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号上午10点半,上海影城2号厅。这是《铤而走险》的第一次公开放映。

开始前,身旁一位观众跟朋友聊天:很多新导演都喜欢拍犯罪题材,你说原因是什么?

电影很快开场,而在100分钟后,这个问题得到了解答。

影片结束,观众集体的掌声,是对监制曹保平、88年出生的新人导演甘剑宇、演员大鹏、欧豪等主创们集体创作的认可。至于问题的答案——

新一代的80后导演,大多是在好莱坞和日韩优质类型片的影响下成长起来的,这让TA们从不排斥电影的商业属性,同时,也并不缺少突显个人风格的热情。

于是,犯罪片作为商业诉求与作者表达结合度最高的那个类型,成为了最合适的那个选择。

当然,这里还有另一个原因:相较其他类型,国产犯罪片在创作领域,有更多可供尝试与触及的边界。

看过《铤而走险》,一个最直观的感受是——

国产犯罪片,开始进入稳定输出的阶段了。

从这个角度,《铤而走险》的确为国产犯罪片这个处在上升期的类型领域,带来了一些可供参考的经验。

而某种程度上,在边界处摸索的国产犯罪片,又何尝不是在「铤而走险」。

它们需要这些经验。抓住三个「度」

要说在前面的是——

相较其他商业类型,犯罪片的成本往往更低,这是普遍的共识,也被认为是新导演选择犯罪片的一个原因。

事实上,犯罪片的成本或许更低,但它对电影工业的要求,从来都是极高的。

在将文字转换为影像的过程中,如何让表演与环境融为一体,最终通过视觉(而非台词),制造出全程屏息凝神的观影体验。

▲《铤而走险》(下)很好地延续了

《烈日灼心》(上)《追凶者也》(中)

等片的抓人气质,曹保平在其中功不可没

没错,评价犯罪片成功与否的一个标准,就是上面那四个字:屏息凝神。

将观众紧紧按在座椅上,聚精会神、大气不喘地跟随整部影片一路走到结尾。

这里便引出第一个要强调的经验:情节质量。

对多数屏息凝神的观众,吸引TA的,首先一定是故事情节。这里的情节质量,也有不同的概念维度——

可以在宽度上玩出花活儿。比如多线索或非线性叙事,这个中国观众已足够熟悉;

也可以在强度上做足功夫。每一个角色身上的「黑白灰」,合在一起制造出的能量密度和观影快感,是惊人的。

《铤而走险》选择的,是后者。

影片的故事并不算复杂,但复杂角色及随之而来的角色关系带来的情节强度之大,显然是动了很多脑筋的。

好赌的修车工刘小俊(大鹏),本性不坏,但赌债压身让他决定犯罪,而意外卷入绑架案后,丰厚的赎金更是诱惑他继续铤而走险;

兄弟&亡命徒夏西(欧豪)、夏涛(沙宝亮),他们的兄弟情有多深,犯起案来就有多杀人不眨眼;

陪酒女张茜(李梦),夹在各方中间的那个X因子,她的善念与恶念混合在一起让事情变得越发难以收拾;

惯犯老万(曹炳琨),「为了钱可以背叛一切」的人物属性,让故事的走向有了更多可能;

