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爸爸去留学》正在度过一个大起大落的夏天。

它带着「拯救剧荒」的任务而来,「孙红雷+辛芷蕾+一众实力派」的阵容更是带高了期待。

高期待下,口碑争议却很快降临。

「孙红雷像在参加《极限挑战》」、「武丹丹黄小栋作出天际」、「故事细节夸张」…

剧的热度居高不下,观众对角色、故事和表演的讨论也愈发火热。

观众给出了评价,我们好奇的是,创作者怎么看?

导演姚晓峰上周末接受了【深水娱乐观察】的专访,关于口碑的争议,关于这次创作的前前后后。

开诚布公背后,这亦是一次关于创作的理性分享。导演姚晓峰怎么看

深水:角色塑造被很多观众批评,这点怎么看?

姚晓峰:关于角色,先说说黄成栋。我也看到了一些观众说黄成栋被孙红雷演成了海外版《极限挑战》(笑)。

应该这么说,黄成栋是一个既普通也特别的中国父亲。

咱们中国人的印象中,父亲更多是一个沉默寡言、不善言辞的形象,教育的重担往往在母亲身上,父亲参与的可能不多。

在我看来,很多父亲其实自己都还没长大,也需要成长。黄成栋就是这样不成熟的一个父亲。

他其实内心并不知道如何跟儿子相处,以为无微不至的照顾和关心就是全部。这是故事开始的一个大前提。

而他的特别又在于,他愿意改变。

刚到海外,黄成栋就戴上大金链子,穿粉色嘻哈服装,就是希望用搞笑的方式来表达一个父亲想和孩子拉近距离。

这是比较喜剧的呈现形式,行为逻辑其实也不难理解,从尝试孩子喜欢的东西开始,这可能是一个并不成熟的父亲能想到的交流方式。

不过孩子对此肯定是不买单的,甚至是反感的,这也是人之常情。所以黄成栋一开始闹了很多笑话,自己的人生也遇到很多问题。

但我希望让这个角色实现成长。

他的小宇宙爆发,慢慢改善在儿子心目中的形象,甚至还成为了在国内可能永远无法成为的英雄。

所以也希望观众能往后再看看这个故事,这个非常规的父亲会有不一样的变化。随着黄成栋开始为爱放手,父子的关系也会有一个转变。

刘敏涛演的母亲,我觉得这样的母亲也很常见——陪着孩子去国外读书,一陪就是很多年,完全牺牲了个人的生活,同时自己的婚姻也因为距离而变得支离破碎。越是这样,带孩子也就越成为她生命中唯一的念想。当然,这只会让她跟儿子的关系更加疏远。

这样的控制欲、占有欲,是很多家长身上都存在的共性。当然,这样一定会有矛盾发生,这也是我们希望着力去呈现的部分。

还有很招人烦的武丹丹(笑),这的确是很极致的一个角色。当时聊剧本的时候,我就在想这孩子是不是太作了点,各种行为实在是很烦人。

不过这还是要回到这个角色的设定上来,她刚一出国就得知了父母的离婚和分别再婚,这个打击首先是很大的。

同时,武丹丹从小就没有被真正地爱过,父母从来都只知道给钱,精神上没有关心过她。她的作更多是为了引人注意,让大家来关注她,来爱护她。

所有的角色,不管大人还是孩子,说直白点,在剧中都是一个从不懂事到懂事的过程。

大家在后面,也一定会看到这些角色的成长。

深水:很多观众也说故事细节有一些夸张和不合逻辑,这点又怎么看?

