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资质平庸的秀才,做了其他书生不屑做的事,皇帝说:让他做状元

这世上有些人的发迹史我们不得不佩服,因为那些人可能也不是某个领域最顶尖的人才,或者也没有太过显赫的家氏,但人家就是能平步青云,受到幸运女神的宠爱,不管做什么都很成功,令人艳羡。

现代随着社会的文明程度越来越高,经济的发展也越来越多元化,大家对于成功的概念也更加理性和多样。不一定需要金榜题名,不一定需要高官厚禄,只要能在自己坚持的某一个领域做出成绩,就能收获名和利。

但是在古代就不同,古代不像今天的社会,允许不同行业有同等的地位,古代最讲求的是功名利禄,只有当官才能高人一等,其他务农或者做生意,产业做得再大也还是处于普通的平民阶层。所以古人常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读书做何用?就是一块敲开政治仕途的敲门砖。十年寒窗,只为一朝金榜题名。古代的科举选拔人才的制度,使得全天下读书人都趋之若鹜,希望能一路通过乡试、会试、殿试,最终成为天子门生,取得状元,入得朝堂。

一般来古代的科举制度还是比较公正,大家考的都是真功夫。所以说能成为状元,那绝对是天底下最精英的人才。但是这些也都是有例外的,假如皇帝给你开个后门的话,那自然就像是游戏里开了外挂一样,升级自然是很轻松的事情。

在清朝的嘉庆时期,就有一个书生无意中获得了这项殊荣,从此一生官运亨通,福泽深厚。此人名叫龙汝言,刚出道的时候他还只是一都统家的先生,给人当当老师教教书。有一次正好是嘉庆皇帝要过生日,这都统想送点祝寿的诗词给皇帝,嘱咐龙汝言,希望能弄得特别有心意一点。

这祝寿诗,别人可能就是想一句好的送了就行,但龙汝言确实很有心,他汇集了康熙和乾隆作的总共4万多首诗词,然后从中挑选出了二百多诗句组成了一篇集句诗。这工作难度确实很大,非常耗时间和精力,一般人是不愿做的。所以当嘉庆皇帝看到这篇集句诗之后立马来了兴趣,品读完后更是十分感动。在他看来那些所谓的南方士子总是瞧不起先皇的诗,这个人却能将所有诗都精读过,可见此人绝对是个忠诚爱君,思想正统之人,应该被重用。当即就将只有秀才身份的龙汝言破格提升到了举人的等级,让他明年直接参加会试。

这毕竟是作弊才成的举人,龙汝言的真实水平肯定比不了最拔尖的那批人。所以当会试结束后,主考官将殿试名单呈于嘉庆皇帝时,名单上并无龙汝言的名字在。皇帝对这事也不好明说,于是就旁敲侧击地斥责主考官说,这批选上来的人,资质都太普通了,你这个考官怎么当的。

皇帝不满意,后果很严重,主考官后来找了机会偷偷询问皇帝身边的太监问情况,那太监说了一个名字:“龙汝言”。在一翻解释后,主考官明白了其中的缘由,所以在下次的会试时,他学乖了,不管三七二十一,必须把龙汝言的名字放进名单。

这次,皇帝看着殿试名单时龙颜大悦,直夸这考官会选人。之后的一切就都在意料之中了,水平最低的龙汝言成了那一届的第一名,荣登状元之位。同时还直接被皇帝任命要职,身份显贵。

后来龙汝言因办事疏忽,犯本是要被砍头的大罪,但嘉庆皇帝对其喜爱有加,所以最终从轻处罚,革去之位,永不录用。不过后来道光皇帝上任后,也觉得龙汝言是个忠君爱国的可靠之臣,又将其封为了内阁中书,安安稳稳做到了生命的终点。

后人回看龙汝言的整个发迹历程,无不对其羡慕,一个资质平庸的秀才,神奇般地成为了状元,更是先后受到两位帝王的赏识和恩宠。后来人们发现,原来龙汝言家的祖坟的位置竟属于风水龙穴的头部,先人葬在如此风水宝地,福泽后代,难怪他一生运势如此好,幸运常常降临在他的身上。

各位对这为好运状元羡慕吗?赶紧留言,谈谈你的看法吧,说不定能沾沾龙汝言的好运哦!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