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专注于婴幼儿睡眠问题及高需求宝宝的养育

这阵子一连在悟空问答收到了好几个关于婴幼儿睡眠时长的提问,有的妈妈担心宝宝睡得太少了,有的担心睡得太多了,有的还觉得宝宝睡得不够踏实,担心影响生长发育。

在回答这些问题时,我发现,同一个问题下的其他回答者,往往都比较随性,更多是在凭感觉、凭经验来定义婴儿的睡眠。比如,有的回答者觉得新生儿一天可以睡16-20个小时,有的回答者觉得小婴儿晚睡晚起也没关系……

emmmmmmm,我们还是从比较科学的角度,来讲讲婴儿到底应该睡多久、如何判断婴儿是否睡够了吧!婴幼儿睡眠时间总量参考表

婴幼儿每天到底该睡多长时间呢?给大家一个参考标准,下图是来自美国国家睡眠基金会于2015年发布的全年龄段睡眠时长建议:

图中有根据年龄划分的建议时长、正常范围内的上下限,以及不推荐的睡眠时长。大家可以比对一下。

再贴一个,来自《法伯睡眠宝典》的婴幼儿睡眠时长建议:

注意:法伯的睡眠时长推荐总体有些偏少

不过,这些都是参考值,毕竟人体的生长不是像科研一样精确,有一些偏差都是正常的。我在美国国家睡眠基金会查询的时候,看到他们不同的文章,关于同年龄段的睡眠建议也会有半小时到1小时的偏差。婴幼儿睡眠时间统计注意事项

结合图中的时长建议,我们会发现,很多时候妈妈们觉得宝宝没有睡够,但事实上,宝宝已经睡得足够多了。

比如新生儿阶段,很多人觉得宝宝吃了睡睡了吃,一天要睡上20个小时,但事实上,16个小时就足够了,全天有8个小时的清醒时间呢。

再比如9个月左右的宝宝,晚上8点睡到早上7点,上午9点半睡1个小时,中午睡2个小时,有的妈妈还觉得睡得不够,但其实已经算睡得很多的宝宝了。

关于睡眠总时长统计,妈妈们也常会有一些误区,因此我们建议:

1、不要凭感觉算时间,而是要纪录下来

我理解很多妈妈带孩子很累,总是陷在吃喝拉撒的循环里,于是便会直观地感觉宝宝睡得太少了。但事实上,绝大部分的宝宝是睡够了时间的,如果我们还要求他们继续睡更多,自然就会出现睡得短、醒得频繁的情况了。

因此,如果想判断宝宝是否真的没睡够,我建议大家用笔记下来,现在有很多APP也很方便,随时可以纪录,几秒钟就能完成。连续纪录一周,再综合判断婴儿的睡眠情况。

2、打盹儿、迷糊也要算时间

有的妈妈算时长只算“整睡眠”,比如夜间的深睡眠时间、午觉时间,而忽略了迷糊、打盹儿的时候。

其实,迷糊、打盹儿也是要算在睡眠总时长里面的。

因为婴儿睡眠周期和睡眠模式的制约,他们一个睡眠周期只有45分钟左右,而其中有一半时间都是浅睡眠,因此,浅睡眠和小睡也是婴儿睡眠的重要组成部分。

特别容易忽略的是打盹儿,有的宝宝很喜欢打小盹儿,白天会有好多次,这样的结果就是,整睡眠被拆成了一个个小盹儿,看似睡得很少,其实已经睡够了。当然,我们还是建议不要让宝宝打盹儿,而是合并成正常睡眠。

如何判断婴儿是否睡够了?

都说睡眠有助于生长发育,父母们都很担心宝宝没有睡够,特别是睡眠时间偏少的宝宝。

不过一般来说,很少有宝宝真的是疾病性地睡眠过少,大部分睡眠偏少的宝宝都属于“夜莺型”宝宝,也就是说,属于天生睡眠偏少的孩子。

其实这种现象也很常见,我们周围也有这样的朋友,有的人总是睡懒觉起不来,有的又瞌睡特别少,熬夜早起完全没问题。所以都属于个体差异,不用过于担心。

那么,怎么判断宝宝是否睡够了呢?提供以下几个参考标准:

1、婴儿每次都是自然醒来,且情绪好,没有过多的起床气。

2、婴儿每次入睡也是平静入睡,而不是哭闹不休,累到睡着的情况。

3、婴儿白天很少打小盹儿,玩耍、吃饭等时候精神状态都很好,不会打哈欠、犯困、呆滞。

4、婴儿的情绪很好,不会无缘无故发脾气、易怒、焦躁、烦躁不安。

如果没有这些情况,那就说明宝宝是睡饱了的,就不用担心啦!

当然,如果宝宝的总体睡眠时长远低于上文表格中推荐的时长,那就需要就医排查一下

小婴儿不像成年人,没有学习、工作、生活的压力,他们无忧无虑,心里唯一惦记的就是吃和玩了,也因此,小婴儿的睡眠不会像成年人这样“抓紧时间”,他们随时可以睡觉,也就会出现一些因为“贪玩”而造成的睡眠时间缩短的现象。都是正常的,不用太担心。所以,你家宝宝属于睡眠多还是少的呢?欢迎留言,咱们看看夜莺宝宝多不多

我是一个睡渣宝宝的妈妈,在心力交瘁中开始学习婴幼儿睡眠知识,因为懂睡渣妈妈的苦,于是决定与大家分享我的所学心得。

业余时间码字不易,请多赞多转发,谢谢啦^ _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