姚晓峰:艺术创作当然是来源于生活,但影视作品尤其是电视剧,还是很依赖戏剧性的。

这次的创作背景是留学,我在一开始的创作期望是:在这个留学背景下,将中国家庭里的多种矛盾、尽可能地集中在一起。

所以或许正因为如此,很多观众会觉得这个故事有些过于夸张了,太多的矛盾、意外发生在这些角色身上。

我考虑的是,故事被放置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一群人到了异国他乡,一切都是从零开始。TA们相遇之后,会发生什么?这一定会有戏剧张力,也一定会有很多矛盾。

当然很多观众提到的一些段落的问题,比如黄成栋过海关唱了一首《鸿雁》,比如黄成栋莫名请林飒吃了一顿大餐。

这些逻辑上的跳跃确实存在,也是因为后期剪辑的问题,剪掉了中间的一些情节。

包括黄成栋请林飒吃大餐,是因为他意外挣了一大笔钱,而林飒此前也救过黄成栋。在海关其实还有拍很多,最终这些都没能被剪进去。

基本上,前三集是以五到六集的量剪出来的。其实作为一个剧的开头,是建立观众第一印象的关键,我当然也希望能把最好的一面呈现出来。这点确实是很遗憾的。

深水:也有一些反馈,对国产剧不管什么题材最终都拍成了家庭狗血剧这点很不满意,对此你怎么看?

姚晓峰:不管什么题材——在咱们国内更明显吧——其实内核最终都脱离不了家庭和感情,特别是《带着爸爸去留学》本身就是一部生活剧。

生活题材总是离不开家庭问题,而教育和家庭也是不分家的,从某种意义上讲,教育问题就是家庭问题。我们总说家是孩子最好的课堂,其实孩子也是家庭问题的载体。

《带着爸爸去留学》是家庭剧的一种尝试,用强冲突来集中呈现几个孩子的问题,去反映这些问题孩子背后的问题家庭。

这个剧前前后后花了四年时间,最早我们的剧名是《漂洋过海来爱你》,后来因为和另外一个先播的剧有些撞名,所以后来改成了现在这个名字。

从剧名《带着爸爸去留学》,这里面本身就有一个反差,我也很想突出一个喜感。

同时想强调的是,这个剧名里真正的核心其实不是「留学」,而是「带着爸爸」。

前几天,有一个朋友给我发信息,说她实在受不了武丹丹了。我的第一反应是,这个朋友某些地方其实就很像武丹丹,但她也依然讨厌这个角色。

可见很多人可能意识不到,自己在生活中是什么样的人。很多时候,生活其实要比影视剧「狗血」得多。

所以我还是希望观众能给这部剧多一些耐心,每个角色在经历了前面的各种矛盾后,成长也都是极速的。大家其实都在想一个问题:抛开别人,自己的人生,我到底要的是什么?

这些原生家庭带来的影响,往往也需要激烈的冲突来实现成长。

尤其是孩子对父母,可能是从一开始的完全不认同,到意识到父母在帮自己解决很多问题,直到最后实现一个和解。

希望大家多往后看,看到这些角色的成长。

深水:不妨回到一开始,谈谈这次创作的出发点是什么?

姚晓峰:四年前我带着孩子出国办留学,经历了很多事情。比如车子被砸,错过考试,遇上骗子。回国之后,我就想做这么一个题材,我把留学视为是在异国他乡的一次冒险。

这个过程中结识了一批希望送孩子出国的家长,跟很多留学生家庭也做过交流,编剧刘珂创作过程中也进行了大量的海外留学采访和调研工作,将留学生在海外会遇到的种种挑战全面呈现。

最后发现,家长的顾虑其实非常多,但心底最大的那个担忧,是我要不要送孩子出国,或者是该不该送。

从这开始吧,就是我做这个剧的出发点。

深水:按着这个出发点,最终在创作上的重点,或者说最希望传递给观众的又是什么?

姚晓峰:刚才也说了,我们是希望能够拍一部剧,把所有留学生在海外可能发生的故事都放进去。

比如安全、情感、教育等等,所以剧里面就涉及了枪击案、择校、恋爱等等。

总之是听到了很多家长的担心,我们希望把这些真实担心的问题都写进去。

这里面最想表达的,还是我一直强调的:成长。

因为包含的内容元素很丰富,所以这次的创作难度是很大的。

我们希望做到的是既抛出问题,也希望观众最终能理性思考「留学热」这个社会议题。

深水:如今播出已大半,后续剧情会有怎样的发展变化?

