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沙俄製定了“黃俄羅斯計劃”,繼割佔了外東北後,又通過多個不平等條約,割佔了包括唐努烏梁海在內的中國西北地區的大片領土。唐努烏梁海地區,早在漢代便有中國人活動痕跡,唐代隸屬安北都護府管轄,正式納入中國版圖。

夢魂常在分襟處—飛地失地與七子之歌

這是一道豐景第181篇原創文章

站在喀納斯觀魚臺上,環顧周圍,雪山、森林、草原和寬闊蜿蜒的河流,滿目山河,慷慨激昂。

遙想當年,一代天驕,縱橫馳騁。在自然條件惡劣、交通落後的情況,沿阿勒泰山西征天下,貫通亞歐,個體羣體生命之於黃金家族,何其悲壯。

中國近代歷史和中華民族概念的形成,浸透着多少英雄志士、文人學者的血淚智慧。每當有事,這種骨子裏流淌着的堅貞不屈的精神,支撐起民族脊樑,讓中華民族更加興盛發達。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離開你太久了,母親!但是他們擄去的是我的肉體,你依然保管我內心的靈魂……

廿年前,隨着澳門迴歸,《七子之歌》在華夏大地傳唱開來,讓無數人潸然淚下。

1925年3月,聞一多用擬人化的手法,把中國的香港、澳門、臺灣、九龍、威海衛、廣州灣和旅大等七個被割讓、租借的地方,比做祖國母親被奪走的七個孩子。通過他們傾訴“失養於祖國、受虐於異類”的悲哀之情,以抒其孤苦亡告,春懷祖國之哀忱,從而讓民衆從漠然中警醒。

路遠莫致倚增嘆,何爲懷憂心煩惋。

這次遊歷西北,駐留阿勒泰山的時間較長,內心深處還在感受文明、感受歷史和遠去的背景。

小時看電影《傲蕾·一蘭》,中學歷史課本上讀江東六十四屯舊事,少年懵懂的記憶裏,存了幾許凌雲壯志和時代情懷,至今念念不忘。

唐努烏梁海,一塊飛地,後來成了失地。

烏梁海先世是中國歷史書中出現的“溫良改”、“斡朗改”,元代譯寫爲“圖巴”。清代烏梁海人分爲三支:居住於唐努山者稱爲“唐努烏梁海人”,1921年始改稱爲“圖瓦”;居住阿爾泰山者稱爲“阿爾泰山烏梁海人”;環阿爾泰諾爾居住的稱爲“阿爾泰諾爾烏梁海人”。

唐努烏梁海,現在的年輕人很少聽說過。稍微年長一些的中國人都知道,這裏曾是中國的固有領土,面積與現在的廣東省相當。

唐努烏梁海地區,早在漢代便有中國人活動痕跡,唐代隸屬安北都護府管轄,正式納入中國版圖。宋金時屬西遼政權,稱謙謙州。元代屬嶺北行省,稱益蘭州。

19世紀

沙俄製定了“黃俄羅斯計劃”,繼割佔了外東北後,又通過多個不平等條約,割佔了包括唐努烏梁海在內的中國西北地區的大片領土。

1860年

沙俄利用第二次鴉片戰爭之機,逼迫清朝政府簽訂了《中俄北京條約》,強行劃定了中俄西段邊界的走向,把歷來屬於中國的山河湖泊和設在中國境內的卡倫指爲分界標誌。1864年通過《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將屬於唐努烏梁海地區的西北部分領土割佔。

1869年

迫使清朝簽訂了《烏里雅蘇臺界約》,將原屬烏里雅蘇臺將軍轄地的唐努烏梁海西北,4萬平方公里的優質草地割讓給俄羅斯,同一年又又迫使清朝簽訂了《科布多界約》,將原屬科布多定邊左副將軍轄區的烏梁海十佐領割佔。

