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川網: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然若兼有大美之山湖盛景,豈不更爲絕妙?!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小川到達一座城市後,有三處地方是必定要去的:其一是歷史古蹟,其二是博物館,其三就是大學。古蹟是城市的過去,博物館連接城市的過去和現在,而大學則決定着城市的未來。

中國地大物博,大學衆多。各有特色,風姿綽約。今天閒來無事,小川就帶領大家一道,品味一下,那些最美的中國大學們(排名不分先後)。

北京大學

北京大學,簡稱“北大”,誕生於1898年,初名京師大學堂,是中國近代第一所國立大學,也是最早以“大學”之名創辦的學校,其成立標誌着中國近代高等教育的開端。1912年5月3日,京師大學堂改稱北京大學校,嚴復爲首任校長。1916年,蔡元培出任校長,“循思想自由原則、取兼容幷包之義”,把北大辦成全國學術和思想中心,使北大成爲新文化運動中心、五四運動策源地。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北大與清華大學、南開大學南遷長沙,組成國立長沙臨時大學。不久遷往昆明,改稱國立西南聯合大學。1946年10月在北平復學。1952年院系調整,校園從內城沙灘紅樓遷至西北郊燕園。

北大校園分爲校本部、醫學部、昌平校區、大興校區、無錫校區和深圳研究生院6個部分,本部又稱燕園,包括淑春園、勺園、朗潤園、鏡春園、鳴鶴園、蔚秀園、暢春園、承澤園等,在明清兩代是著名的皇家園林,數百年來,其基本格局與神韻依然存在。校園北與圓明園毗鄰、西與頤和園相望。北大充分利用了這一難得的歷史遺產,營建了風景如畫的校園環境,使之既有皇家園林的宏偉氣度,又有江南山水的秀麗特色。這裏不僅有亭臺樓閣等古典建築,而且山環水抱,湖泊相連,堤島穿插,風景宜人;校園內古木參天,綠樹成蔭,四季常青,鳥語花香,園林景色步移景異。美麗的湖光塔影伴隨着大師的背影,這正是燕園中最美的圖畫。著名的“一塔湖圖”指的就是未名湖湖畔的景色。

東南大學

東南大學是中國最早建立的高等學府之一,素有“學府聖地”和“東南學府第一流”之美譽,其前身是創建於1902年的三江師範學堂。1921年經郭秉文先生倡導,以南京高等師範學校爲基礎建立國立東南大學,下設工科。其後工科又經歷國立第四中山大學工學院、國立中央大學工學院、國立南京大學工學院等歷史時期;1952年全國院系調整,以原南京大學工學院爲主體,併入復旦大學、交通大學、浙江大學、金陵大學等學校的有關係科,在中央大學本部原址建立了南京工學院;1988年5月,學校復更名爲東南大學;2000年4月,原東南大學、南京鐵道醫學院、南京交通高等專科學校合併,南京地質學校併入,組建新的東南大學。

河南大學

1912年,以林伯襄先生爲代表的一批河南教育家,在袁世凱與河南都督張鎮芳支持下,在清代開封國家貢院舊址創辦了河南留學歐美預備學校(河大前身),成爲當時中國的三大留學培訓基地之一,與清華學校(今清華大學)和南洋公學(今西安交通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呈三足鼎立的局面。馮玉祥將軍將其改建爲國立第五中山大學,後歷經中州大學、國立第五中山大學、省立河南大學、國立河南大學、河南師範學院、開封師範學院、河南師範大學等階段,1984年恢復河南大學校名。大批知名教授學者,如范文瀾、馮友蘭、董作賓、郭紹虞、高亨、蒙文通、羅廷光、嵇文甫、羅章龍、毛禮銳等曾先後在校執教。

河南大學近代建築羣地處開封市舊城東北隅,北依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宋代開寶寺塔(俗稱鐵塔),東臨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開封城牆。該建築羣佔地面積近600畝,總建築面積17579.46平方米,從校大門向北至大禮堂構成一條南北長0.5公里的中軸線,中軸線東內側有“六號樓”;東外側有分佈整齊的10座齋房(稱“東十齋”),中軸線西內側有“七號樓”;西外側有兩座齋房(稱“西二齋”),其西部有清代“改建河南貢院碑”與“重修河南貢院碑”兩個碑廊。建築羣總體構圖以主體建築居中,前門後堂,左右齋房,是典型的中國傳統書院建築佈局。

