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柔的夜》:三毛,万水千山走遍,我还是那个飞蛾扑火的女孩

《温柔的夜》:三毛,万水千山走遍,我还是那个飞蛾扑火的女孩

《温柔的夜》是在一个旧书摊上得来的,作家是我选择这本的主要原因。也正是这本书,让我对三毛充满神秘感的好奇,有了答案,事实上,她只是个普通的女人,强调女人,在于她对荷西感情的依偎,事实上,不论她多么的“国际化”,在骨子里依然是一个中国传统式的女人。一辈子爱情至上,家庭至上,所以我宁愿相信她的死也因为荷西,至少在我心中保留依偎女性对爱情崇高无尚的信仰。

《温柔的夜》:三毛,万水千山走遍,我还是那个飞蛾扑火的女孩

晓风评价三毛是“落实的雨滴”。她说:“我总是还没有看她的东西就先感动了,感动我的是她那个人,以及这十几年的点点滴滴……十几年过去,她虽不落地,却也生了根;她变成了一个女子,能烤蛋糕,能洗衣服,能在沙漠中把陋室住成行宫,能在海角把石头绘成万象。她仍然浪漫,却被人间烟火熏成斑斓动人的古褐色。三毛的流行说明了什么?它说明我们都曾爱飘逸的云,但终于我们爱上了雨,低低地,把自己贴向大地贴向人生的落了实的一滴雨。”

《温柔的夜》:三毛,万水千山走遍,我还是那个飞蛾扑火的女孩

和一个好朋友谈起三毛的时候,他的评价是:三毛是什么破事都往外写,张爱玲是什么破事都敢写。 他的评价过于激进,但不乏一定的道理。生活本就是平淡无奇的,文学来为之增添颜色而已。我也曾四处流行,四海为家,四处流浪,只是不曾把路上的点滴用笔记录,其中也发生了不少趣事,遇到了很多人,同时在这些人身上所发生的事也让我很是难忘。

《温柔的夜》:三毛,万水千山走遍,我还是那个飞蛾扑火的女孩

《温柔的夜》里,有不少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例如做了个噩梦,就开始长篇地写出来,或者是和朋友吵架了,也是长篇大论地写出。文章越发地生涩,让人觉得了无生趣。倒是,记得下一本就是《万水千山走遍》,那个时候,三毛已经拿了版税开始四处旅游了吧,其实类似游记的东西最可写,一成不变的生活让人觉得枯燥无聊,而你若以讲一个个故事,一座座城市的模式写书的话,定会吸引不少人。

《温柔的夜》:三毛,万水千山走遍,我还是那个飞蛾扑火的女孩

如果说文学功底的话,三毛偏说自己是真情实感的流露,或许确实如此。但尚不如完全架构起另外一个世界,像是《百年孤独》或者国内的《白鹿原》《丰乳肥臀》都可以,从现实的生活中脱离出一个世界,讲一个新的故事,我想这样所考察作者文学功力会更大些。坦白而言,如果像是三毛般写自己身边的真人真事,难免会有虚构,往自己理想的状态写。三毛好似从小精神就挺敏感脆弱的,在荷西去世后,从《温柔的夜》之后,不难感觉出她的精神受到了较大的刺激。

《温柔的夜》:三毛,万水千山走遍,我还是那个飞蛾扑火的女孩

记得三毛写,她快走到家门时,就会一路小跑,穿过芭蕉园,她写到“那时候,荷西看见我总很高兴的样子”。不知道为什么看到这里,我当时就觉得很难过。对于爱人,对于爱情,三毛所表现的那种淡淡的,在坚强与独立中透露出来的那种安心和依赖。我想,对于爱情,无论是什么性格的人,都有那么些个共同之处吧。这句话,我一直记得很清楚,总觉得那是一个人在回忆以往美好的时光时的感慨。我不知道,那时的三毛是用什么心情写下来的,但是我读下来,我竟然是那么的伤感。

《温柔的夜》:三毛,万水千山走遍,我还是那个飞蛾扑火的女孩

在文中她多次提及需要一片宁静的生活,午后看书。但个人感觉,她并非是真的想要那片宁静,那片宁静只是三毛生活的附属品。她完全地受不了一成不变,平淡如水的生活。三毛用她云一般的生命,舒展成随心所欲的形象,无论生命的感受,是甜蜜或是悲凄,她都无意矫饰,行间字里,处处是无声的歌吟,我们用心灵可以听见那种歌声,美如天籁。

《温柔的夜》:三毛,万水千山走遍,我还是那个飞蛾扑火的女孩

读三毛的作品,发现一个由生命所创造的世界,像开在荒漠里的繁花,她把生命高高举在尘俗之上,这是需要灵明的智慧和极大的勇气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