姚晓峰:基本上,前面更多是喜剧的部分,20多集之中会慢慢有一个情感上的升华。

黄成栋这个角色会从过度喜感、浮夸,慢慢开始走心。他一开始是个事无巨细的操心老爸,到经历枪击案成为英雄后,对黄小栋更加步步紧盯,两人矛盾更加激化,这对他来说一直是一个不停解决问题的过程。

但后面他也意识到了:爱是陪伴,也是放手。

总之后续一定会有一些观众意想不到的故事发展,尤其是孙红雷的好几场戏,当时在现场很多工作人员都被感动落泪了。

口碑争议背后,该思考的又是什么?

采访中,姚晓峰多次提到了「成长」这个关键词。

这背后的主题,是如今被广泛提及的「原生家庭」。无论是孩子还是父母,都在相处的过程中,互相带来正面或负面的影响。

他强调:那些作出天际的孩子,那些毫无章法、错误百出的家长,都源自原生家庭带来的痛苦。

暖爸慈父黄成栋与叛逆期的儿子「相爱相杀」,源于他失去了边界感,无法离开儿子半步,不仅加剧了儿子的叛逆,也丢掉了自己的生活方向。

同样的,陪读妈妈刘若瑜牺牲自我的结果,儿子不仅不领情,甚至带着嫌弃。

剧中没有担当又爱慕虚荣的朱露莎,刚被网友评为了「讨人厌家族最新C位」,她的种种巨婴行为,也与父母的溺爱与寄予厚望的重压不无关系。

姚晓峰说,这也是自己这次在创作中重点埋下的思考。什么才是健康的家庭教育?不同的家庭教育,又会带来怎样的家庭关系?剧中矛盾不同但烦恼类似的家庭,或许能让多数人找到共鸣。

最后他总结:这部剧试图做到的,就是让大家在理性看待留学的同时,找到那个家庭和谐、或和解的钥匙。

对家长来说,更多时候要为爱放手。健康的亲子关系也应该是平等的陪伴,是父母与孩子在陪伴中共同成长。

在这之外,采访中,我们还聊到了影视创作中,真实感和戏剧性的平衡问题。

一部作品从最初的立项,到创作执行,再到最后拿出来给观众检验,这中间的过程往往很长,其中也存在一个关键的问题——

即在漫长的周期中,创作者如何始终保持、或拉近自己与观众的距离感,并最终让观众顺利接收到想要表达的那个内核。

这里面,责任的一大半在创作者身上。需要TA们为作品找到主题表达最合适的影像方式和呈现技巧,不说教地巧妙传递给观众。同时,观众或许也应该试着丢掉有色眼镜,同时保有更多耐心。

事实上,这个问题比很多人想象地更为普遍,也颇为棘手。

前几日的上海电影节上,大鹏就表达了自己对个别观众在看到情感戏时笑场的无奈——

有时候主创的理解,和观众的理解就是不一致的。

这里,其实根本原因我们都明白:国产影视到目前,还未与观众建立一个有效的默契。

这个默契不是靠「放卫星」达成的,而是一个创作者和观众双方共同改进的过程。

首先,这个默契建立的过程,一定是漫长的。需要大量优质作品来打下基础。

接着,客观说,创作者应该对观众的批评,持更开放与包容的态度。

姚晓峰在采访中,也承认《带着爸爸去留学》有不少遗憾,一些夸张和逻辑丢失的问题的确是存在的。

同时,观众在评价一部作品时,也大可以稍稍看淡那些「不真实」和「太狗血」。尤其是诸如「带坏孩子」、「抹黑某个族群」这样扣帽子的方向,也大可不必。

站在观众角度,我们必须对创作者提出更高的要求。

以及,也希望观众能在一部作品播完之后,最终给出自己客观的评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