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給孩子做音樂啓蒙,父母首先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下文我還會具體講到如何帶孩子“玩”音樂。

“音樂使人自由”,日本著名音樂人坂本龍一對音樂做出了最好的詮釋。對於孩子的健康成長來說,音樂不可或缺。而且,接觸好的音樂越早越多,孩子的心理就越健康。

音樂能夠讓孩子自在、放鬆,並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孩子的人格發展,同樣,它也可以是一種有效的親子溝通工具。因爲,音樂是父母走進孩子心靈的一座橋樑。

在醫學上,有專家將音樂用於體弱、早產以及自閉孩子的治療上;研究表明,接受音樂訓練的孩子,智商會更高;有調查顯示,在世界五百強企業高管中,近九成的人在幼年受過音樂教育。音樂的神奇力量,確實有助於孩子的成長與發育,並對其一生起到潛移默化的深遠影響。

那麼,音樂啓蒙如何做呢?

別讓孩子爲我們學音樂,要爲自己學

給孩子做音樂啓蒙,父母首先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

我認識一位鋼琴老師,他跟我聊起一些父母,讓他非常頭疼。這些父母自己並不懂音樂,但是又特別喜歡在孩子練琴的時候進行“指點”、“糾錯”。有時候,甚至父母們的指導根本就是錯的。

說有一個小孩,是硬生生被逼着學琴的。當父母把孩子送到老師那裏離開後,孩子完全不配合老師。老師講什麼,孩子就瞪着一雙眼睛看老師,教完曲子,讓練習也不練。老師直接認爲完全教不下去了,喊來父母接孩子回家。結果,孩子媽媽一來,讓孩子彈什麼孩子都會。這位鋼琴老師問我:“你說這孩子是什麼意思呢?”

我告訴他,孩子完全是在爲父母學琴呢,不是爲自己。

音樂是什麼呢?很多時候父母們搞錯了學音樂的根本目的。基本上能夠成爲音樂家的孩子鳳毛麟角,對絕大部分的人來說,音樂是陶冶情致、修身養性、讓自己變快樂的一個通道,這其實就已足夠了。

所以,急於關注音樂學習的成效,評判音樂的學習價值,把會音樂的孩子當成炫耀的籌碼,或者一斷定孩子沒有天分就不讓孩子繼續學習等等,都是過於功利的做法。這些做法,將音樂變成了孩子的壓力,並毀掉孩子的天賦以及生命中對美好的體驗。父母最好的做法,是讓孩子享受音樂,讓音樂融入他們的生命,而不是讓音樂成爲孩子的負擔。

與其強硬要求孩子學習,不如誘導孩子對音樂的興趣,讓他們主動要求去靠近音樂。

寶寶還在肚子裏的時候,就可以開始音樂啓蒙了

音樂啓蒙,具體的樂器技巧是次要的,首先要養出一雙敏銳的耳朵和一顆敏感的心。所以,自然而然、潛移默化的持續薰陶很重要。

胎兒期:

如果可以,從胎教開始,準媽媽就可以多聽聽音樂、多唱歌給肚子裏的寶寶聽了。孕媽媽的荷爾蒙變化,容易造成情緒波動,聽音樂正是舒緩和穩定孕婦情緒的最佳途徑,這些音樂一般是輕柔的,輕快的,歡暢的,等等。

等寶寶出生後,我們往往會發現,孩子如果哭鬧不止,只要播放媽媽在孕期中經常聆聽的音樂,孩子就會逐漸安靜下來。

0-1歲:

這個時期的音樂教育活動,主要是聽音樂。在家裏,爸爸媽媽可以選擇一些優美、動聽的音樂作品,薰陶和感染孩子,也可以根據不同的場景、孩子的心情狀態等,選放一些不同風格、不同情緒的音樂,豐富孩子的感受。

樂曲選擇的一個原則是,音樂的變化頻率別太快,別太響、太吵,簡單、乾淨、溫和即可。每次聽,10分鐘左右就好。

當然,大自然的聲音也是有益於孩子心理健康的聲音,如歡快的鳥鳴聲,潺潺的流水聲,蒼茫的海浪聲等,這些大自然譜寫的曲子,最能讓孩子體會到美妙,從而讓孩子親近自然、熱愛自然。

不過,說到底,媽媽的聲音對孩子而言是最美妙的音樂。所以,跟孩子輕柔地說話、輕唱柔美的小曲、靜靜地講溫暖的故事等,都會對孩子的心理起到舒緩和安撫的作用,爲孩子帶去充分的安全感。安全感這件事,對1歲之前的寶寶而言,尤其重要。

1-3歲:

這個年齡的孩子語言快速發展,大動作和精細動作發展的也都非常迅速,所以,多給孩子聽節奏鮮明、短小活潑的曲子比較合適。適合孩子的兒歌也很好。另外,可購買一些音樂教具,或者充分利用家庭中隨手可及的盆盆罐罐等,去玩“音樂”。讓孩子在好玩的遊戲、親手操作當中,去接觸不同的音樂形式、把音樂這件事,真正印刻、內化到自己心裏去。父母此時也可同步觀察孩子真正的興趣所在。下文我還會具體講到如何帶孩子“玩”音樂。

4歲以後:

4歲以後的孩子,規則意識、自控能力都有一定發展了,這時爸媽們可以多嘗試帶孩子去聽音樂會。比如兒童劇就是不錯的選擇。兒童劇要選擇主題貼近生活、靠近孩子認知、能夠引發孩子興趣、且時間又不能太長的。帶孩子去之前,先做做預習,比如講講孩子到時候會聽到、看到的具體故事是什麼。

用玩的方式,帶孩子去靠近音樂

學音樂的路,當然是寂寞的、需要極大毅力去堅持的。但是那是在認定了要學音樂之後的事。做任何一件事都如此。但這並不意味着,從一開始我們就要用“枯燥”、“生硬”的方式去帶孩子入門。否則,只會適得其反。


孩子的音樂啓蒙可以這樣做


在孩子小的時候,技巧性的東西並不是最重要的,因爲他們的手指小肌肉尚未發育完全。只是爲了給孩子多一份業餘興趣的話,那麼到學齡期後再開始讓孩子練習一門樂器也不遲。除非在此之前,你的孩子就對樂器表現出了特別的興趣。

對孩子來說,更重要的是讓他們愛上音樂,提高他們的音樂感悟能力、創造力。如果興趣班能夠做到這一點,那就可以考慮。如果不能,還不如多讓孩子感受下大自然呢,因爲原本的音樂就是接近土壤的、自然的、機體的、能爲每個人學會和體驗的,也是適合於孩子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