河南大學近代建築羣繼承了明清建築技術、藝術的優秀成果,其風格中西合璧,表現了以人爲本的辦學理念和嚴謹的治學態度,體現學校厚重的歷史及冼練凝重的風貌。建築羣從整體到局部,均是中國近代優秀建築的代表作品。

中國各地的貢院,自科舉考試廢止之後不復存在,僅留下一些遺蹟可尋,但在河南大學明倫校區外語學院北側,完好地保留了兩通四角碑亭,每個亭內都立有一通清代河南貢院碑。其一爲《改建河南貢院碑記》,立於雍正十年(1732年),碑文爲當時河南巡撫田文鏡撰寫;另一通是《重修河南貢院碑記》,立於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碑文是時任河南巡撫牛鑑撰寫。碑文詳細記載了河南貢院遷移和興建的具體情況,歷經數百年後,碑文已是斑駁難辨。

湖南大學

學校辦學起源於宋太祖開寶九年(公元976年) 創建的嶽麓書院以及清朝末期(公元1897年)創辦的新式高等學校時務學堂。1926年02月01日,省立湖南大學在湖南工專、法專、商專三校基礎上合併成立。1937年07月07日,省立湖南大學由中華民國國民政府行政院第1497號指令冊立爲國立湖南大學。1949年09月,國立湖南大學被中國共產黨接管,並更名爲湖南大學。2000年,湖南大學與湖南財經學院合併組建成新的湖南大學。千餘年來,這裏學脈綿延,絃歌不絕,以“千年學府”之美名而飲譽世界。

湖南大學校園依山而建,經歷了一個由嶽麓山向東慢慢擴展到湘江邊的過程。1903年嶽麓書院改制後,在其原址上成立的各個學校大多仍以原來的書院建築爲校舍。嶽麓書院的建築大部分爲明清遺構,以黑白色調爲主,爲中國現存規模最大的書院建築羣。1926年湖南大學正式創立,開始在書院周圍興建新的教學設施。

嶽麓書院歷史上經歷多次戰火,曾七毀七建,現存主要建築是明清遺構。上世紀以來,經過幾次大修,一些毀於戰火的建築得到了重修。嶽麓書院古建築在佈局上採用中軸對稱、縱深多進的院落形式。主體建築如頭門、大門、二門、講堂、御書樓集中於中軸線上,講堂布置在中軸線的中央。齋舍、祭祀專祠等排列於兩旁。中軸對稱、層層遞進的院落,除了營造一種莊嚴、神妙、幽遠的縱深感和視覺效應之外,還體現了儒家文化尊卑有序、等級有別、主次鮮明的社會倫理關係。

嶽麓書院佔地面積21000平方米,主體建築有頭門、二門、講堂、半學齋、教學齋、百泉軒、御書樓、湘水校經堂、文廟等,並先後恢復重建設了延賓館、文昌閣、崇聖祠、明倫堂及包括供祀孔子、周濂溪、二程、朱熹、張軾、王船山、羅典等的六大專祠建築原貌,清代書院中的園林和書院八景也全部得到恢復。嶽麓書院爲中國現存規模最大的書院建築羣。

湖南大學建立之初,以嶽麓書院爲一院,同時開始在書院周圍興建新的教學建築,包括二院、科學館、圖書館、工程館、大禮堂、辦公樓、靜一齋、學生一、二、三、四舍等,均爲中國近代建築大師蔡澤奉、柳士英、劉敦楨等設計,其中尤以柳士英的作品爲最多。這些建築外形古樸典雅,有明顯的文人建築氣質,強調時代性、民族性和地方特色,尤其是圓形、曲線在這些建築中的運用,體現了“剛柔並濟、動靜結合”的設計思想,以致人們稱之爲“柳氏圓圈”。在長沙市公佈的第一批35處近現代保護建築中,湖南大學就有5處,包括老圖書館、科學館、大禮堂、工程館、二院(現物理實驗樓);在第二批21處近現代保護建築中,有七舍、原一舍(現九舍)、勝利齋三處。

