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涉及劇透***

一部一部神劇,都不外如此;沉迷過的神劇,一個個消失。

神劇崩塌,就像時代的眼淚,讓人不忍面對。自打賣給網飛,對於《黑鏡》的崩塌之嘆,就一直不絕於耳。

2019年,我們終於可以確信,它真的該走下神壇了。

當《黑鏡》嚇不到我們的時候,它就不配再叫《黑鏡》

《黑鏡》版“醜馬示意圖”

《黑鏡》第五季,縮減爲三集,原以爲這是迴光返照,沒想到卻是無力迴天

濃縮的不一定是精華,即使只有三集,每集只有1小時左右,你也難免會有冗長的感覺。

以前的《黑鏡》,總是戛然而止,讓你覺得意猶未盡;如今的《黑鏡》,就像泡太久的麪條, 不要說回味了,喫在嘴裏都會粘牙。

當《黑鏡》嚇不到我們的時候,它就不配再叫《黑鏡》

喫了粘牙“麪條”的觀衆

這種質量上的大退步,使《黑鏡》在國內遭遇了斷崖式口碑大跌。

9.4分到6.6分,評分一季不如一季,中國觀衆對這塊神鏡,已然是熱情大減。

即使在IMDb上,它也沒能挽回顏面,三集平均分7.0分的成績,也讓本季成爲系列最差。

當《黑鏡》嚇不到我們的時候,它就不配再叫《黑鏡》

本季《黑鏡》,主打明星戰略,“莫娘”安德魯·斯科特,“麥粒”麥莉·賽勒斯,“獵鷹”安東尼·麥凱分別主演一集。這種雪中送炭的操作,的確給這部老劇招徠了些新人氣。

當《黑鏡》嚇不到我們的時候,它就不配再叫《黑鏡》

誰成想,劇集有了人氣,劇本還是氣人。

三集中,麥粒集像是壓縮的美劇大綱,其餘兩集,則是注水的概念短片。本季的風格,就像透進陽光的碎玻璃笑臉,藍天白雲掩映下,平庸的溫情,阻礙了暗黑的反思。

當《黑鏡》嚇不到我們的時候,它就不配再叫《黑鏡》

網飛時代的《黑鏡》海報

有趣的是,三集新劇之中,麥粒集明明劇本完成度最高,卻被人一頓撻伐,在IMDb、爛番茄被評爲了《黑鏡》史上最低分單集

爲啥會這樣呢?關鍵還是品牌定位。

當科技元素成爲幌子,即使戲劇內核再抓馬,那也只是普通科幻,不會是人們心中的《黑鏡》。

當《黑鏡》嚇不到我們的時候,它就不配再叫《黑鏡》

評論來自“爛番茄”網

《黑鏡》到底神在哪?冷峻風格+先鋒設定。

作爲一部驚悚系科幻劇,它的這兩大成名法寶,在本季中幾乎蕩然無存。

風格上來看,從BBC4臺的英劇到Netflix出品的美劇,《黑鏡》的風格趨向於通俗娛樂,越來越討好大衆的價值取向,冷峻感與諷刺性大大減弱。

設定上來看,從預見時代到反映時代,甚至在追逐時代,編劇力的下降,使它的立意不再先鋒,科技主題的闡釋,也變得重複與粗暴。

當《黑鏡》嚇不到我們的時候,它就不配再叫《黑鏡》

嘴巴都張大了,你給我看這個?是不是太不夠意思了?

當《黑鏡》嚇不到我們的時候,它,就不配再叫《黑鏡》了。

當《黑鏡》嚇不到我們的時候,它就不配再叫《黑鏡》

《黑鏡》第二季宣傳海報

我與基友燃激情,身旁伴侶不能敵,性愛分離度危機,新型關係在重啓。

獵鷹集《生死搏擊》,一個“多年基友熬成婆”的倫理故事,堪稱宅男幻想之大成。它不僅解決了“要遊戲還是要女友”的千古難題,還把“變身之後先讓兄弟爽爽”,從意淫變成了現實。

