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个清朝268年的历史当中,共计出了27位皇后,其中又有11人有过皇太后的经历。在之前的分享中,史海君有为大家讲到过清朝最长寿的皇太后——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乾隆生母),那么今天我们再来讲一讲关于有清一代在位最久的皇太后——孝惠章皇后博尔济吉特氏

在位最久的清朝太后

从1661年(顺治十八年)顺治帝驾崩之后,一直到1717年(康熙五十六年)病逝,博尔济吉特氏(以下均以此指代孝惠章皇后)在皇太后之位时间长达57年,不仅位居清朝之冠,而且在整个中国历史上都十分罕有。

孝惠章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科尔沁贝勒绰尔济女。顺治十一年五月,聘为妃,六月,册为后。

说到博尔济吉特氏,就不得不先说一下这个庞大又显赫无比的蒙古贵族世家。孝庄文皇后想必朋友们都不会陌生,她的父亲是科尔沁部忠亲王宰桑,宰桑一生有四子,其中次子察罕的孙女便是我们今天的主人公博尔济吉特氏,所以按照辈分来算的话,博尔济吉特氏是孝庄的侄孙女。

1641年(崇德六年),博尔济吉特氏出生于科尔沁大草原。说到她的入宫,也算是一件颇为偶然之事。我们都知道,自努尔哈赤时期开始,便有“满蒙一家亲”的说法。早在1651年(顺治八年)八月之时,她的姑姑(孝庄长兄吴克善之女)便在摄政王多尔衮的主持下成为了大清朝的皇后,也是顺治的第一位皇后。

上好简朴,后(顺治废后博尔济吉特氏)则嗜奢侈,又妒,积与上忤。即日奏皇太后,降后为静妃,改居侧宫。

但由于这位皇后爱嫉妒耍性子,而且公然违背顺治旨意极尽后宫奢侈之风,最终在顺治的坚持下,于1653年(顺治十年)将这位皇后贬为静妃,并且令其改居侧宫。一年之后,时年14岁的博尔济吉特氏被诏选入宫,也成为了顺治后宫当中的一员。这一年的六月十六,她被顺治册立为后,继姑母之后成为顺治朝的第二任皇后。

老实木讷,难得圣宠

虽然贵为六宫之主,但如此高位并没有给博尔济吉特氏带来该有的圣宠和令人艳羡的生活。虽然她占据了年轻貌美的优势,但由于自身不善逢迎,所以即使做了皇后也没能得到顺治的另眼相待,这也进一步说明了博尔济吉特氏的入宫是姑祖母孝庄和科尔沁部落的刻意为之。

值得一提的是,在皇后位上的第四个年头,发生了一件险些让博尔济吉特氏步姑母后尘之事。1656年(顺治十三年)八月,一位女子的入宫,让顺治后宫众人感觉到了万分的紧张感,她就是号称顺治挚爱的董鄂氏。董鄂氏入宫的第一年,就从贤妃变为了皇贵妃,连跳两级,充分说明她在顺治心目当中的地位独一无二,说她宠冠后宫一点也不为过。

十五年正月,皇太后不豫,上责后礼节疏阙,命停应进中宫笺表,下诸王、贝勒、大臣议行。三月,以皇太后旨,如旧制封进。

本来在被封皇后之后,博尔济吉特氏就未受重视,结果董鄂氏的出现,更加让她备受冷遇。甚至在顺治有了董鄂氏之后,一度想废掉她这位正宫皇后以爱妃董鄂氏取而代之,只是苦于一直没有合适的借口。1658年(顺治十五年)正月,在春节的大好时光中,终于让顺治找到了机会,以博尔济吉特氏对其母孝庄“礼节疏阙”为由,取消她的“中宫笺奏”之权,只保留皇后位号与册宝。

所谓的“中宫笺奏”之权,就是说,每当遇到国家庆典或者重大节日,驻守在外的封疆大吏都会例行对位于皇宫之内的皇帝、太后以及皇后递呈贺表,而“中宫笺奏”,特指中宫皇后所享有的接受贺表之权。而取消这一权力,意味着以后凡遇喜庆之事,不必向皇后递呈贺表,看似博尔济吉特氏的皇后宝座还热乎着,其实已经与形同虚设无二,所以足以看出顺治皇帝的废后决心。所幸最后在孝庄和董鄂氏两方的苦劝下,博尔济吉特氏的“中宫笺奏”被恢复,而且自此顺治再没有动过废后的心思。

时来运转,得康熙敬爱有加

所以,没有夫君宠爱的博尔济吉特氏,终生无儿无女。1661年(顺治十八年)正月初七,顺治驾崩于养心殿,年仅24岁,此时博尔济吉特氏年方21岁,由此开启了她长达50余年的寡居生活。虽然在顺治朝她没有受到该有的重视,但在继位的康熙眼中,却将其视为亲母一般奉养,让博尔济吉特氏的后半生享受到无人可及的待遇。

