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系列的前兩篇:

《通俗吐蕃史》之賢者祿東贊1《通俗吐蕃史》之賢者祿東贊2

雪域高原的古往今來——《吐蕃王朝卷》

2、一代權臣傾朝野

噶爾家族之賢者祿東贊3

就在唐朝整頓西域,重新設置安西都護府轄區忙的熱火朝天之時。公元660(高宗顯慶五年)年八月,祿東贊決定再次向青海用兵。

他派遣其子噶爾欽陵出兵吐谷渾,從此後,吐蕃軍神欽陵登場,成爲了唐朝在西域長久的噩夢。吐谷渾王見吐蕃勢大,難以抵擋,急忙向唐朝求助。無奈,祿東讚的戰略進攻,選擇了一個完美的時間節點,唐朝此時已是無暇西顧。

原來就在三個月前,唐朝發動了第四次東征高句麗。大量軍隊奉召開赴遼東,高宗時代著名的領兵大將蘇定方、程名振、薛仁貴等皆在東征之列。這導致,唐朝一時間無力出兵,支援吐谷渾。

唐朝雖然未能直接出兵援助吐谷渾,但可能在物資等方面對吐谷渾進行了資助。另外、吐谷渾雖然屢遭打擊,畢竟爲青海地區大國,國力遠非白蘭羌可比。這場拉鋸戰,就這麼一直斷斷續續的持續了三年。

《通俗吐蕃史》之賢者祿東贊3

本來時間是站在吐谷渾這邊的,唐朝東征高句麗雖然再次無果,但軍隊損失並不大,只要吐谷渾堅持到唐軍西反,這場戰爭的結果尚未可知。可惜,關鍵時刻吐谷渾大臣素和貴投降了吐蕃,將國內軍隊佈置和補給基地的情況和盤托出。

直到公元663年,祿東贊得到了內奸的情報後,調整了作戰方略,盡起吐蕃之兵,直插王城側後,將吐谷渾軍主力圍殲。吐谷渾局勢迅速崩潰,從此再無還手之力。吐谷渾可汗慕容諾曷鉢見大勢已去,只得帶着弘化公主和數千部衆逃至涼州尋求庇護。

唐軍西返後,曾嘗試爲其復國,但未能如願。無奈之下,只能徙其部衆於靈州,置安樂州,任命諾曷鉢安樂州刺史

吐谷渾國自遼東鮮卑慕容氏單于西遷開始,立國三百五十餘年,地控絲綢之路青海道,一度稱霸青海,爲西域大國,終被吐蕃所滅,世上再無吐谷渾國。


《通俗吐蕃史》之賢者祿東贊3

吐蕃吞併吐谷渾後,青藏高原盡在吐蕃版圖之內,吐谷渾的牧場、屬民皆歸吐蕃所有。在之後的唐蕃戰爭中,吐蕃軍隊可以就近在吐谷渾故地得到充足的補給,這也是唐朝多次進攻吐蕃終無功而返的重要原因之一。

之後幾年間,祿東贊爲了儘快在吐谷渾領地建立吐蕃統治體系,一直留在青海地區。他採取了保留吐谷渾王室體系,扶植傀儡政權的方案,並與之進行姻親聯盟。

同時在吐谷渾推行東岱(千戶)制,並將部分吐谷渾貴族遷移到吐蕃境內。隨着祿東贊政令的推行,青海地區的局勢漸漸平靜。幾年後,當唐朝出兵幫助吐谷渾可汗復國時,青海地區盡爲敵國領土,唐軍在此處已是寸步難行。


《通俗吐蕃史》之賢者祿東贊3

吐谷渾時期的出土文物

在吞併吐谷渾的過程中,祿東贊還敏銳的發現了唐朝在西域的另一個致命弱點。這就是唐朝推行的府兵制,導致其在西域能用於機動作戰軍隊偏少。歷次征伐西域的戰役,均以少量唐軍爲骨幹,再配以當地部族軍隊爲主力組成。

