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此,財經網曾致函愛迪爾,問詢公司是否通過放寬應收賬款計提比例,虛增淨利潤。若按老鳳祥相應年限應收賬款計提比例計算,2018年愛迪爾應計提的應收賬款壞賬準備爲8130.01萬元,比公司年報披露的4414.66萬元壞賬準備多出3715.35萬元。

蘇日明曾公開表示:“珠寶行業不是大魚喫小魚,而是快魚喫慢魚。”

依賴外延式併購,愛迪爾(002740)已從當初靠代工珠寶運轉的小作坊,搖身一變成了集珠寶首飾產品設計研發、生產加工、品牌連鎖爲一體的知名珠寶企業,在全國擁有668家品牌加盟店、7家線下自營店。

不過,昔日“珠寶新貴”正遭遇市場的嚴峻考驗,不僅信披頻繁出錯、業績下滑嚴重、現金流告急,還面臨着高管“出逃”等問題,前路未卜。

員工疏忽,信披“漏洞百出”

6月17日晚間,愛迪爾披露2018年年報更正公告以及對深交所的回覆公告,公告一經發布,瞬間把公司在信披方面的不嚴謹態度,暴露無疑。

根據公告,在此前發佈的2018年年報中,愛迪爾存在多達五處的信披錯誤。

據深交所問詢,公司直營收入數據出現了前後不一致的情況。按行業分類,公司“直營銷售”的營業收入爲2285萬元;不過,根據“銷售模式”披露,直營銷售營業收入金額爲3041萬元。

對此,愛迪爾解釋稱,由於相關工作人員工作疏忽,誤將聯營店門店數據統計入直營店門店數據中,以致於“報告期末營業收入排名前10名的直營店經營情況”披露的相關數據有誤,導致直營收入數據前後不一致。

而同樣地,因工作人員疏忽,公司“加盟費”“品牌管理費”“其他業務成本”的數據出現錯行,導致其相關的營業收入、營業成本前後披露不一致。

不止如此,由於黃金採購金額統計數據口徑有誤,公司2017年、2018年採購黃金金額數據出現大額錯誤。

愛迪爾前路未卜:信披漏洞“甩鍋”員工疏忽 資金鍊緊繃下高管密集“出逃”

財經網注意到,修正之後,愛迪爾2017年的黃金採購金額由5.76億元調整爲7.02億元;2018年的黃金採購金額由7.38億元調整爲7.24億元。修正前後,公司2017年的黃金採購金額增加逾1億元。

除此之外,愛迪爾在2018年年報更正公告中,還主動交代了另外兩處錯誤的信息。

其一,在關閉門店對報告期的影響中,更正之前,公司關閉門店影響額佔報告期收入比例爲-88.40%,更正之後的比例則由負轉正,爲1.36%。其二,在長期股權投資中,公司漏記了其合計總額4949.18萬元。

愛迪爾表示,上述更正不會對公司2018年度營業總收入、淨利潤及每股收益等產生影響,除上述更正後的內容,公司《2018年年度報告》全文及摘要其他內容不變。

值得一提的是,愛迪爾不僅在年報中出現數據失誤,在其披露的回覆問詢函公告中,也同樣出現了信披瑕疵。

在6月11日愛迪爾發佈的延期回覆年報問詢函公告顯示,公司於2019年6月3日收到深交所的年報問詢函。而本次回覆公告顯示,公司於2018年6月3日收到深交所的年報問詢函。

珠寶界的“拼多多”

2001年,蘇日明及其妻子狄愛玲、胞弟蘇永明聯合創辦了愛迪爾。2015年,愛迪爾順利在深交所上市,成爲爲數不多的A股珠寶企業之一。

不過,同周大福(1929.HK)、周生生(0116.HK)、老鳳祥等老牌珠寶企業紮根一線城市相比,愛迪爾堪稱珠寶界的“拼多多”。

當同行都在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廝殺”時,愛迪爾把眼光放到了二三線城市,並通過經銷商加盟的主要銷售模式,迅速在二三線城市擴展開來。2015-2018年,愛迪爾的營業收入由上市之初的8.4億元增至18.77億元。

然而,表面看來,愛迪爾發展較爲平穩,營業收入穩中有升。但實際上,愛迪爾正面臨營收增速放緩、增收不增利的窘境。

據國家統計局,2018年全國金銀珠寶類收入共計2758億元,同比增長7.4%,而同期愛迪爾的營收增速僅爲1.81%,低於珠寶行業營收均速,也遠低於去年同期55.64%的增速。

與此同時,2015-2018年,愛迪爾淨利潤由6737.88萬元降至2814.9萬元。其中,2018年愛迪爾淨利潤增速由正轉負,從4.4%降至-53.35%。

愛迪爾前路未卜:信披漏洞“甩鍋”員工疏忽 資金鍊緊繃下高管密集“出逃”

究其原因,“成也加盟,敗也加盟”,低毛利率的加盟銷售模式正成爲公司業績增長的“絆腳石”。

年報顯示,2015-2018年,公司加盟、經銷營業收入合計佔比由96.59%升至98.64%。而2018年,愛迪爾加盟、經銷銷售毛利率分別爲16.61%、8.65%,低於自營、直營的銷售毛利率18.33%、18.03%。

