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君石院士:當前食品安全很大的問題是消費者信心不足

新京報快訊(記者 張曉榮)6月23日,第十一屆中國食品安全論壇分論壇在京舉辦,就科學技術創新與食品安全相關問題進行探討,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總顧問陳君石表示:當前食品安全很大的問題是消費者信心不足,而信心不足主要是信息不對稱導致的。

就如何有效解決食品安全信息不對稱這一問題,陳君石在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指出,食品安全信息的傳播需要所有利益相關方共同參與。他表示,信息傳播不僅僅是科普工作,政府管理者、科學家、食品企業、行業協會、媒體、老百姓,都是信息傳播方,專家需要對政府、消費者進行信息傳播,政府也需要對媒體、社會公衆進行信息傳播,同時,消費者自身也在進行信息傳播,只有各個利益相關方都參與其中,才能促進公衆對食品安全信息的瞭解,增強消費者信心。

就近年出現的餐飲業食品安全問題及其管控難點,陳君石表示,餐飲安全不是一個風險點,從原料、整個加工環節的衛生操作規範到儲存等全流程都存在風險,各個環節都有關鍵控制點,只有把控全流程,才能保證食品安全。但從危害來講,餐飲環節最大的風險是微生物污染問題,涉及致病微生物是否存在、加工之後能否有效祛除、儲存環境能否避免微生物的擴散繁殖等。因此,陳君石認爲,餐飲是發生食源性疾病、食物中毒的主要場所,包括飯店、機關、學校、幼兒園食堂等。

同時,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理事長孟素荷也提到,中國整個食品安全的水平穩中向好,但不斷向好的勢頭能否穩住並持續向上,最關鍵的是全產業鏈條各個環節的優化。她表示,當前食品安全需要解決的問題是原料、物流和人員執行力等細節問題。而在這個過程當中,科技、管理、標準、政府監管都需要到位,同時,食品行業從業者要更多地關注食品安全的短板。此外,從安全到健康的轉型是食品行業下一輪創新的機遇,如減油、降糖、減鹽問題的破解,同樣也需要從原料到工藝,再到裝備等各個環節的變革。

中國管理科學學會副會長李懷林提到,食品安全把好“三個關”,原料關、加工儲藏運輸關和餐飲關。其中最根本的是原料關,他認爲,把科技用到田間既包括在種植、養殖環節實行智能化控制病蟲害,控制灌溉施肥,也應該包括保障土壤、水源的污染防治。

新京報記者 張曉榮 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編輯 李揚 校對 危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