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百年的苏轼「木石图」重现江湖,目前估价上看4亿港币

消失百年的苏东坡名画「木石图」重出江湖,并将挑战中国书画拍卖纪录!香港佳士得日前公布,自日本取得「木石图」真迹,将于11月底的香港秋拍中首度亮相。目前估价上看4亿,挑战同为「北宋四大家」黄庭坚「砥柱铭」创下的中国书画拍卖纪录。

去年,文艺复兴大师达芬奇消失半世纪的画作「救世主」,在纽约佳士得以近30亿人民币落槌,成为史上最贵画作。达芬奇传世画作有十多幅,苏轼传世的书画更少,包括故宫珍藏的「寒食帖」在内不到十幅;若只论画,目前所知仅有「木石图(又称『枯木怪石图』)」和「潇湘竹石图」两幅。

苏米合璧 益加珍贵

苏轼「木石图」上有同为宋代书法四大家之一的米芾题字:「四十谁云是,三年不制衣。贫知世路险,老觉道心微。已是致身晚,何妨知我稀。欣逢风雅伴,岁晏未言归。」

「木石图」是苏轼任徐州太守时,于萧县(今安徽省)圣泉寺所绘的水墨画。构图简单却意境深远,一株枯木屹立于形状怪异的石头旁,画上有同为北宋四大家米芾所题的跋。四大家合璧的书画,目前只黄庭坚题字的苏轼「寒食帖」,「木石图」为苏米合璧,同时有画及题字,更是珍贵。

「木石图」全卷连裱共长5.43公尺 ,鉴藏印共41枚,有米芾、刘良佐、俞希鲁、郭淐等四位名家的题跋。画上虽无款识,但据刘良佐、米芾诗题,知为苏轼所作。而米芾在「画史」中曾记载:「子瞻作枯木,枝干虬屈无端,石皴硬,亦怪怪奇奇,如其胸中盘郁也。」对照此画,颇为吻合。

佳士得资深专家指出,北宋是中国书画的黄金时代,而对苏轼而言,绘画是自我探索的过程,「木石图撼动人心」。苏轼绘「木石图」时40多岁,因反对王安石变法,政坛之路饱受排挤、不断遭贬谪调任。有人问他有何才能?他回答:「占得人间一味愚。」其行遍崎岖人生、看淡功名的心境,呼应「木石图」意境。

流落日本 再出江湖

苏轼「木石图」有俞希鲁与郭淐题字。

「木石图」与「潇湘竹石图」齐名,屡见于中国美术历史文献。如宋代「梁溪漫志」便记载「东坡所作枯木竹石万金争售」。其中「枯木」指的便是「木石图」。

「潇湘竹石图」由中国美术馆珍藏,「木石图」却消失近百年。据传民国北洋政府期间,两幅画皆为北京古玩店「风雨楼」所藏,后为军阀吴佩孚秘书长白坚夫所购,「潇湘竹石图」辗转由中国美术馆典藏,「木石图」却不知所踪,白坚夫妻子是日本人,该画可能由日本藏家带至日本。

目前中国书画拍卖纪录,乃2010年北京保利拍出的黄庭坚「砥柱铭」,以4.36亿人民币落槌。苏轼「木石图」是否可再创纪录,甚至挑战达芬奇救世主「世界画王」的地位,各界关注。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