話說,有款叫《生死搏擊》的格鬥遊戲,一直是丹尼與室友卡爾的最愛。無論事前還是事後,丹尼總會揹着女朋友,與卡爾拿着手柄來上幾發。

當《黑鏡》嚇不到我們的時候,它就不配再叫《黑鏡》

丹尼(左)殺得正興起,卡爾(右)摸手耍賴皮

這種親密無間的關係,隨着歲月而疏遠。

登徒子卡爾,依舊忙着泡年輕姑娘,人到中年的丹尼,膝蓋受傷活動不易,一下班就當居家好男人,心有不甘卻也無處宣泄。

直到,VR升級版《生死搏擊》的問世,再次點燃了兩人心底的火苗。

當《黑鏡》嚇不到我們的時候,它就不配再叫《黑鏡》

太陽穴貼上傳感器,選上各自熟悉角色,遊戲人物的所有感覺,玩家都能同步體驗。

翻滾、扭打、纏鬥、推搡,望着基友的性感女角,丹尼情不自禁地吻了下去。

原來,超高的自由度,讓這款遊戲從橫版格鬥系變成了異世界沙盒。在這裏,你可以打架說話,可以擁抱接吻,甚至可以做羞羞的事。

當《黑鏡》嚇不到我們的時候,它就不配再叫《黑鏡》

丹尼:哎呀媽呀

當潘多拉的魔盒被打開,丹尼的心,立即如野馬出槽,止不住地開始狂想。

更可況,帶他入圈的卡爾,還是個熟稔的老司機,天天線上邀約、短信騷擾、不惜親自上門勾引,當面提出比賽請求。

幾番撩撥之下,慾望戰勝了理智。與卡爾遊遍名山大川,每個戰鬥過的地方,丹尼都留下了纏綿的情話。每當遊戲開機,這個老實本分的男人,頓時變身亞裔猛男,既有色心也有了色膽。

當《黑鏡》嚇不到我們的時候,它就不配再叫《黑鏡》

你迷失在地圖上每一道短暫的光陰

一邊是備孕二胎的公糧任務,一邊是高峯體驗的電子性愛,遊走在道德邊緣的快感,使丹尼一直在躲避現實世界,直到他的不安被老婆察覺。

結婚紀念日,夫妻倆分立而坐,看都不想看對方。許久沉默之後,老婆發出最後通牒,生育是大,性行爲是小,這個家不能散,愛我就要配合我。

“好吧。”黑夜中,爲了日子繼續過下去,丹尼還是脫下了褲子。

當《黑鏡》嚇不到我們的時候,它就不配再叫《黑鏡》

一見面就想激情碰撞,這只是遊戲角色的行爲,還是現實玩家的共感?

爲了弄清自己的性向,丹尼找來基友卡爾,進行了最直接的線下驗證。

遊戲中,一吻爆發小宇宙,從此乾柴遇烈火;現實裏,嘴對嘴的接觸,並沒什麼感覺。

自認沒動真情的丹尼,順勢發表了退坑宣言。沒想到,遊戲成癮的卡爾,對那些溫存太過眷戀,不依不饒地想繼續聯機。

當《黑鏡》嚇不到我們的時候,它就不配再叫《黑鏡》

卡爾:快救我,楊教授

一場不倫戀情,讓丹尼爆發中年危機。他與卡爾的關係,最後會演變成什麼模樣?他們的這場線下決鬥,爲啥又催生出了開放式婚姻

所有問題的答案,都藏着丹尼玩的《生死搏擊》裏,都藏在那面閃爍的黑鏡中。

當《黑鏡》嚇不到我們的時候,它就不配再叫《黑鏡》

你永遠不知道握着手柄的宅男在想什麼

異性戀、同性戀、泛性戀、無性戀......

科技黑鏡的發展,映照出人類越來越複雜的性取向。

譬如,丹尼與卡爾,以遊戲機爲載體的泛性戀體驗,我們不妨可以把它叫做“機性戀”。作爲一種新型關係,“機性戀”自由穿梭於現實虛擬間,不僅模糊了性別區隔,還跨越了物理障礙。

這種關係對人類的深層影響,本來是個可挖掘的好話題,只不過,本集拍的更多是奇情狗血。

當《黑鏡》嚇不到我們的時候,它就不配再叫《黑鏡》

大愛無疆的泛性戀

手機,從工具到器官,已經成了每個人身體的一部分;社交軟件,手機上最活躍的存在,使你欲罷不能地去點贊,去轉發,去表達。

只因爲在開車時,多看了手機一眼,再也不能停止對社交軟件的怨念。

莫娘集《碎片》,講的就是這樣一個低頭族,沉溺傷痛難以自拔,走上不歸路的故事。

當《黑鏡》嚇不到我們的時候,它就不配再叫《黑鏡》

莫娘之泣,令人淚目

碎片,一款深受羣衆喜愛的社交軟件,由科技公司動物廠開發,用戶遍及全球各地。

倫敦科創園,一個叫克里斯的某滴司機,持槍劫持動物廠實習生,不圖財也不圖色,只爲與其CEO比利·鮑爾線上暢聊,他究竟想要幹啥?