南京大學

南京大學是中國第一所集教學和研究於一體的現代大學,其學脈可追溯自孫吳永安元年(258年)的南京太學,近代校史肇始於1902年籌辦的三江師範學堂,先後歷經多次變遷。1920年在中國國立高等學府中首開“女禁”,引領男女同校之風。最早在中國開展現代學術研究,建立中國最早的現代科學研究實驗室,成爲中國最早的以大學自治、學術自由、文理爲基本兼有農工商等專門應用科、集教學和研究於一體爲特徵的現代大學。《學衡》月刊的創辦,使得南京大學成爲中西學術文化交流的中心,被譽爲“東方教育的中心”。1949年由民國時期中國最高學府“國立中央大學”易名“國立南京大學”,翌年徑稱“南京大學”,沿用至今。

廈門大學

廈門大學(Xiamen University),簡稱廈大(XMU),由著名愛國華僑領袖陳嘉庚先生於1921年創辦,是中國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華僑創辦的大學,是國內最早招收研究生的大學之一,被譽爲“南方之強”。

廈門大學校園有芙蓉湖、情人谷水庫等景點,有“談情說愛在廈大”之說。廈門大學的舊建築多爲陳嘉庚先生的女婿所建,清水牆、琉璃頂極富特色,被喻爲“穿西裝、戴斗笠”(比喻中西建築風格結合),尤其是建南大禮堂和上弦場相當宏偉。

廈門大學克立樓不遠處是嘉庚樓羣的21層行政大樓,學校始建於1921年,廈門大學將主樓建成21層含有雙關意蘊。樓前就是人工造的芙蓉湖,登上21層頂樓可以向四周俯瞰,鼓浪嶼、南普陀寺、植物園、大嶝島、沿海大橋、船型橋、廈門大學職工宿舍區、學生公寓區、博士樓羣、教學區樓羣等,羣賢樓羣、建南樓羣、化學樓羣、藝術教育學院、廈門大學法學院、演武田徑場、廈門大學水庫、廈門大學人類博物館、廈門大學國學研究院、陳嘉庚紀念堂和紀念碑、鍾美林廣場、圖書館、陳嘉庚與學生雕塑羣、魯迅雕像、魯迅紀念館、教師之家、學生公寓區、廈門軟件園盡收眼底。

四川大學

四川大學由原四川大學、原成都科學技術大學、原華西醫科大學三所全國重點大學經過兩次合併而成。原四川大學起始於1896年四川總督鹿傳霖奉光緒特旨創辦的四川中西學堂,是西南地區最早的近代高等學校;原成都科學技術大學是新中國院系調整時組建的第一批多科型工科院校;原華西醫科大學源於1910年由西方基督教會組織在成都創辦的華西協合大學,是西南地區最早的西式大學和中國最早培養研究生的大學之一。1994年,原四川大學和原成都科技大學合併爲四川聯合大學,1998年更名爲四川大學。2000年,四川大學與原華西醫科大學合併,組建了新的四川大學。

蘇州大學

學校前身是東吳大學,創辦於1900年,爲中國最早開展研究生教育的大學之一。1949年後,國民政府遷臺。東吳大學在臺校友倡議覆校,在1951年籌備董事會,於臺北設東吳補習學校,設法政、商業、會計及英文四科。1954年經臺灣教育部門正式批准復辦東吳大學,首先復設法學院,遂成爲臺灣第一所私立大學,現成爲臺灣著名私立綜合性大學。

1991年,東吳大學舊址曾作爲近現代歷史遺蹟被列入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被列爲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蘇州東吳大學舊址成爲了“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武漢大學

武漢大學(Wuhan University),簡稱“武大”,是一所位於湖北武漢市的中國重點綜合研究型大學,其辦學源頭溯源於清朝末期1893年湖廣總督張之洞奏請清政府創辦的自強學堂,是近代中國建立最早的國立大學,已有一百多年曆史。1913年爲六大國立高師之一的國立武昌高等師範學校, 1926年更名爲國立第二中山大學,1928年定名國立武漢大學,是民國四大名校之一。1949年更名武漢大學沿用至今。

武漢大學是中國著名的風景遊覽地,以武大櫻園聞名全國。學校坐擁珞珈山,環繞東湖水,佔地面積5187畝,建築面積262萬平方米。作爲中國最古老的國立大學之一,其中西合璧的宮殿式建築羣古樸典雅,巍峨壯觀,堪稱近現代中國大學校園建築的佳作與典範,被稱爲中國最美麗的大學校園。