阿穆哈河地區雖然被沙俄侵佔,但薩彥嶺以南、沙賓達巴哈至博果蘇克一線以東的唐努烏梁海盆地,仍然是中國的領土。

夢魂常在分襟處—飛地失地與七子之歌

圖片來源於網絡

1912年2月

沙俄慫恿唐努旗副都統貢布多爾濟宣佈"獨立”,唐努烏梁海地區事實上已經淪爲沙俄的殖民地。

1916年

唐努烏梁海人曾向中華民國中央政府求救。俄國爆發十月革命後,中華民國政府武力收復了唐努烏梁海。

唐努烏梁海地區雖然重歸中國,但其分離的趨勢並沒有消除。

1921年夏

蘇俄紅軍以支援東方被壓迫人民解放鬥爭的名義進入唐努烏梁海地區。12月12日,唐努烏梁海大呼拉爾開幕,蘇俄西伯利亞革命委員會和“蒙古人民革命政府”的代表參加了會議。會議宣佈唐努烏梁海“獨立”,選舉產生了“自治政府”。“唐努圖瓦共和國”由此而來,後改爲“圖瓦人民共和國”。

1944年10月13日

“圖瓦人民共和國”正式改名爲“圖瓦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唐努烏梁海正式成爲前蘇聯領土,但蘇聯官方對於此事未予報道。

1948年5月7日

中華民國駐蘇聯大使照會前蘇聯外交部,聲明“唐努烏梁海是永遠屬於中國的神聖的領土”。蘇俄置若罔聞,始終未予答覆。

1992年

蘇聯解體後,“圖瓦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宣佈成爲主權國家,並更名爲“圖瓦共和國”。由於俄羅斯聯邦沒有完全解體,該國最後仍爲俄羅斯聯邦主體之一,名爲“俄羅斯聯邦圖瓦共和國”。

唐努烏梁海地區因爲外蒙獨立成爲我國的一塊飛地。那時交通、通訊不便,加之內亂不斷,無暇顧及,最終脫離了中華民族大家庭,成爲了我國近代歷史的傷痛。

左宗棠對於陸防海防脣齒相依的論點,眼光獨到。明朝主動廢止努爾幹都司,邊防退後,爲女真興起提供了條件,並最終被其滅國。

明朝建立後,黑龍江下游奴兒干地區多率部納貢歸降。1409年,明政府決定設置奴兒干都司,管轄範圍西起鄂嫩河,東至庫頁島,北達外興安嶺,南瀕日本海和圖們江上游,包括黑龍江流域和烏蘇里江流域至庫頁島的廣大地區。大致包括了現在的吉林省、黑龍江省、內蒙古東北部分及以西俄羅斯局部、烏蘇里江以東、外興安嶺及以北。

夢魂常在分襟處—飛地失地與七子之歌

圖片來源於網絡

明政府從明成祖朱棣開始,就認爲那裏是蠻荒之地,無法進行管理。所以採取羈縻政策,讓當地的部落首領自行管理,而沒有把那裏作爲屬地。

朱棣去世後,繼任者對奴兒干都司的把控能力開始下降。明宣宗朱瞻基時期,蒙古高原瓦刺崛起,犯邊事件漸多,遼東沿線更無安寧之日。明政府決定凡採捕造船運糧等事,悉皆停止,凡帶去物件,悉於遼東官庫內寄放。其差去內外官員人等俱令回京,官軍人等各回衛所着役。

明廷改變對東北少數民族積極招撫的政策,採取消極聽任的方針,爲明朝滅亡埋下了隱患。

努爾幹都司管轄的區域,包括很多今日已經不是中國的領土,如海參崴、庫頁島等等。

奴兒干城位於黑龍江下游東岸入海口附近,今爲俄羅斯境內的尼古拉耶夫斯克特林。它地處邊睡,遠離內地,當地的民族關係複雜。生活的並不都是蒙古族,而是女真、吉里迷、苦夷(苦兀)、達斡爾等族,多以漁獵爲生。

16世紀末至17世紀初,以努爾哈赤爲首的建州女真逐漸取代了明朝對黑龍江地區的統治。也正是這個民族,把明朝送進了歷史,成爲過去。

滿目山河空念遠,不如憐取眼前人。夜深人靜的時候,默訟經典,懷念過去,我心深處經常仰望西北東北那片斑斕的地圖,經常想像先輩先人的苦難歷程。生命之輕之重,不在個體個人,在於江山社稷,在於民心所寄所往。

失地還能收回來嗎?我們經常懷揣深厚的小民意識,茶餘飯說些不着邊際的話。圖瓦人的生活習性,跟我們相近。中國有人在那做生意,當地居民也會開玩笑地說,哪一天,說不定我們真能迴歸中國呢。

家國情懷,少年心思,較之政治意義,自然成了民衆坊間說談。

爰有寒泉?在浚之下。睍睆黃鳥,載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丹青不絕,吾情慼慼。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