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鱼肉中加入蛋白和其它材料搅拌出黏性。煮至汤汁浓稠后加番茄酱和适量盐调味,夹鱼片入锅(防止腌鱼的汁水一起倒入),煮至鱼肉全部变色,撒葱花出锅。

炸猪排、烤香肠、腌熏肉…

你还在大快朵颐吃红肉?

旁友,请你悠着点!

近日,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青年研究员郑琰和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团队合作,利用大队列人群近20年的动态饮食数据,分析了红肉摄入的长期变化情况与死亡率的关联,以及增加健康食物摄入来长期替代等量红肉摄入对健康的影响。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英国医学杂志》。

研究结果显示,八年内平均每天增加至少半份红肉摄入(相当于14g加工红肉或40g非加工红肉)的调查对象,在接下来八年内全因死亡风险增加10%。

加工红肉(如培根、热狗、香肠、腌肉等)的摄入量增加与死亡风险增加更加显著相关。

我们的饮食结构在不断西化,

人均红肉摄入量持续增加!

专家们透露,“大鱼大肉”已成为“家常便饭”,红肉因其营养和美味在我国当今的膳食结构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显示,1989—2000年间国人的肉类摄入量增加了56%,且在2000年后仍持续增加。

国内外已有的流行病学研究结果都表明,较高的红肉摄入总量会增加冠心病等慢性代谢性疾病和结直肠癌等部分癌症的发病和死亡风险。

用健康食物替代红肉

能降低死亡率

那如果减少红肉摄入,用增加健康食物摄入来长期替代等量红肉摄入,是否能促进健康呢?

在本次研究发现,用各种健康食品替代等量红肉,都能降低死亡率。其中,如八年内每天鱼类或坚果等量替代一份红肉摄入,此后八年的全因死亡率可降低17%和19%。

郑琰表示,研究结果也将为优化我国国人的饮食结构、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如何区分红肉与白肉?

为了我们的身体健康,白肉将会是以后我们餐桌上的首选,但哪些属于红肉,哪些又属于白肉呢?该怎么区分两者呢?

关于红、白肉如何区分有三种不同的方法:

第一种方法是按照肉做熟前的颜色区分,红色即为红肉,白色即为白肉;

第二种方法按是否为哺乳动物来分,是哺乳动物则为红肉,不是则为白肉;

第三种则按肉类中肌红蛋白的含量来分,多就是红肉,少就是白肉。

单一一种方法去判断的话,总是会有一些特例,例如,三文鱼的肉做熟前就是红色的,但它属于白肉。

所以在购买食用时,建议将这三种方法结合起来,就可以尽可能的不出偏差了。

社长贴心推荐白肉菜谱

鱼肉作为白肉群体中的代表,不仅具有丰富的蛋白质及营养,还十分美味。社长给大家推荐三道和鱼肉有关的菜。

胡萝卜豆腐鱼丸汤

美味可口的鱼汤,还能补中益气、健脾补虚哟~

材料:

胡萝卜、南豆腐、鱼丸,盐、葱、姜等

做法:

胡萝卜切块,南豆腐冲洗切块,鱼丸洗净切开备用;

爆香葱姜,放入鱼丸、胡萝卜、豆腐翻炒3分钟,加入清水;

大火烧开5分钟至鱼丸浮起,加盐、胡椒粉等调味即可出锅。

番茄鱼

天太热,苦夏?酸酸甜甜番茄鱼,让你胃口大开!

材料:

黑鱼、西红柿、姜、葱、料酒、番茄酱、盐等

做法:

黑鱼料理成鱼骨和鱼片,洗净沥干后用料酒和少量盐腌制15分钟,西红柿去皮切块,姜葱切好;

油锅烧热,入姜爆香,入鱼骨煸炒,全部变色后捞起;

剩下油锅入西红柿煸炒至变软出沙,加清水,煮沸后入鱼骨同煮;

煮至汤汁浓稠后加番茄酱和适量盐调味,夹鱼片入锅(防止腌鱼的汁水一起倒入),煮至鱼肉全部变色,撒葱花出锅。

香煎龙利鱼饼

怕鱼刺麻烦而拒绝吃鱼?这道香煎鱼饼,就特别适合你,尤其是小孩和老人。

材料:

龙利鱼柳、姜、洋葱、胡萝卜、青豆、香菜、蛋白、盐、胡椒粉等

做法:

把龙利鱼柳剁成鱼糜,姜、洋葱、胡萝卜、香菜切碎;

鱼肉中加入蛋白和其它材料搅拌出黏性;

用少许水湿润双手,把鱼肉捏成圆饼形;

烧热平底锅,倒入油用中小火把鱼饼煎至两面金黄色,熟透就可以了。(吃的时候可以蘸自己喜欢的酱汁,再来搭配一些蔬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