武漢大學校園以櫻花最爲聞名,有櫻花城堡、櫻花大道、櫻頂、珞珈廣場等相關景點。每年春季3月中旬,櫻花盛開的時候,武漢大學校園都會吸引全國數百萬遊客前來賞花。校園內有種子植物120科、558屬、800多種,其中屬於珍稀瀕危的植物有11科17種,古樹名木13株;此外,還有大量小灌木、野生花卉、藥用植物和巖生植物,如盤龍參、紫芝、海金沙、金雞菌、挖耳草、江南毛莨等,珞珈山被譽爲全國樹木園。擁有多種國家一級保護樹種的武漢大學校園是中國植物學會植物園分會。

武漢大學環繞東湖水,坐擁珞珈山,校園內中西合璧的宮殿式早期建築羣古樸典雅,巍峨壯觀,堪稱“近現代中國大學校園建築的佳作與典範”,一批武漢大學早期建築(羣)被國務院列爲“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如:宋卿體育館、櫻園老齋舍、老圖書館、理學樓、半山廬、十八棟。武漢大學法學大樓、經管大樓、外語大樓等標誌性建築羣氣勢雄偉,新老建築交相輝映,相得益彰。

武漢大學校園內先後建有“六一紀念亭”、“聞一多先生紀念塑像”、“鯤鵬展翅”、“李達塑像”、“愛因斯坦塑像”、“阿蘭·佩雷菲特塑像”、“李四光塑像”、“王世傑塑像”、“孔子銅像”等人文景觀。

雲南大學

雲南大學(Yunnan University),簡稱雲大(YNU),原名私立東陸大學,始建於1922年12月,1934年更名爲省立雲南大學,1938年改爲國立雲南大學,是我國西部邊疆最早建立的綜合性大學之一,1946年,《不列顛百科全書》將雲南大學列爲中國15所世界著名大學之一,1949年徑稱“雲南大學”,沿用至今。由復旦大學對口支援雲南大學。

浙江大學

浙江大學(Zhejiang University),簡稱“浙大”,坐落於“人間天堂”杭州。前身是1897年創建的求是書院,是中國人自己最早創辦的新式高等學校之一。1928年更名爲國立浙江大學。中華民國時期,浙江大學在竺可楨老校長帶領下,崛起爲民國最高學府之一,被英國科學史家李約瑟譽爲“東方劍橋”,迎來了浙大百年曆史中最輝煌的時期。竺可楨老校長因其歷史貢獻,成爲了浙大校史中最偉大的人,併爲浙大確立了“求是”校訓和文言文《浙江大學校歌》。

中國海洋大學

學校的前身是高恩洪於1924年創辦的私立青島大學;1929年6月,國民政府教育部接受著名教育家蔡元培的建議,在原私立青島大學基礎上籌建國立青島大學;1932年更名爲國立山東大學;1959年3月,在山東大學部分科系的基礎上成立了山東海洋學院,並列爲教育部直屬的重點綜合性大學;1988年1月,學校更名爲青島海洋大學;2002年更名爲中國海洋大學。

魚山校區位於市南區魚山路5號,是海大的老校區,校園樹木參天,建築優美,可以眺望遠處沙灘,曾被評爲中國最美的10大校園之一。毗鄰青島美術館、棧橋、信號山、老舍故居、第一海水浴場等青島市著名景點。其中,整制學院有海洋生命學院、醫藥學院、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水產學院、基礎教育中心(藝術系)。

中國美術學院

中國美術學院建於1928年,時稱“國立藝術院”;1929年,更名爲“國立杭州藝術專科學校”;1938年,改名爲“國立藝術專科學校”;1950年,成爲“中央美術學院華東分院”;1958年,改名爲“浙江美術學院”;1993年,更名爲“中國美術學院”。

中山大學

中山大學(Sun Yat-sen University, SYSU),簡稱“中大”,由孫中山先生創辦,有着一百多年辦學傳統,是中國南方科學研究、文化學術與人才培養的重鎮。

重慶大學

1929年劉湘創辦重大,20世紀40年代成爲有文、理、工、商、法、醫6個學院的國立綜合性大學,1942年更名爲國立重慶大學,1960年成爲全國重點大學。2000年5月,原重慶大學、重慶建築大學、重慶建築高等專科學校三校合併組建新重慶大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