當《黑鏡》嚇不到我們的時候,它就不配再叫《黑鏡》

其實,克里斯原想綁個高管,沒想到西裝革履的黑人兄弟,只是個卑微的實習生

對此,經過案底盤查,英國談判專家認爲,克里斯與比利都是高知程序員出身,如今比利功成名就,克里斯窮困潦倒,這肯定是赤裸裸的嫉妒!肯定是爲了刷存在感!

當《黑鏡》嚇不到我們的時候,它就不配再叫《黑鏡》

自信的微笑.jpg

剛說完,動物廠就強勢打臉,“瞎說,你們知道他出過車禍嗎?”

一手勾結美國FBI,一手開啓大數據搜索,掌握大量用戶隱私的動物廠,對克里斯的生平翻了個底朝天。原來,多年前的一場車禍,葬送了未婚妻的性命,成了克里斯人生轉折點。

當《黑鏡》嚇不到我們的時候,它就不配再叫《黑鏡》

一邊是警方的威逼恫嚇,一邊是動物廠的百般拖延,透過圍觀羣衆的社交貼文,克里斯看着車外的情況,漸漸地失去了耐心。

“砰!”,一顆子彈穿過玻璃。僥倖逃過擊殺,克里斯的理智徹底崩潰,爲了心中那個嚮往的男人,他發出了最後通牒。

當《黑鏡》嚇不到我們的時候,它就不配再叫《黑鏡》

終於,忙着“科技排毒”的比利,在野外接過電話,聽取了前深度用戶的意見。

“我以前經常用碎片,幾乎是機不離手,早上起來就看,晚上臨睡前也看。“

“當時路上太無聊,手機出了條提醒,我只是看了一眼......只是一眼你知道嗎?”

“嗚嗚嗚,我的未婚妻......”

當《黑鏡》嚇不到我們的時候,它就不配再叫《黑鏡》

真誠建言的資深用戶 V.S. 厚顏無恥的產品經理

“You just too good to be true,I can't take my eyes off you.”

(你太好了,以至於都不像真的,我的眼睛簡直都不能離開你了)

又一聲槍響,劃過了天空,克里斯生死未卜,車裏傳來諷刺的歌聲。

當《黑鏡》嚇不到我們的時候,它就不配再叫《黑鏡》

莫娘:殺了它,順便殺了我吧

關於社交網絡,本集除了劫持事件,還提到了“電子遺產”的問題。

女兒死後,媽媽拿着小本子,一天天地試着她賬戶的密碼。等到克里斯幫她破解後,才發現真相近在眼前,密碼不過是來自牀頭的合照。

原來,人與人的距離,並沒有那麼接近。即使是朝夕相處的親人,也猜不對對方的社交密碼。

當《黑鏡》嚇不到我們的時候,它就不配再叫《黑鏡》

“人們不再往上看,即使天空變成紫色,你們這些混蛋一個月也不會知道!“

貼近生活是好,可惜缺乏洞見,雖然有莫娘癲狂演技加持,這個故事講得還是太淺了。

當《黑鏡》嚇不到我們的時候,它就不配再叫《黑鏡》

莫娘爲你傾情演繹,一個到處都在“點擊屏幕”的世界

每個人都是一個玩偶,只不過塑造你的人不同。

麥粒集《瑞秋、傑克與小艾希莉》,講了一個玩偶的覺醒。從陽光偶像變成叛逆女伶,女主角艾希莉的故事,幾乎是演員麥莉·賽勒斯的自傳。

當《黑鏡》嚇不到我們的時候,它就不配再叫《黑鏡》

《漢娜·蒙塔娜》劇照,《破壞球》MV畫面,從前的迪斯尼甜心,現在的雜技體操王

唱跳明星艾希莉,以正能量形象示人,最近,她出了個玩偶機器人,叫做“小艾希莉”,言行舉止思維邏輯,完全以自己爲原型。

這樣的超級周邊,讓鐵桿粉絲瑞秋當場種了草,自卑的她,看着屏幕裏的偶像,兩眼直髮光。

當《黑鏡》嚇不到我們的時候,它就不配再叫《黑鏡》

當《黑鏡》嚇不到我們的時候,它就不配再叫《黑鏡》

殊不知,艾希莉的光鮮人設背後,卻是她被老阿姨剝削的悲慘史。

老阿姨,作爲艾希莉的經紀人,爲了逼她寫口水流行歌,成天逼着她喫禁藥,激發腦內想象力。

即使她想寫個小喪曲,要搞個新造型,也會被阿姨用人情壓力,扼殺在搖籃之中。

當《黑鏡》嚇不到我們的時候,它就不配再叫《黑鏡》

更惡毒的是,當艾希莉偷偷不喫藥,老阿姨看着監控大怒,她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把親侄女下毒弄昏,拿她的腦子當數據庫,繼續爲公司搞創作。

