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古代有“千里送鵝毛”的說法?

自古以來,中國被譽爲禮儀之邦,非常重視禮節。因此,逢年過節或喜慶場合,人們總會禮尚往來互贈禮物,聯絡彼此感情。其實,收禮、送禮都是學問,但最重要的是要讓收禮者感受到送禮者的誠意,故古諺雲:“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

爲什麼古代有“千里送鵝毛”的說法?

那麼,爲什麼古代有“千里送鵝毛”的說法呢?

據明朝徐渭所撰《路史》的記載,在唐朝的時候,雲南的大理國是唐朝的藩屬。雲南有個民間傳說,當時大理國派遣特使緬伯高進獻天鵝給唐朝,途中經過沔陽湖時,因爲想幫天鵝洗澡,可是卻讓天鵝飛走,只留下一根羽毛。

特使緬伯高無奈,只好將這根羽毛獻給唐天子,爲求得唐天子原諒,並作了一首詩附上:“將鵝送唐朝,山高路遠遙;沔陽湖失去,倒地哭號號;上覆唐天子,可饒緬伯高;禮輕人意重,千里送鵝毛。”唐天子看完詩,也就原諒了緬伯高。所以,“千里送鵝毛”就是源自於此,也可作“千里寄鵝毛”。

另外,宋朝歐陽修的《梅聖俞寄銀杏》詩:“鵝毛贈千里,所重以其人。鴨腳雖百個,得之誠可珍。”則是“千里鵝毛”這句成語的典源。歐陽修是當時的文壇領袖,梅聖俞也就是當時有名的詩人梅堯臣,家住宣城,兩人是至交好友,總是相互掛念着對方。

詩中的“鴨腳”是指銀杏的果實,由於銀杏葉形如鴨掌,故又稱爲鴨掌葉,並以鴨腳作爲銀杏的代稱。宣城盛產銀杏,梅聖俞親自採摘銀杏果實,不辭千里寄贈給好友歐陽修。收到銀杏後,歐陽修賦詩答謝,詩中就以“鵝毛贈千里,所重以其人”蘊含銀杏的珍貴,也表達了梅聖俞對他的深情厚意。

所以,“千里送鵝毛”或“千里鵝毛”都是指自千里外贈送輕微的禮物,有禮輕情意重的意思,也有用來作爲贈人禮物的謙辭。

【相關文章導讀】

♦ 理髮店門口的“三色柱”到底有什麼來歷?

♦ 四大名著這一說法到底是誰最先提出?

♦ 漢文“西藏”一詞的來歷

♦ “二萬五千里長徵”說法緣何而來

《非常歷史》

verydaily

搜索名字或識別右圖二維碼關注

敬畏 · 求真 · 鑑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