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向日葵的農民

俗話說得好,靠山喫山,靠水喫水。依附在土地上的農民,如何才能擺脫靠天喫飯的命運?山西陽高柳家泉村的楊全,用7年的時間給出瞭解答。地處蒙晉交界的陽高縣是山西的重點貧困縣,而柳家泉村是陽高縣的重點貧困村,可謂是“貧困中的貧困”。貧困的主要原因是當地氣候乾旱少雨,耕地大部分是鹽鹼地。45歲的楊全,早些年雖然勤勞,但他的日子非常貧窮。可貧窮並沒有打倒楊全,反而激發了他改良耕地的鬥志,7年裏他憑着自己的辛勤勞動,將300畝鹽鹼地變良田。

種向日葵的農民

楊全年輕時,家裏貧困,只有兩孔破窯洞和一頭老黃牛。貧困如斯,連個像樣的聘禮也拿不出來。好在岳父一家看重楊全爲人忠厚老實,忽略了物質上的條件,零彩禮將女兒嫁了過來。從那時候起,楊全就在心裏暗暗發誓,一定要努力勞動,把日子過的紅紅火火。

種向日葵的農民

婚後,人生的第一個選擇擺在了楊全面前。是跟着同齡人外出打工賺錢,還是繼續留在村裏種地?那時候,楊全心裏反覆思量:沒文化,沒手藝,去城裏能不能混得開?我走了,家裏的地誰來種?經過反覆權衡思量後,楊全決定留在村裏種地。他認爲,任何時代,不能沒有農民。

種向日葵的農民

都說人勤地不懶,可楊全和妻子辛辛苦苦的在地裏勞作了整整一年,收穫的卻是滿是空殼的葵花籽。這讓老實巴交的楊全難過不已,他覺得自己對不起一毛彩禮沒收就把女兒嫁過來的岳父。男人,難過之後,是反思,是改變。很快,楊全就發現,種植葵花歉收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鹽鹼地;二是缺水;三是品種不好。

種向日葵的農民

氣候乾旱少雨,耕地又是鹽鹼地,其他農作物種下去,要麼不長苗,要麼不結果。只有向日葵生命力強悍,經濟價值高,適合種植。但因爲土質不好,缺少灌溉,年年歉收。一個依靠改良土地,脫貧致富的大膽想法在楊全心裏誕生。可是這需要多少錢,多少人力,楊全心裏沒數。2011年,楊全在經過多年省喫儉用後,開始了他的計劃。用富含硒元素的火山灰來改良土地,打出深井來解決灌溉問題,選育良種解決飽滿率的問題。

種向日葵的農民

種向日葵的農民

7年裏,爲了改良土地,楊全深刻體會了什麼叫求人難?什麼叫借錢難?什麼叫創業難?借錢時的閉門羹;求人出力時的冷眼;家人的不解......很多親戚朋友都勸他放棄,更有親戚告訴他,楊全,人要認命,你一個土地裏刨食的農民。裝什麼科學家,裝什麼大老闆,這麼大的工程是你能拿下來的?多少個夜裏,楊全輾轉反側,難以入睡。可是一想到,幾百畝向日葵金燦燦地長在富含硒元素的火山灰上,他覺得無論如何自己都不能放棄。

種向日葵的農民

爲了改良土地,楊全幾乎喫住都在土地裏,餓了從兜裏拿出冷饅頭啃上幾口充飢。因爲拉人出勞力,村裏的老年人,教着小孫子臊楊全,見了他就喊“厚臉皮”。但楊全並不在意,鄉里鄉親的,自己總是拉着別人白乾活,說就讓人去說吧。經過的7年的艱苦奮鬥,楊全成功的改良300多畝耕地;打了5口機井,其中2口出水;成功選育2種適宜本地種植的優良品種...

種向日葵的農民

2017年,柳家泉村的向日葵豐收了,以往畝產160多斤的向日葵,破天荒的達到了260多斤,這讓留守在村裏的200多戶村民興奮不已。但楊全卻偷偷的躲在號啕大哭,這7年來,身體上的勞累,心理上的重壓,所有積壓在心底的委屈與辛酸,在這一刻盡情釋放。

種向日葵的農民

楊全告訴我們,如今柳家泉的葵花籽,要說全國第二,那麼就沒人敢說第一。這一份自信來自於土好、水好、品種好、肥料好。大同火山羣是我國著名的第四紀火山羣,主要分佈在大同市和陽高縣,火山熔岩和碎屑與土壤融合,使得土壤裏富含微量元素硒。楊全改良耕地時,不惜捨近求遠,專門從火山羣落附近挖來好土,打成1米高的田龔。

種向日葵的農民

柳泉村缺水,但也因此因禍得福。用於灌溉農作物的水,均來自於地下水。因爲第四紀火山羣這樣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讓陽高的地下水,富含對人體有益的礦物質。

種向日葵的農民

當初爲了解決葵花籽飽滿率過低的問題,楊全多次考察,請來專家論證,最終選育出兩種良種在當地種植。有了良種,還要解決授粉的問題。爲此楊全每年都會專程邀請蜂農來村裏養蜂。所以柳泉村的葵花籽飽滿率,遠超一般產地60%的飽滿率,高達80%左右。

種向日葵的農民

柳泉村的向日葵不施化肥,不打農藥。村子裏現有200多戶人,家家都養牛。日常種地的肥料,主要來自於牛糞。

種向日葵的農民

正因爲因爲楊全的努力,柳泉村的葵花籽才長的顆粒飽滿、綠色天然、口味絕佳。今年他們緊跟時代潮流,在電商平臺推出了鮮葵花銷售,讓葵花籽遠離翻炒,不含添加劑,更加符合現代人綠色天然的理念。

同樣身爲農民,我們爲什麼沒有把向日葵,種我他那樣的呢?值得深思。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