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鉴于中国大学教育照搬苏联模式,“大一国文”整整中断30年,徐中玉和南京大学校长匡亚明联合发起倡议,1980年在上海召开全国高校大学语文教学研讨会,组成中徐中玉任主编的《大学语文》教材编审委员会。我们当时恢复《大学语文》有一个背景,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成天讲思想,政治第一,几十年里中学、大学里讲的一些文学课程都是强调思想强调政治,把某种现成的观点灌输给你,跟它讲的一样那就最好,结果到最后往往把人民日报社论搬上来。

张英

文学界泰斗、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终身教授徐中玉先生今天凌晨3:35逝世,享年105岁。

逝者徐中玉:一辈子教书育人的语文大师

徐中玉,105岁,华东师大教授

徐中玉,1915年出生于江苏江阴,著名文艺理论家,作家,语文教育家,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终身教授、名誉主任。著有《鲁迅遗产探索》《古代文艺创作论》《激流中的探索》《徐中玉自选集》《美国印象》等,主编文学研究丛书7套、大学教材《大学语文》5种及《大学写作》《古代文学作品选》等。1981年,由徐中玉担任主编的全国第一本《大学语文》教材出版。近40年,仅全日制本科《大学语文》教材,累计发行3000多万册。

1915年,徐中玉生于江苏江阴一个清贫的中医之家,在江苏省立无锡中学高中师范科毕业后,徐中玉当了两年小学教师,1934年凭服务证考入国立山东大学中文系。七七事变后随校内迁,转入重庆的国立中央大学读完大学,后入国立中山大学研究院文科研究所当研究生两年,毕业后留校任教。

逝者徐中玉:一辈子教书育人的语文大师

1978年至1984年,徐中玉担任了两届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主任,作出一项史无前例的规定:凡是在创作上已经取得成绩的学生,毕业论文可以用文学作品代替。赵丽宏的毕业论文是一本诗集。孙颙在学时创作的长篇小说《冬》1979年出版,徐中玉当即发表文章给予热情支持。华东师范中文系出现了全国知名的“华东师大作家群”。

鉴于中国大学教育照搬苏联模式,“大一国文”整整中断30年,徐中玉和南京大学校长匡亚明联合发起倡议,1980年在上海召开全国高校大学语文教学研讨会,组成中徐中玉任主编的《大学语文》教材编审委员会。徐中玉主编的五类《大学语文》教材至今发行量累计超过3000万册,他主编的中国文艺理论界核心期刊《文艺理论研究》,以及《古代文学理论研究》《中文自1学指导》,几十年里,受惠者遍及全国。

逝者徐中玉:一辈子教书育人的语文大师

在《南方周末》工作期间,我曾来到华东师大二村徐中玉先生的家采访。老人90多平方米的家里,客厅、房间,窗沿、桌子上,到处摆放的都是书、杂志,报纸,还有文件袋和资料。

2013年徐中玉捐出生平积蓄100万元和5万多册藏书,设立“中玉教育基金”,2014年12月,徐中玉接过第六届上海文学艺术奖终身成就奖。

本文为徐中玉教授专访之一。

国文

作为公共课,《大学语文》在建国前在许多高校都已开设,名字和叫法也不一样,有叫“中国文学名著选读”,有叫“文选及习作”的,口头统一名称叫《大一国文》。

它是新文化运动的副产品,因为新文化运动冲击了古汉语的教学,同时又带来了白话文的流行,所以从高中到大学,就都有必要弥补文言文和增补白话文这两方面的需要,这才出现了《大一国文》。一是着重文言文的根基教学,二是帮助学生理解和把握白话文的规范,无论文言还是白话,都立足于“语文”。

这门课程一诞生就没有统一的教材,也是各编各的教材。北方的大学就比较开放,《大一国文》除了文言文,还有白话文和外国文学作品;南方的大学比较保守,都是讲文言文,强调传统。

逝者徐中玉:一辈子教书育人的语文大师

但在师资安排上,各个大学都非常重视,课程开设面向所有的学生,安排的都是最好的老师来上课。比如当时的清华大学,都是做有教学经验的朱自清、吕叔湘等先生长期担任这门课的教师,很多人想上还上不了这门课。

每学期除了讲文章外,必须要学生做六次作文,老师也要仔细地点评改阅,还要作些综合性的评阅指导。后来为什么统统取消了,只让中文系的学生保留这个传统,我不清楚。

我当时的山东大学读书,采取就是清华北大的做法,用系里最好的老师,知识面比较广的人来教《大一国文》。因为“九一八”事变爆发学生运动,学校不开除几个领头的学生,闻一多、梁实秋、沈从文等人就走了,但还有老舍、台静农、游国恩、叶石荪留下来教书。

教我大学语文的是当时已成为《楚辞》专家的游国恩先生,我其他的老师冯沅君、陆侃如等先生都上过这个课。还有郭绍虞、朱东润、许杰等先生都上过这个课。

逝者徐中玉:一辈子教书育人的语文大师

恢复

解放以后,新中国成立,《大一国文》采用的是郭绍虞、章 以两教授编的教材。 “文言文白话文之争”尘埃落定,白话文的规范也渐趋稳定,《大学语文》又发生了一些变化,慢慢向文学、语言文字和文化三方面融合。但因为1952年的的教育学前苏联,文理科分家,高等院校大调整,《大学语文》课程不再开设,从此中断了30年。

1978年,南京大学校长匡亚明和我共同倡议,在高校里恢复《大学语文》课程,南京大学在全国高校中率先恢复了《大学语文》。随后,华东师范大学等一批学校也陆续恢复了这门课程。

逝者徐中玉:一辈子教书育人的语文大师

我们当时恢复《大学语文》有一个背景,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成天讲思想,政治第一,几十年里中学、大学里讲的一些文学课程都是强调思想强调政治,把某种现成的观点灌输给你,跟它讲的一样那就最好,结果到最后往往把人民日报社论搬上来。这种情况当时并没有完全消除。

文革结束了,高考恢复,但我们招进来的学生读书少,语文水平偏底,说话象喊口号,写作象大字报。文革把我们古代优秀的东西都否定掉了,大家都讲假话,我们共同承认的优秀东西都没有了。我们应该教给学生一套合理的东西,让学生具有比较广博的 视野和心胸来接受古代优秀的东西。

匡亚明认为,大学生连祖国语文都不能掌握,如何正确理解科学知识完善地表达科研成果?而且文学经典作品有助于通过学生语言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提高个人修养和文化素质。恢复开设《大学语文》,意义重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