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北京商報

寫入一號文件、火遍大街小巷……預製菜的身上一直有着許多標籤。老朋友、新概念,預製菜一路走來,解放了無數急於離開廚房的靈魂,卻又引發了消費者對於健康與口感的擔憂。明明是爲了提升就餐效率出現的預製菜,在快速發展的過程中卻遭遇了不少小插曲,但也正是這些波折使得行業不斷被推動進步。預製菜距離真正的安全標準化還有幾步?距離消費者的認可還有多遠?1月21日,北京市政協十四屆二次會議期間,北京商報記者邀請部分政協委員共話預製菜未來。

明確標識

滿足消費者知情權

在懶人經濟、宅經濟、家庭場景等需求的催生下,消費者近年來與預製菜的距離越來越近,使得其熱度飆升。雖然預製菜已不是新鮮事物,但大衆對預製菜的聲音卻呈現兩極化,預製菜究竟錯在了哪?

事實上,在許多消費者看來,瞭解餐食是否爲預製菜所做以及有拒絕預製菜的權利更爲重要。根據“2023年第三季度消費維權輿情熱點”,有關預製菜的話題頻頻引發輿論爭議。一些消費者對預製菜商品在食品安全、綠色健康方面仍存在不信任感。

對此,北京市政協委員高警兵建議餐廳和零售商在銷售點明確標識預製菜產品,以便消費者一目瞭然地區分預製菜和現制菜。除了基本的原料來源和加工流程,還應包括產品的生產日期、保質期、存儲條件、營養成分以及任何添加劑或防腐劑的使用情況。此外,通過在包裝上附加二維碼,消費者可以掃描獲取更詳盡的產品信息,包括供應鏈詳情、生產企業資質以及相關的食品安全檢驗報告。

制定預製菜專項標準

明確監管職責

正如許多行業一般,預製菜正在經歷從0到1的發展過程,快速裂變的同時難免會出現質疑的聲音。

就預製菜本身製作等流程而言,建立完善的各項標準是規範行業的舉措之一。

高警兵建議制定預製菜專項標準,明確包括原料採購、加工、包裝、儲存和運輸等各個環節的具體要求,明確政府監管部門、行業協會和生產企業之間的責任分工,明確各自在保障食品安全方面的具體職責。

在政府、行業以及企業的共同努力下,這兩年有關於預製菜的政策、地方、團體標準也陸續出臺,這也確實使消費者對預製菜的接受程度有所提高,更多的是關注產品的健康和品質能否保證。不過,行業發展不可能一蹴而就,在預製菜成長的時間內,還需通過加強監管引領其前進。

高警兵認爲,要加大對預製菜行業的監管力度,建立完善具體的監管標準和執行機制,要建立處罰公示制度,定期開展預製菜生產和銷售環節的抽檢,對違反食品安全規定的企業實施嚴格處罰,公開違規企業信息,增加行業透明度。另外,還要推動預製菜行業實施食品安全溯源系統,確保每一批預製菜的原料來源、生產日期和批次都能夠被追蹤和查詢。

北京商報記者 張天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