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入城市,歸來淚滿巾。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蠶婦》

在很長一段時間裏,我們的國家都是一個農業國家,農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回顧我們國家的歷史,爲何中原一直都是兵家必爭之地,因爲在整個中原地區,地勢平坦,水土豐茂。大片大片的土地,都能用來種糧食,有了糧食自然能養活人,控制了足夠的人口,就有足夠的兵源和賦稅...

這其實,就是最簡單的地域發展邏輯...

農業之重,在於農民。農民曾經是我們國家的立國之本,

這纔有了士農工商的社會階層劃分,是僅次於士大夫的社會地位存在。

雖然,這種社會地位,對於農民的生存境況,沒有什麼實質性的改變。

農民生活也一直清貧,在太平盛世裏,每天能夠果腹,逢年過節的時候,餐桌上能夠看到一點肉,已經是謝天謝地的存在了...

要是碰上災荒戰爭,恐怕寧做太平犬,不做亂世人,就是農民生存境況的寫照了...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憫農》

但是,有一點,農民有自己的認同感,農民有自己堅守的東西。

很長一段時間,中國的農業種植技術,都是靠口口相傳,世代流傳下來的...

耕讀傳家——就是這種認同感的終極表現...

進入到工業時代,農業國家被工業國家打的異常狼狽。我們的國家也在這個時間段裏,丟失掉了自己的自豪感和價值觀。

尤其在近年來,工業發展,直接帶來的城市化進程加速,越來越多的產業開始集中爆發,而我們的農民,尤其是我們國家生活只邊遠地區的農民,也在這種進程中愈發落寞...

這裏不得不講一句,現在的農村,應該是歷朝歷代裏,農民最爲厭惡種地的時間段...

農業的吸引力,持續下降,而工業產品的豐富,在讓大家生活水平上升的同時,更加增加了大家的生活成本。

人,都有追求更好生活的原始動力...

所以,農村的人口,持續往城市流動,而這種流動,在短期內,還成爲不可逆的趨勢。

而更爲讓筆者細思極恐的事情,還遠不止如此...

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農民成了貧窮、愚昧、沒素質的代名詞...

不僅僅是所謂的城裏人對農民有着歧視,連農民自己都在厭惡農業,逃離農村...

農村的未來,又在何方?

其實,筆者以爲,在大力實施鄉村振興的過程中,不僅是要解決農民的基本生存問題,讓農民在家門口,能把錢賺了,這樣的農村,才能讓農村留得住人...

而更爲深層次的,是應該在整個社會,進行一輪“農業掃盲”,讓大家意識到,喫飯這件大家已經習以爲常的事情,是需要通過怎樣的辛勞才能夠進行的時候...

整個社會,對於農民,應該給予應有的敬意,這纔是農民的認同感的體現,,,

這樣的農民,纔有人願意繼續去當...

不過,令人欣喜的是,這種意識,也逐漸被大家所意識到,馬上即將舉行的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就是一個積極的現象,且不論這個活動到底有多少的“實質效果”...

至少,有了這樣的一種聲音,屬於農民自己的聲音...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鋤禾》

更多農業思考,請點擊“瞭解更多”獲取...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