通過意識移植技術,“艾希莉”品牌不但沒崩塌,反而更受粉絲追捧。對於老阿姨而言,艾希莉不過是個獲利的玩偶,爲的只是割粉絲的韭菜。

當《黑鏡》嚇不到我們的時候,它就不配再叫《黑鏡》

全息投影艾希莉

另一邊,與“小艾希莉”朝夕相處,整天聽着“女性勵志雞湯”,瑞秋也開始走上了改變之路。

機器人教她化妝、教她唱跳,彩虹屁吹捧下,瑞秋就像是造夢工業塑造的玩偶,雖然有了傳說中的珍貴自信,可還是在學校表演中出盡了洋相。

當《黑鏡》嚇不到我們的時候,它就不配再叫《黑鏡》

翻版“艾希莉”的瑞秋,還是沒能像偶像一樣,在舞臺上綻放光芒

偶像與粉絲,都是別人手裏的玩偶,剛想要個性覺醒,就被現實狠狠打壓。

通過“小艾希莉”相連的她們,最後能夠戰勝邪惡老阿姨,完成對彼此的拯救嗎?

當《黑鏡》嚇不到我們的時候,它就不配再叫《黑鏡》

將俗套進行到底的本集,雖然假裝扯了點高科技,本質還是正邪對抗的少年冒險。

從這集來看,情節快餐化是個沒法挽回的趨勢。

看來,《黑鏡》也成了好萊塢的玩偶,除了讓網飛顯得自己“酷”一些,並沒有什麼真正的地位。

當《黑鏡》嚇不到我們的時候,它就不配再叫《黑鏡》

早就看穿一切的瑞秋姐姐傑克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第五季,《黑鏡》走下神壇,其實一點也不冤。

同樣是科幻系列劇,別的劇是咋拍的呢?

《愛、死亡與機器人》,這部網飛同門的作品,不比主題深度,就論想象力與表現力,已經超過了如今的《黑鏡》。在它的面前,垂垂老矣的本劇,酷勁與銳氣,似乎都消耗殆盡。

當《黑鏡》嚇不到我們的時候,它就不配再叫《黑鏡》

《愛、死亡與機器人》飯制海報

如果說對比“愛死機”,畢竟有真人動畫之別,或許還有點不公允。

那麼,比起當年的自己,現在的《黑鏡》也是不成器。

從前,拍起未來的設備,主創堪稱點子王。S01E03中,記憶芯片與視網膜投影,看得人心有餘悸,真正詮釋了“人最大的痛苦,就是記性太好”;

如今,想象力止步於現實,大概只會做作地運鏡,展示下摺疊屏手機了。

當《黑鏡》嚇不到我們的時候,它就不配再叫《黑鏡》

S01E03與S05E01

從前,拍起“娛樂至死”題材S01E02中,達人秀上的黑人兄弟,手持玻璃號令天下,那種徹骨的絕望,不知讓多少人汗毛倒立;

如今,粉絲救偶像,巨星家門說進就進,一切都是過家家遊戲。

當《黑鏡》嚇不到我們的時候,它就不配再叫《黑鏡》

當《黑鏡》嚇不到我們的時候,它就不配再叫《黑鏡》

S01E02與S05E03

從前,拍起“意識移植”技術,有用意識合成前男友的(S02E01),有把意識上傳雲端的(S03E04),有讓意識成爲全息投影的(S04E06)。

如今,已經9012年了,《黑鏡》還在癡迷老梗不說,無聊到只會拍電腦屏幕了。

當《黑鏡》嚇不到我們的時候,它就不配再叫《黑鏡》

當《黑鏡》嚇不到我們的時候,它就不配再叫《黑鏡》

S04E06與S05E03

從電視臺播出時火爆全球,主創意志決定劇集走向;到被新型流媒體巨頭包養,大數據發揮了潛移默化的威力。

反諷的是,《黑鏡》本身的發展,正符合它一貫的”科技異化“主題。

許多年以後,面對下凡的第五季,主創查理·布魯克,會想起“首相與豬”的瘋狂往事嗎?

《黑鏡》不再黑,《黑鏡》值得黑,當神劇失去新意,我們這些老粉還能期待什麼啊?

當《黑鏡》嚇不到我們的時候,它就不配再叫《黑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