽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