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被推爲“初唐四傑之首”的王勃,在他送別友人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以明快爽朗的音調、曠達的胸襟氣魄,讓無數行將離別的人感到內心的撫慰。李叔同寫於1914年的這首《送別》,憑着其優美的曲調,細膩幽微地對離別情緒的渲染,已然成爲許多人關於離別的最深刻印象。

伴隨着高考成績的陸續公佈,伴隨着各個高校畢業典禮的隆重落幕,離別的時刻終於到來。一起並肩作戰的同學,終於到了說再見的時候。

而生活在千百年前的古人們,山海阻隔、交通不便,他們的一朝離別,便常常是永別。他們或惆悵滿懷,“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或悱惻纏綿,“蠟炬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或曠達灑脫,“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而離別,是爲了迎接一個全新的開始。

畢業季|青春散場,要笑着說再見

1、 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

南朝文學家江淹在他的抒情小賦《別賦》中,以“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一句總括,又擇取出人生離別的七種情狀,文筆清新,情感真摯動人。

柳永的一首《雨霖鈴》,將離別的悽楚書寫得淋漓盡致,更成爲抒寫離情別緒的千古名篇。

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dū)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柳永的這首詞,是詩人離開汴京南下時與戀人的惜別之作。

正是傍晚時分,一場急雨剛剛停歇。京都城外帳篷內,詩人與戀人正依依不捨地話別。眼看着船上的人已在催促着出發了,兩人緊緊握着對方的手,滿眼淚光,想要說些什麼,卻終究無言相對。秋後的蟬叫得那樣淒涼急促,它也是在同誰告別嗎?

畢業季|青春散場,要笑着說再見

今夜酒醒之後,我會在哪裏呢?怕是隻有獨自在楊柳岸邊,面對着那天邊的殘月和淒涼的晨風了吧!這一離別,再美好的風景我也無心觀賞了。即便我有滿腹的情意,又能同誰去訴說呢?

柳永多作慢詞,更長於鋪敘。在這首詞中,詩人細細描摹離別時的環境,是一個清冷的秋天,日暮雨歇時分,而長亭、楊柳更自古以來就被作爲離別的意象;“執手相看”、“無語凝噎”一句,則細膩地寫出了內心的不捨與苦澀。

2、離別,亦可作曠達語

離別,在另一些詩人那裏,是豪邁、曠達的。

唐朝詩人寫的贈別詩,以悽清纏綿、低徊流連的作品居多,但也有一些詩人,卻在贈別詩中注入一種慷慨悲歌的氣概。離別,便不那麼令人傷懷。

畢業季|青春散場,要笑着說再見

其中,邊塞詩人高適的《別董大二首》便以其曠達之音,將灞橋柳色、渭城風雨也點染得豪放健美起來。

別董大其一

千里黃雲白日曛(xun),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別董大其二

六翮(he)飄颻(yao)私自憐,一離京洛十餘年。

丈夫貧賤應未足,今日相逢無酒錢。

這兩首送別詩作於公元747年(天寶六年),當時高適在睢(sui)陽(今河南商丘),送別的對象是著名琴師董庭蘭。他因在其兄弟中排名第一,故又被稱“董大”。

董庭蘭十分善彈七絃琴,當時京中卻多盛行胡樂,董庭蘭不免有鬱郁不得志之感。此時的高適,與他境況相似。

在這兩篇作品中,全然不見別離的悽苦,反而慷慨悲壯,有十分曠達的意味。落日黃雲、大野蒼茫,落雪紛紛,前兩句詩人描摹了一幅十分淒冷蕭瑟的圖景,然而後兩句卻是突然轉折,“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是對朋友的勸慰,亦是詩人對自己的一種勉勵。

此去你不要擔心遇不到知己,天下間有哪個人不識得你董庭蘭呢?友情之深摯,胸襟之開闊,對人生前景的達觀態度,一掃悽楚之感,將離別詩引領至一個新的境界。

畢業季|青春散場,要笑着說再見

被推爲“初唐四傑之首”的王勃,在他送別友人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以明快爽朗的音調、曠達的胸襟氣魄,讓無數行將離別的人感到內心的撫慰。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爲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其中“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一句,更與蘇軾的“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一道成爲流傳千古的名句。

3、人生,應當爲離別而高歌

李叔同寫於1914年的這首《送別》,憑着其優美的曲調,細膩幽微地對離別情緒的渲染,已然成爲許多人關於離別的最深刻印象。

送別

近·李叔同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壺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問君此去幾時來,來時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難得是歡聚,惟有別離多。

這首《送別》典雅婉轉,將離別的情緒娓娓道來。“長亭”、“古道”、“芳草”、“夕陽”、“拂柳”、殘笛......這些帶有蕭瑟意味的典型意象,在曲中一遍遍迴環往復、週而復始,別離的氣氛一層層濃烈,動人心絃。

林海音的《城南舊事》被導演吳貽弓拍成電影后,《送別》被作爲這部電影的主題歌,在優美而憂傷的旋律中,追憶那個純真年代裏漸漸被忘卻的往事。在一次次懵懂的離別中,英子經歷着成長的陣痛,也走向真正的成熟。

離別,總是悲傷的,可成長便是要承受一次又一次的離別。同兒時的玩伴,同相伴數載的同學,同朋友,同家人,同戀人......生命便是在這一次次離別中,迎接新的征程。

畢業季|青春散場,要笑着說再見

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我們都是風雪中的趕路人,能夠並肩走過一程,便已是人生的幸事。到了不得不分別的那刻,也希望笑着說再見。

也許在未來的某一天,某條路上,我們又將再次相遇,結伴走過一程風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