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曹操率领大军进军荆州,荆州牧刘琮不战而降,刘备跑到襄阳之时,诸葛亮劝说刘备乘现在局势混乱,进攻刘琮,占据襄阳,这样一来就可以推举刘琦为荆州牧,从而通过刘琦控制荆州,然而刘备却认为当年他走投无路之时,是刘表收留的他,而且他与刘表同为汉室宗亲,多少有点血缘关系,不忍心恩将仇报进攻他的幼子,夺取他的基业,因此,刘备拒绝了诸葛亮的建议。),刘琦也和刘备早已交好,作为刘表的长子,他势必不愿意看这自己父亲打下来的基业就这样让给曹操,当时刘备只要能够夺取襄阳,就能把荆州的投降派一网打尽,之后再将刘琮俘虏,假传刘表遗命,请江夏太守刘琦做荆州之主,不管遗命是真是假,反正刘琦肯定会信的。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可谓神机妙算、算无遗策,刘备对诸葛亮的信任到了极点,达到了言听计从的程度,一直到刘备不顾诸葛亮劝阻,为了给关羽报仇,出兵东征,导致夷陵兵败。然而在正史中,刘备对诸葛亮真的言听计从么?他是否也曾经拒绝过诸葛亮的建议。

很多人会以为笔者要说的是刘备东征事件,在史书上并没有找到任何关于诸葛亮曾经劝阻刘备东征的记载,实际上对于刘备的东征,以诸葛亮为代表的荆州人士是持支持态度的,荆州是刘备带来的很多荆州官员的老家,他们怎么会不希望刘备收复自己的家园呢?实际上有记载的反对者只有一个:赵云。因此,笔者要说的并不是刘备不顾诸葛亮劝阻讨伐东吴时间,诸葛亮全程沉默,并未发表意见,自然提不上刘备听不听从了。笔者要说的,是诸葛亮刚刚出山的第二年,即曹操基本上统一北方,大举进攻荆州,准备统一天下的那一年。

先主屯樊,不知曹公卒至,至宛乃闻之,遂将其众去。过襄阳,诸葛亮说先主攻琮,荆州可有。先主曰: 吾不忍也。乃驻马呼琮,琮惧不能起。” ——《三国志·先主传》

曹操率领大军进军荆州,荆州牧刘琮不战而降,刘备跑到襄阳之时,诸葛亮劝说刘备乘现在局势混乱,进攻刘琮,占据襄阳,这样一来就可以推举刘琦为荆州牧,从而通过刘琦控制荆州,然而刘备却认为当年他走投无路之时,是刘表收留的他,而且他与刘表同为汉室宗亲,多少有点血缘关系,不忍心恩将仇报进攻他的幼子,夺取他的基业,因此,刘备拒绝了诸葛亮的建议。这是有文献记载的诸葛亮对刘备提出的首个建议,然而这出山第一计就被刘备否决,也给诸葛亮自身造成了打击,从此以后,诸葛亮开始变得沉默了,老老实实的为刘备管理后方处理内政,再也没有向刘备提出任何有关军事方面的建议。

诸葛亮的建议是很有可行性的,当时刘琮年幼,刚刚被蔡瑁等人推举为荆州牧,就被他们鼓动不战而降曹操,这其中很多荆州仁人志士对刘琮做荆州之主,是不服气的。刘表的长子是刘琦,刘琮只是幼子,按照古人嫡长子继承制度,刘琦比刘琮更有资格继承荆州牧,而且荆州带甲10余万,刘琮却将荆州基业拱手相让,很多荆州将领对此有所不满。诸葛亮对刘琦有救命之恩,(诸葛亮献计刘琦,让他刘琦请任江夏太守,以避免被蔡夫人迫害。),刘琦也和刘备早已交好,作为刘表的长子,他势必不愿意看这自己父亲打下来的基业就这样让给曹操,当时刘备只要能够夺取襄阳,就能把荆州的投降派一网打尽,之后再将刘琮俘虏,假传刘表遗命,请江夏太守刘琦做荆州之主,不管遗命是真是假,反正刘琦肯定会信的。荆州其他官员得知刘琮已经被俘虏,肯定会站队拥戴刘琦,而刘琦到襄阳以后,刘备可以“胁刘琦以令荆州”,此时荆州大部分郡县都还在,刘备又可以以刘琦的名义调动10万大军抵抗曹操,何至于兵败长坂呢?

假如刘备听从诸葛亮的建议,将能够提前得到荆州大部分地区,在赤壁之战以后,甚至可以称胜进取中原,可惜刘备因为妇人之仁,坐失良机,错过了夺取荆州的最好时机,刘备集团后来即使在荆州势力最大时期(即从借南郡到湘水之盟的那段时间),也不过占据荆南四郡加上半个南郡(江陵),并未实现真正的“跨有荆、益”,假如这时候就夺取的荆州,能够得到完整的荆州!实现真正的“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

参考文献:

《三国志》刘备东曹公卒刘琮刘备乘刘琮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