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萬林,遙感科普交互展等你來體驗

文字:萬舒良 攝影:唐曉昱、梁建宇、金鑫

智慧城市、VR技術、導航定位、無人機、無人駕駛、精細農業、災害應急、環境監測……這些新鮮詞彙和先進技術,無時無刻不在改變着我們的生活方式,影響着我們的幸福感。在這些技術應用當中,離不開一項高科技——遙感。

那麼,什麼是遙感,它會怎麼影響我們的生活,會給我們帶來什麼樣的驚喜呢?9月15日,適逢全國科普日,以“慧眼寰球”爲主題的“遙感科普交互展”在武漢大學萬林藝術博物館開展。

展覽由武漢大學、中國測繪學會、中國遙感應用協會主辦,武漢大學遙感信息工程學院、測繪遙感信息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地球空間信息技術協同創新中心、科學技術協會、中國測繪學會攝影測量與遙感專業委員會、全國測繪地理信息科普教育基地、萬林藝術博物館共同承辦,展覽時間爲9月15日至10月21日。

 

開展儀式上,校黨委書記韓進,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德仁,中國工程院院士張祖勳,中國科學院院士龔健雅,荷蘭屯特大學教授、地球空間信息科學英文期刊副主編John van Genderen,湖北省科協副主席馬忠星、中國測繪學會祕書長彭震中、中國遙感應用協會常務副祕書長衛徵等出席。

 

李德仁、John van Genderen、馬忠星、彭震中、衛徵分別致辭,韓進宣佈展覽開幕。與會領導、專家和部分師生一起參觀科普展。當日下午,龔健雅爲參觀者作了題爲《遙視山川秀美,感知地球奧祕》的科普報告。

 

展覽以“慧眼寰球”爲主題,分爲武大板塊,分別是:凌雲壯志-遙感學科踐行之路、攬月摘星-遙感工程科研重器、寰宇鳥瞰-遙感人眼中的視界、精益求精-遙感信息處理的奧祕、無盡無界-從微觀到宏觀的遙感領域。通過遙感設備、衛星模型、影像、視頻和交互等多種形式展現遙感發展歷程、遙感眼中的地球以及遙感應用等內容,讓觀衆在藝術欣賞中瞭解遙感科學與技術。展覽期間,還將邀請遙感行業院士、知名專家開展科普知識宣傳講座。

近年來,武大遙感學科的國際影響力大力提升,連續多次在國際上不同的世界學科排名中位列全球第一,開始引領世界遙感學科的發展。爲進一步普及遙感科學知識,搭建學術交流平臺,促進遙感領域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及產學研合作,遙感信息工程學院、測繪遙感信息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共同倡議發起“武漢遙感周”活動,活動每兩年舉辦一次。首屆“武漢遙感周”活動將於2018年10月13日-18日在武漢大學舉行,本次遙感科普展是首屆武漢遙感周的系列活動之一,屆時還將舉辦遙感校友日、地理國情監測技術與應用研討會、測繪遙感行業專場招聘展示會、遙感前沿國際研討會等多場活動。

 

(編輯:肖珊)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