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日,广东历史最悠久的公办小学---朝天小学迎来155周年生日,校友纷纷归宁。经过微改造的百年老校焕发新颜,大家纷纷感叹母校在保留当年古色古香的同时,焕发了年轻的风采。有年逾不惑的校友戴着红领巾共聚首,虽已头发斑白,却仍童心未泯。

文艺演出

手举指示牌与校友们“抱头相认”

为了方便校友们“抱头相认”,学校设置了“年代校友签到处”,分为“50年代、6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2000-2010、2010-2018”七个时间段。签到处有头发花白的老爷爷老奶奶,还有穿着中学校服的同学。71届校友王先生胸戴红领巾,手举“71届六班”的指示牌前来参加校庆。

校友们在155周年数字前合影

“我自己做了这个牌子,举着它才能找到老同学呀!”王先生笑言。指示牌果然非常好用,没过一会儿他就找到了3位71届老同学,大家一起开心地合影留念。今年暑假,朝天小学通过校园微改造换了新颜,但由历代校长传承下来的300年的古榕、校园壁画,新生代学校领导都尽最大努力做了保护或翻修。今天的典礼上,朝小老校长们为 “朝天奋飞”雕塑翻修复原揭幕,寓意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一棵草去。”

马鼎盛寄语小师弟师妹:好书要硬着头皮看

作为朝小校友,著名军事评论家、红线女之子马鼎盛,特意对自己成长产生过深远影响的书籍推荐并赠送给母校师生,希望学弟学妹与书为伴,坚定信念,锤炼意志,健康成长。在与小学弟小学妹的交流中,马鼎盛表示,希望同学们在如今资讯爆炸的时代,要多选好书来读,文学、历史、哲学等各种类别的书籍都可以读一读。

知名校友马鼎盛先生和学生们交流互动

“小学生就不能看很深的书吗?未必!我从学龄前就开始看书,不需要理解得很透彻。看《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名著,觉得有看不懂或者有疑问时,正是涨知识的时候。”马鼎盛说。

他告诉孩子们,有时候作者很顽皮,心里话不好说,就兜着弯讲故事,从无字句处读书,不可言喻,但可以神交。读书时可以与作者神交的时候,那说明你读书达到了一定的境界。好书要硬着头皮看,看不懂查字典,文化知识和精神状态都能提高。在典礼上,他献唱了粤曲《男儿为国家》,声音浑厚,铿锵有力,引发满堂喝彩。

“全人教育”引领百年老校

从1864年创办的广州同文馆至今,朝天小学堪称广东“最年长”公办小学。广州同文馆“敢为人先”的优良传统影响了朝小在广州每一段历史时期的教育地位,作为广州教育改革的试点和先行者,朝小起到了领航教研、带头教改的作用,并辐射至广州市内外乃至全国的其他学校。

黑白子围棋小社团体验活动

校长孔虹介绍,五年前,学校确定了朝天小学155年的教育历史发展就是“全人教育”之路,“一个不能少、全面发展、全体发展”;朝天历代校友成长印证了朝天的教育特色就是五育并举——“明德、瀹智、健体、臻美、归仁”为核心内容的“全人教育”之路。不仅抓紧学科知识,更关注学生素质发展,通过弘毅日新课程训练学生意志力,培养学生学习力和实践力。

在人才培养方式上,不管是广州同文馆时期还是后来的朝小时期,155年来传承下来的尊重个性、肯定价值和自信发展的“全人教育”理念一直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内涵。《基于学生自主发展的“体验学习圈”探索与实践 》教学成果在连续获得广州市、广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之后,又于2018年喜获教育类最高奖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二等奖,是对“全人教育”最有力的肯定。

历史悠久:创办于同治三年

广州市越秀区朝天小学历史悠久,前身是清朝政府于同治三年(1864年)创办的广州同文馆。

当时,洋务派首领江苏巡抚李鸿章曾上书要求继北京之后,在上海和广州也开设同文馆。请库克吉泰和晏端(两广总督)在驻防广州的军队中,挑选资质聪慧、年龄介乎14至20岁、通晓满文汉文的人才,接受聘请而来的西人及品学兼优的国子监学生的授课。经过一年多的筹备,广州同文馆终于在1864年6月23日(同治三年5月30日) 建成开馆。馆址就在当时广州的朝天街,今朝天小学处。

当时,能够进入广州同文馆学习的学生数量极少,如第一期正规学生仅20名,另有5名附读生,学生年龄14至20岁,学制3年,所开科目主要有英语、汉语和算学。后来随着中外关系的扩大,于1879年增设了法文、德语两馆,每馆各10名学生,学制也向京师同文馆靠拢,增至8年。

学习内容包括:第一年学读、写、拼;第二年学读法之外又增文法、会话和翻译句子;第三年学习世界史地,练习电报翻译等;第四年学习算术、代数、翻译公文。五年级至8年级更增加许多数理化课程,如物理、化学、几何、三角、微积分,还有机械、航海测算、万国公法、天文、地理,还开设了生理学、解剖学等选修课。后来又开了日文馆和俄文馆。

校园里的老榕树枝繁叶茂

“威水史”:身兼三个“第一”头衔

广州同文馆身兼三个“第一”,不仅是广东第一所外国语学校,还是广州第一所近代化新式学校以及清代洋务派在广州所办的第一件较重大的洋务事业。由于同文馆是应实际所需办学的,颇为注重学用的结合,学生在学期间就经常参与外文电报、文件及书籍的翻译,可谓人才辈出。

根据清朝总理衙门的规定,广州同文馆的学生经常上京参加考试,合格者授以正式翻译官头衔。1867年,广州将军庆春带领6名学生赴京应试,全部被授以官职。1871年,总理衙门要求广州同文馆送14名学生到京师同文馆一边继续学习,一边随政府使节出国,或到驻外使馆实习,很快成才。

据专家考证,广州同文馆学生中在近代中外关系史上有作为者不乏其人。如首届学生左秉隆是清政府驻英属新加坡的第一任总领事,并连任三届。他在职9年之中,在调停缓解中英关系,保护华侨正当权益,发展同英国、新加坡正常邦交关系等方面都作出了重要贡献。

1905年,同文馆改为译学馆,此处也改办成满汉八旗高等小学。自1911年起,这所身兼三个“第一”头衔的学校随时代发展屡次改名,曾用粤城高等小学、广州市第三高等小学、广州市立第五十三小学、广州市立第一小学、惠福区中心小学、北区中心小学、解放中街第一小学、朝天路小学等。1993年,最终改名为朝天小学。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 刘晓星

广州日报全媒体图片记者 庄小龙

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