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這是近日記者採訪重慶中煙工業公司黔江捲菸廠捲包車間卷接維修技師謝承坤時,他說得最多的話。這句話,激勵謝承坤從普通工人成爲了高級技師,並有發明獲得國家專利,多個維修設備的心得被同事們稱爲“維修寶典”。

用心學

1992年,22歲的謝承坤從涪陵工業學校畢業後,成爲黔江捲菸廠捲包車間卷接維修工。

“維修工的任務就是要保證設備正常運轉,爲企業帶來較好的經濟效益,這就要求維修工有過硬的維修技能。要有過硬的維修技能,就要用匠心精神把自己磨練成工匠。”謝承坤這樣說,也是這樣做。

當第一次接觸到卷接設備後,謝承坤感覺到在學校所學的專業理論知識完全不夠。於是,他利用下班後和節假日時間找來書籍學習;上班時,他就拜老師傅爲師,用心學習維修技術。“那時,謝承坤每天都在琢磨怎樣把設備維護得更好,怎樣維修才能縮短故障排除時間。”同事們說。

就是憑着這種用心,謝承坤很快就掌握了維修捲菸設備的必備技能,併成爲了維修高手。雖然成了高手,但謝承坤一點也沒放鬆對維修新技術、新知識的學習,憑着過硬的維修技術,爲企業一輪又一輪的設備技術革新和換代立下了“戰功”。2008年,謝承坤通過職業技能鑑定獲得卷接設備維修技師資格證,成爲黔江捲菸廠卷接設備維修的技術骨幹。

精心修

“謝承坤的維修技術體現在‘精’上。”同事們說。

2015年11月,時爲主力生產機型的5#PASSIM出現盤紙拼接及跑條等綜合故障,如果從備件廠商發貨需要半個月時間,那樣,企業就要損失100多萬元。眼看每分鐘生產8000支的設備就要“停擺”,謝承坤大膽提出自制備件的建議。他自己動手測繪、畫圖、加工、安裝調試,僅用1天時間就將設備修好,恢復了生產,讓企業經濟沒有受到損失。

2017年,謝承坤發現2#ZJ17卷接設備自動進刀故障頻繁,造成煙支切口毛渣,既影響煙支質量,又增加了物耗,跟班維修工多次維修都沒有徹底排除故障。這成了謝承坤的心病。於是,謝承坤對機器進行全面“體檢”後,找到了故障原因。然後對機器進行技改攻關,最終通過對機器的局部改造,徹底排除了故障,爲企業節約開支10多萬元。

據介紹,這些年來,謝承坤對設備進行了20多項技改,直接參與車間QC活動取得成果10多個,累計修復貴重備品備件近100件套,解決了企業生產過程中影響設備運行效率、產品質量穩定和輔料消耗等難題,爲企業創造經濟效益50多萬元。

獲專利

“維修工不能只是會修機器,還要對機器進行技改,提高機器的效率,爲企業帶來效益。”謝承坤說。

車間的PASSIM接裝機生產的產品中廢支多、煙支皺紋多,造成原輔材料消耗大,這個難題一直沒有得到解決。2106年,謝承坤經過認真研究後,對接裝機進行並行鼓輪罩改造和大流量輸出裝置改造,從而提升了設備的有效作業率,減少了備件消耗,保證了煙支質量。

2017年,車間PORTOS機組的進刀機構連連出現故障,嚴重影響了車間正常生產。謝承坤主動請纓,並立下“軍令狀”,要啃下這塊“硬骨頭”。他廢寢忘食地反覆分析、論證,成功對PORTOS機組的進刀機構進行了改造。改造後的機組進刀機構運行穩定,生產效率得到大幅提高。該項改造已獲得國家專利。這一設備改進成果已在企業所有的PORTOS機組上全面推廣運用。

最讓同事感動的是,謝承坤是“救火員”。只要設備出現“卡殼”,機器有了故障,大家首先想到的是謝承坤,而謝承坤不管在崗不在崗,只要得到消息,都會第一時間趕到現場,而且從不計較個人得失。這些年來,他義務加班加點工作累計達1000多個小時。

著“寶典”

打開謝承坤的電腦,在文檔裏可以看到《捲菸機刀頭的維修》《捲菸機煙支切口毛渣的分析與改進》《接裝機煙支檢測剔除的維修》《接裝機的煙支搓接故障分析》等維修心得,這些都是謝承坤所寫。

謝承坤有一個習慣,每維修一次設備,每排除一個故障,他都要將遇到的問題、用什麼辦法解決一一記下來,整理成維修心得後存放到電腦文檔裏,供同事們在維修中借鑑、參考。同事們把謝承坤的這些心得稱爲“維修寶典”,認爲是最實用的維修工具書。

同事們說,在維修中遇到難題,都要找來“寶典”看,然後按照上面的方法去做,難題都能得到解決。

這些年,謝承坤先後被厂部授予“先進個人”,被重慶菸草工業公司授予“先進生產(工作)者”“標兵”,被黔江區授予第三屆“先進生產者”等榮譽和稱號。

“成績屬於過去,我將從頭再來。”謝承坤說,機器在不停地轉動,維修工也要不停地學習,不然就跟不上機器的轉速,就要被淘汰。只有用匠心精神磨練自己,才能做到“世上無難事”。

記者:楊敏(首席)、趙垚鑑(實習)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