刑警队长王勇(曹卫宇),正直的老警察,但与刘小俊的交集难免会影响到他的判断。

六个有着各自「黑白灰」的角色,加上那个被绑架的孩子。

每一个选择的做出,每一次故事走向的改变,都是基于角色关系的支撑,背后则是对复杂人性的一次次触及。

这也是犯罪片,区别于那些强设定下逻辑欠佳的商业大片的重要一点,同时也引出了第二个要强调的经验:表达质量。

情节质量做到了,靠宽度或强度让观众得到了观影快感,继而要做的,就是表达质量,或者我们也可以理解为——

主题厚度。

《铤而走险》中,创作者们设定的那个关键词,是选择。每一次选择,不管大小,都是一次人性的展示。

这里,角色的选择,也会反射到观众本身。

好的犯罪片,从来不只会让观众体验做「英雄」的快感,更会让观众感受做「恶人」的快感。

很多时候,那份在银幕前释放邪念带来的快感,是「正义战胜邪恶」这样毫无新鲜感的政治正确,所无法比拟的。

▲ 欧豪的角色台词很少,但寥寥几笔,

观众依然能对这个人狠话不多的反派产生代入感

宽度、强度、厚度,国产犯罪片的三个创作之核。

深谙此道的《铤而走险》,在这个层面的表现,足够令多数人满意。把握两个「气」

说完最重要的创作之核,下面是几个同样重要的细节经验。

一个是格局。

格局,往往代表着创作者的野心。很多导演喜欢将故事置于大时代下,结果常常是时代抢了故事的风头;或者想表达的主题过多,造成叙事和观众理解上的软绵与混乱。

犯罪片,尤其是国产犯罪片的格局,不宜过大。小而精的气质,是为最佳。

一方面,犯罪片中的时代元素,若要气质相符,难度大不说,也有越界的风险;另一方面,观众的观影快感与代入感,也往往来自于初见时的亲近感。

动辄上亿的贪腐或走私,与两百万元引发的争夺撕咬,哪个更让观众觉得,更加可信?与己有关?

显然是后者。

▲ 让角色和观众同时陷入其中,两百万不多不少,刚刚好

认同感建立了,主创在这个小格局的故事中,发挥的空间也就变得广阔了。

沿着人性的指向,一个绑架案和卷入其中的各色人等,足以将「特别简单」的故事,创造出很多个可能的走向。

想不到转折,猜不到结局,意料之外却也情理之中,这是多数观众对犯罪片的天然预期。

这需要扎实的角色塑造,与高超的剧作技巧,而小格局同样会让观众不必被核心之外的东西打扰,继而获得更为极致的观影体验。

另一个是氛围。

犯罪片除了建立自身的气质,更要向外释放一种独特的气场。

气场的释放,尤其需要氛围的营造。这里,犯罪的发生地,就变得异常重要了。

对国产犯罪片而言,大西南实在是再好不过的绝配。

监制曹保平,在自己导演的影片中,常常选择云南,这也与影片狠辣、憨直的气场不谋而合。

重庆同样是个好选择。

从《疯狂的石头》,到《火锅英雄》,再到《铤而走险》,重庆这座城市的魔幻一面都尽显无疑。

特别是山城的地形,为犯罪片的追逐、打斗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呈现形式。

同时,一座城市的气场,也会相应地附转到角色身上。

若要总结的话,犯罪片需要的,是一种「去现代化」的气场。在那些大雨、泥泞和粗放的环境中,人性中的兽性一面,才会得以充分而合理地释放。

坚持一个「化繁为简」

提到了兽性,就必须强调犯罪片必不可少的那一点:动作戏。

如何表现动作戏,向来是犯罪片区别彼此的一个重要标签。

日韩犯罪片对动作戏的热衷,更多是背后附庸小国的历史文化决定的。华语电影则向来缺少这方面的基因——当然,尽皆癫狂过火的香港电影是个异数。

不过,从类型片开拓的高度来看,动作戏的呈现尺度,对于国产犯罪片的提升,至关重要。

这不光是唤起观众心底最纯粹的那个原始欲望,更是让主题表达更加酣畅的关键把手。

这其中的技巧,尤其重要。有时,一个轻巧的细节,就足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欧豪特别举例的那场,拍了多遍的钞票扇耳光戏,简单而巧妙的一个动作设计,在调动观影情绪上,却是画龙点睛般的成功。那一刻,多数观众的心中都只有这几个字——

燃、爽、嗨。

不过,暴力从来只是表现的形式,最终要做到打动观众,犯罪片依然要回到人性本身。

在不剧透的前提下,这场牵扯进多人的绑架案背后,创作者暗藏的深层次目的有二——

情节上的阴差阳错,和各式无差别对象的暴力,引出善恶黑白的鲜活众生相;

以及,暴力解决的终极问题,永远是不再使用暴力。这一点劝人从善,是属于创作者的悲悯。

说到底,复杂难测的人性,给犯罪片提供了无穷的创作源泉。

但脚踏实地的创作者,从来都明白如何化繁为简。

从这个角度,开始稳定输出的国产犯罪片,仍需继续「铤而走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