看到了這一點,離間唐朝和西域各部族的關係,爭奪各部族的支持,成爲吐蕃和唐朝誰能在西域站穩腳跟的根本。篤定了這條釜底抽薪的計策後,祿東贊又開始了新的佈局。

公元662(唐龍朔二年)年,吐蕃和吐谷渾的血戰尚未分出勝負,祿東贊命其子帶兵,潛入安西四鎮,策動疏勒、弓月、龜茲等地的部落,祕密進行反唐聯絡。

此時,吐蕃到達西域的道路皆在唐朝控制之下,爲了達到滲入西域的目的,吐蕃需要繞道印度河谷,出大小勃律,翻越坦駒嶺(今興都庫什山)。此路可謂千難萬險,即便如此祿東贊仍毅然決定實施這個計劃,由此可見他對西域地區重要性的敏銳的判斷。

《通俗吐蕃史》之賢者祿東贊3

祿東贊的戰略達到了預期的效果,西域中不滿唐朝統治的氏族紛紛作亂,唐朝一度失去了對安西四鎮治所龜茲的控制。安西四鎮的亂局再次牽扯了唐朝的注意力,這也策應了吐蕃在吐谷渾的軍事行動。

公元662年十二月,唐命蘇海政日海道總管討伐龜茲。同時命蘇定方滅西突厥後,唐朝分封的“興昔亡”“繼往絕”兩位可汗協助作戰。

“興昔亡”、“繼往絕”兩位可汗本有舊仇,在西域又互不隸屬,一直明爭暗鬥,此次出兵協助蘇海政更是面和心不合。

蘇海政率軍行至“興昔亡”可汗境內時,“續往絕”可汗密報“興昔亡”可汗意欲謀反。在手下將領的攛掇下,蘇海政聽信讒言,假稱唐朝皇帝有禮物送給“興昔亡”可汗,將其誆騙到唐軍大營,連同一起到來的其他部落首領盡數斬殺。

“興昔亡”可汗被殺後,其屬部鼠尼施、拔塞幹兩部遠逃,被蘇海政“續往絕”可汗率兵追擊,征服了這兩個部落。

“興昔亡”可汗的被殺震動了西域的其他部族,再加上吐蕃勢力趁機大肆宣揚“興昔亡冤案”。導致,蘇海政率領的唐軍被極度孤立,周邊部落人人自危,放眼望去蘇海政身邊除了“續往絕”可汗之外竟無可調之兵,唐軍的後勤補給也成了空中樓閣。

《通俗吐蕃史》之賢者祿東贊3

壁畫吐谷渾人馴馬圖

本來高宗皇帝分封“興昔亡”“續往絕”兩個可汗在西域駐紮,且不互相隸屬,是爲了讓二者互相牽制,避免一家獨大。結果,蘇海政殺死“興昔亡”可汗的做法,不但打破了西域突厥力量的平衡,還給了吐蕃挑撥唐朝與西域民族之間關係的口實。這導致,吐蕃勢力成功的楔入西域,並漸漸扶植起了西域親吐蕃的勢力,可謂貽害無窮。

當唐軍行至疏勒(新疆喀什)南部時,西突厥弓月部(即處月)引吐蕃軍隊聯軍前來迎戰唐軍,蘇海政竟以“以師勞不敢戰”爲由,不敢與吐蕃交戰,並採用了戰爭史的一個奇葩戰術——“資敵以求和”的辦法,將劫掠的“興昔亡”可汗部落的財物送交吐蕃,以求吐蕃退軍。

吐蕃軍隊勞師遠征,雖然聯絡了不少親吐蕃的部落,但畢竟實力尚弱,不足以一戰根除唐朝在西域的統治,再加上牽制唐朝的目的已經達到,痛快的答應了蘇海政的請求約合罷兵。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