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雖然同樣都是種地,但邢軍省與衆不同的地方是,他參加了職業農民培訓,敢於嘗試新品種、新技術。採訪中記者瞭解到,如今邢軍省已是一名中級職業農民,在穆柯寨,他流轉了80畝土地,成立了“沁灃源”家庭農場,對他而言,農民早已變成了一個職業。

拍攝、配音、上傳……不一會兒,臨潼區穆柯寨村農民邢軍省就在抖音上傳好了一條短視頻。與一般網紅不同的是,他的視頻題材多源自田間地頭,點擊量多的高達1.5萬次。作爲一名“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新農民,邢軍省把農民變成了一份值得熱愛的職業。

新型農民“觸網”學習

6月19日,記者在臨潼區穆柯寨村見到了54歲的邢軍省。他皮膚黝黑,頭髮斑白,一雙眼睛明亮有神,言語中流露着樸實,舉止間透露着豪爽。

在抖音平臺上,邢軍省爲自己取名“農夫、山泉、有點田”,粉絲雖然只有幾百個,但他的每條視頻瀏覽量卻不少。在近期的視頻中,他上傳的多是自家地裏種的蘋果、杏。在一個主題爲削柿子皮、做柿餅的視頻中,點擊量已有1.3萬次,下方還有人留言想批發購買他做的柿餅。

線上的短視頻其實只是他的一個愛好,他主要的身份是:職業農民。當談起自己的“種植經”時,邢軍省打開了話匣子:“一開始之所以參加職業農民培訓,是因爲在返鄉種地的過程中,咱知道的東西太少了,網上看到的也不全面。”

近年來,隨着農業由傳統向現代加快轉型,適度規模經營迅速發展,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正在重塑,農業農村發展將更加依靠勞動者素質提升,對從業者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對這一現狀,邢軍省便參加了臨潼區開展的職業農民培訓。

在培訓中,他不僅學到了一套完整的理論體系,還在農技師手把手的現場教學中,學到了新技術。他說:“在職業農民培訓的過程中,從法律常識、土地流轉等理論知識;到果樹修剪、病蟲害防治等技術手段,我不僅學到一套完整的農業知識,還開拓了眼界,給了我嘗試新事物的勇氣。”

如今,每天晚上哄孫子睡着以後的時間,就是邢軍省的學習時間。他舉着手機對記者說:“我就用手機查百度、看抖音、學知識,基本上看的就是蘋果、花椒不同月份咋種植。

敢闖敢試 走彎路也是一種經歷

在傳統城鄉二元體制下,農民是一種身份概念;在現代社會分工中,農民是一種職業概念。身份和職業的區別在於,身份只能被動接受,但職業可以自主選擇。

2014年以前,邢軍省在西安打工,那時候不少城中村拆遷,他就輾轉於這些地方打零工。“後來,我年紀大了,活也少了,就乾脆回家種地了”。

雖然同樣都是種地,但邢軍省與衆不同的地方是,他參加了職業農民培訓,敢於嘗試新品種、新技術。2014年,他在楊凌農高會上發現了“雙季米槐”這一新品種,當時的市場價格非常高。

據瞭解,“雙季米槐”較普通國槐葉面積大,生長快,發枝粗壯。一年抽二次穗結二次米,其產米量是普通國槐的二倍多,而且對氣候、土壤條件要求不嚴。

於是,邢軍省回家後便試着種了30畝的“雙季米槐”,然而經過幾年的精心栽植,樹雖然長成了,可是由於槐米中的蘆丁含量不高,導致其賣不出好價錢。

後來,邢軍省也陸陸續續嘗試過其他新品種,比如玫瑰色的蘋果、彩色的紅薯等等,由於種種原因,並沒有產生預期的效益。這幾次的失利並沒有打消他的積極性,在他看來,農業創業就是要敢闖敢試,走彎路也是一種經歷。

鄉親們眼中的“致富帶頭人”

雖然走過不少彎路,但邢軍省並沒有灰心,2015年,邢軍省又種植了將近15畝的惠民短枝紅富士。這一次,功夫不負有心人,他的嘗試總算是有了成果。

“這是一種矮化新品種,也是現在流行的品種,蘋果個大、味美,甜度、色度都很好。”邢軍省一邊介紹,一邊將記者帶到他的果園裏參觀。在蘋果地裏,記者透過蘋果上的套袋,可以看到已經結成拳頭大小的蘋果果面平滑、有光澤。

採訪中記者瞭解到,如今邢軍省已是一名中級職業農民,在穆柯寨,他流轉了80畝土地,成立了“沁灃源”家庭農場,對他而言,農民早已變成了一個職業。

現在,穆柯寨村長期在“沁灃源”家庭農場打工的村民有十幾個人,其中不乏貧困戶的身影。在農場打工,不僅一天可以領50元的工資,還能跟着邢軍省學些技術。

在邢軍省的帶領下,農民變身產業工人,家門口實現就業;而他也因爲務實創新、敢於擔當,成爲鄉親們眼中的“致富帶頭人”。

邢軍省的故事是穆柯寨村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該村第一書記張新道告訴記者,村裏農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的迅速崛起,給農業騰飛、鄉村振興插上翅膀。擯棄以往各家各戶的單打獨鬥,形成現在組團發展的集體經濟。下一步,村裏計劃統一包裝“穆柯寨”系列品牌農產品進行線上和線下布點經營,爲村集體經濟發展和村民農產業銷售奠定基礎。

西安晚報/記者康喬娜 朱蕊 圖/ 翟小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