隨着低毛利率的加盟、經銷營業收入佔總營業收入的比重加大,公司的毛利率越來越低,從2015年的21.13%下降至如今的14.18%。

壞賬計提藏玄機

雖然愛迪爾營收規模不斷擴大,但都是“紙面富貴”,應收賬款增速迅猛,賒銷比例較大。

2018年,愛迪爾應收票據及應收賬款金額達到9.5億元,同比增長62.95%,而同期公司營收增速僅爲1.81%。2017-2018年,應收賬款佔營收的比重從31.63%增至50.61%,佔總資產的比重從3.85%增至36.4%。

按理說,隨着應收賬款的飛速增長,公司對其計提比例應更爲謹慎纔是。不過,財經網發現,與同行主導經銷模式的老鳳祥計提比例相比,愛迪爾應收賬款計提比例頗爲激進。

2018年,愛迪爾6個月以內的應收賬款計提比例爲1%;6個月-1年的計提比例爲5%;1-2年計提比例爲10%;2-3年計提比例爲20%;3-4年計提比例爲50%;4-5年計提比例爲80%;5年以上計提比例爲100%。

愛迪爾前路未卜:信披漏洞“甩鍋”員工疏忽 資金鍊緊繃下高管密集“出逃”

相比之下,老鳳祥1年以內(含1年)的應收賬款計提比例爲5%;1-2年計提比例爲10%;2-3年計提比例爲50%;3年以上計提比例爲100%。

愛迪爾前路未卜:信披漏洞“甩鍋”員工疏忽 資金鍊緊繃下高管密集“出逃”

若按老鳳祥相應年限應收賬款計提比例計算,2018年愛迪爾應計提的應收賬款壞賬準備爲8130.01萬元,比公司年報披露的4414.66萬元壞賬準備多出3715.35萬元。

以此爲依據,考慮到2017年愛迪爾的應收賬款壞賬準備餘額爲2979.67萬元,2018年公司的應收賬款壞賬損失應爲5150.34萬元,比年報披露的1435萬元壞賬損失還要多出3715.34萬元,這一數額要高於公司同期2814.9萬元的淨利潤。

對此,財經網曾致函愛迪爾,問詢公司是否通過放寬應收賬款計提比例,虛增淨利潤?愛迪爾回覆稱,公司不存在放寬應收賬款計提比例虛增利潤的情形。

不過,在愛迪爾2018年審計報告中,立信會計師事務所將公司的應收賬款壞賬準備、存貨存在及減值列爲關鍵審計事項。

現金流枯竭,靠借債經營

業績下滑之際,現金流“枯竭”也成了高懸在公司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一方面,公司應收賬款不僅逐年遞增、且週轉率逐年下滑,導致公司回款能力堪憂。2018年,公司的應收賬款週轉率由3.89次降至2.48次,同比下降36.25%。

另一方面,公司存貨高企、週轉速度變慢,也加重了資金飢渴現狀。2018年公司存貨高達10.34億元,佔總資產的比重爲39.62%。同時,公司存貨週轉天數由2017年的171.37天增至233.33天。

在企業回款速度下降與存貨積壓的雙重施壓下,上市以來,愛迪爾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連續四年爲負。

爲打開市場,愛迪爾開啓了併購的“開關”,在與世紀緣、深鑽所“無緣”之後,收購了大盤珠寶、千年珠寶、蜀茂鑽石等子公司。

受此影響,愛迪爾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也常年爲負。2015-2018年,公司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分別爲-1.12億元、-0.51億元、-0.81億元、-1.15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產生的經營現金流量淨額歷年處於淨流出狀態,公司不得不從銀行貸款來解決資金短缺困境。

2015-2017年,公司的籌資現金流淨額分別爲2.75億元、5.37億元、1.89億元,其中,取得借款收到的現金從1.43億元增至5.77億元,愛迪爾似乎一直在“借債經營”。

到了2018年,因籌資現金流流入不及流出,償還債務支付的現金爲8.24億元,同比增長103.96%,愛迪爾出現上市以來首次籌資淨額流出狀態。那麼,若愛迪爾“借無可借”,公司未來是否會陷入資金鍊斷裂的困局呢?

對此,愛迪爾表示,公司將加強與各金融機構及貸款銀行的溝通,提前做好續授信放款安排,同時把控融資借貸風險控制,並於今年引入福建省龍巖國資背景戰略股東。

不過,愛迪爾的“跑馬圈地”正在導致財務費用的“水漲船高”,進一步侵蝕公司業績。

根據年報,因票據融資增加,貸款利息分期攤銷,貼現息一次性記財務費用增加,2018年愛迪爾的財務費用爲4561.04萬元,同比增長139.08%。

此外,2015-2018年,愛迪爾短期借款由1.13億元增至5.34億元,複合增長率爲47.44%。短期借款的激增直接導致公司利息支出的增加,2018年公司利息支出4227.91萬元,同比增長52.86%,佔財務費用的比重高達92.7%。

實控人質押風險高企

雪上加霜的是,愛迪爾現金流枯竭的同時,實控人蘇氏家族的股份幾乎全部質押融資。

截至2018年年底,蘇日明及其一致行動人蘇永明、狄愛玲的股權高度質押,質押比例均在其所持公司股份95%以上,且蘇清香(蘇永明之妻)也質押了其所持公司股份的90.6%。

此前,受股價下跌影響,2018年10月18日,蘇永明質押給浙商證券(601878)的部分公司股份被浙商證券平倉,平倉股數共計199.98萬股,佔公司總股本的0.6%。彼時愛迪爾股價降至歷史低點4.6元/股。

愛迪爾前路未卜:信披漏洞“甩鍋”員工疏忽 資金鍊緊繃下高管密集“出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