之所以继任的康熙会对这位嫡母尊敬有加,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

第一,境遇相同。顺治一生当中立过两位皇后,妃嫔也有20多位,但真正被顺治在意过的女子仅孝献皇后董鄂氏一人而已。所以不论是诞育一子的康熙生母庶妃佟佳氏(顺治朝时为庶妃),还是空有尊贵身份的博尔济吉特氏,均为境遇相同之人,也正因此,康熙会觉得这位嫡母与生母一般较为亲近;

第二,知恩图报。1661年(顺治十八年),博尔济吉特氏被康熙尊封为母后皇太后,而他的生母佟佳氏被尊封为圣母皇太后。只可惜,佟佳氏在两年后便去世了。自此,一生无子嗣的博尔济吉特氏将玄烨(康熙)当作自己的亲生儿子一般对待,从各个方面对这位少年天子嘘寒问暖,呵护备至。康熙是一个十分重孝懂得感恩之人,对于嫡母的关爱,他十分感动,所以必将以加倍的孝敬来回报;

第三,性格优势。前面我们说到了博尔济吉特氏不善逢迎,是一个十足的老实人。但也正是这种老实憨厚,得到了宫内除了顺治之外大部分人的一致尊重,而康熙自然在其列。

柳暗花明,新君为己屡次破例

上奉太皇太后谒孝陵,幸盛京,谒福陵、昭陵,出古北口避暑,幸五台山,皆奉太后侍行。

由于生母的早早过世,祖母孝庄和嫡母博尔济吉特氏便是康熙仅有的两位值得尊敬的长辈。在他一生当中,曾经先后五次为嫡母加尊徽号,并且在与嫡母50余年的相处时光中,每逢外地巡游(谒祖陵、盛京,巡幸塞外等),必会携嫡母一同前往。如遇嫡母千秋圣诞,康熙必以最隆重之仪庆贺。说到博尔济吉特氏的寿诞,最为称道的一次,便是在1710年(康熙四十九年)七十大寿之时,为了让年届七旬的嫡母高兴,已近花甲之龄(时年58岁)的康熙竟然在大庭广众之下为皇太后献上“蟒式舞”,如此孝心之举被传为了当世美谈。

以上的“蟒式舞”便是康熙为表孝心的一次破例,要知道就连孝庄作为亲祖母都未曾享受到如此待遇。但康熙对于嫡母的破例之举并非仅此一例。1680年(康熙十九年)十月初三,嫡母40寿辰之际,康熙破例在这一天“勿理政务”,全身心地投入到嫡母的诞辰庆贺之事上。

五十六年十二月,太后不豫。是岁,上春秋六十有四,方有疾,头眩足肿,闻太后疾甚,以帕缠足,乘輭舆诣视,跪床下,捧太后手曰:“母后,臣在此!”

1717年(康熙五十六年)十二月,博尔济吉特氏病重,当时尚在畅春园忙于政务的康熙听闻嫡母病重的消息,带着随行数人快马加鞭赶回宁寿宫亲自探视,由于此时康熙也已64岁高龄,所以在侍奉不久之后也有了脚部浮肿行走困难的病症,但即使如此,对于看望嫡母一事,康熙从未松懈,脚步疼痛难忍就“以帕缠足”,一句“母后,臣在此!”,令当时在场所有人无不动容落泪,二人的母子之情之深厚可见一斑。

丙戌,太后崩,年七十七。上号恸尽礼。五十七年三月,葬孝陵之东,曰孝东陵。

虽然在孝子的殷勤看护之下,博尔济吉特氏还是在十二月初六这一天与世长辞了,享年77岁。年事已高的康熙身为孝子,不顾自己多处病痛的折磨,整日为嫡母守灵尽孝。为了回报嫡母恩德,康熙毫不犹豫突破祖制,行割发之举并且以白布戴孝。因受顺治时期停“中宫笺奏”影响,礼部拟不附顺治帝之谥号,遭到了康熙的严厉申斥,最终以“孝惠章皇后”为谥。并且康熙还为嫡母破例单独建孝东陵,开创了清代皇后单独建陵的先例

史海君说:

纵观博尔济吉特氏一生,虽然出身名门,而且也位居六宫之主,但尊贵的出身和名分并没有让她得到夫君顺治的喜爱,也使她终生未能诞育子女。

但继位的康熙却让她本来预示孤独终老的人生实现了惊天逆转。这自然得益于她自身憨厚淳朴与世无争的性格,也正是因为康熙的格外孝敬,所以博尔济吉特氏的后半生每一天都是充满快乐与欣慰的,心情的愉悦是长寿的必备秘诀之一,博尔济吉特氏也因此成为清朝在太后位最久之人、清朝皇太后寿命排行榜第二位

孝惠之事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面对挫折不气馁不放弃,柳暗花明的那一天,迟早会来。

参考资料:

孟森《清史讲义》

《清世祖实录》、《清圣祖实录》

赵尔巽《清史稿.世祖本纪》、《清史稿.圣祖本纪》、《清史稿.卷二百一十四.列传一》

版权注明:本文系作者“史海甄客百晓生”原创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抄袭,违者必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