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豐子愷漫畫’鋼琴組曲&琴瑟和鳴”音樂會今晚在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舉辦,觀衆席間“豐子愷迷”、“古琴琴友”、“漢字藝術愛好者”與喜愛中國傳統文化的市民百姓濟濟一堂。據瞭解,表演者之一的古琴名家丁承運和作曲家魏揚歷經20餘年對文獻考據、出土文物直接取證、古譜打譜的系列研究工作,復原了失傳千年的古瑟演奏方法,進一步恢復“琴瑟和鳴”這一我國最古老的樂器合奏形式,創編了一系列作品,獲2019年度國家藝術基金項目。

“‘豐子愷漫畫’鋼琴組曲&琴瑟和鳴”音樂會今晚在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舉辦,觀衆席間“豐子愷迷”、“古琴琴友”、“漢字藝術愛好者”與喜愛中國傳統文化的市民百姓濟濟一堂。

“琴瑟和鳴”奏響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

音樂會由三部分組成,包括《赤子之心——豐子愷兒童漫畫音樂集》《琴瑟和鳴》以及《漢字“心”之音》。

據介紹,三套作品在技法上選擇源自唐朝“合竹”和聲的純五度複合和聲體系,是爲了完全排除西洋和聲技法,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爲建立民族和聲學進行創作上的探索。同樣是中國傳統文化意境,“琴瑟和鳴”表現雅樂文化,文人風骨;鋼琴表現俗樂文化,大衆情趣。

“琴瑟和鳴”奏響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

高雅悅耳的作品、高質量的演奏和高素質的觀衆,形成了音樂會最佳“三高”組合,音樂會現場也呈現出極爲難得的“沉浸式”演出效果,音樂入耳、入心、入魂,觀衆如癡如醉。據介紹,下一場音樂會將於8月16日在北京音樂廳舉辦。

據瞭解,表演者之一的古琴名家丁承運和作曲家魏揚歷經20餘年對文獻考據、出土文物直接取證、古譜打譜的系列研究工作,復原了失傳千年的古瑟演奏方法,進一步恢復“琴瑟和鳴”這一我國最古老的樂器合奏形式,創編了一系列作品,獲2019年度國家藝術基金項目。

丁承運還曾作爲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和“綵鳳鳴岐”古琴守護者,在中央電視臺《國家寶藏》電視節目中演奏《琴瑟和鳴》。

“琴瑟和鳴”奏響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

作者:上海電臺記者汪寧

編輯:王佐宇

責任編輯:沈穎婕

“琴瑟和鳴”奏響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