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睡眠专家韦斯特说,夜惊相对少见,大约只有5%的孩子会发生这种情况,其中男孩居多,并且会一直持续到上小学。如果父母有过夜惊或梦游的历史,孩子发生夜惊现象的比例会更高。

关注我:专注于婴幼儿睡眠问题及高需求宝宝养育

我们都经历过这样的情况:宝宝半夜睡觉时,突然大声尖叫、手脚挥舞,好像遇到了什么可怕事情,有时候我们大声喊他,他也仿佛不认识我们一样,依然自顾自地大喊大叫、甚至推开我们……

遇到这样的场景,爸爸妈妈怎么可能不焦虑呢!

一方面担心宝宝是不是遇到了什么事情,导致心理阴影,夜里做噩梦

另一方面,更担心宝宝是不是身体上有什么被忽略的病痛不适。

不过呢,好消息是,我们几乎不用过于担心。

睡眠专家韦斯特在她的《韦氏婴幼儿睡眠圣经》一书中,关于这个部分的第一句话就是:这都是很明显的现象——任何一种都不代表严重的情感困扰或障碍。

今天,我们就来根据婴幼儿夜间醒来的4种情况,做出介绍和分析。第1种:婴幼儿在睡眠中突然大声哼唧、哭闹、翻身

这种现象在婴幼儿阶段更为常见。

因为婴儿的睡眠模式和儿童、成年人都不同,他们的睡眠周期只有45分钟,并且其中有差不多一半的时间都属于浅睡眠。

也就是说,婴儿的睡眠就是非常不踏实、睡不长、容易惊醒的。婴儿需要在成长的过程中慢慢学会接觉,度过这些频繁而来的睡眠周期交替期,才能逐渐睡得长、睡得踏实、睡得好。

因此,在睡眠周期交替之时,很多婴儿都会出现哼唧、哭闹、翻身、扭动等情况,有的宝宝表现比较激烈,或者刚好有冷热不舒服、想尿尿、胃肠胀气等情况,就会更加明显,并且有可能彻底醒过来,这时候因为还没睡够,宝宝又困又烦躁,自然就会哭闹不休、难以安抚了。

解决方法:

这种睡眠周期交替之时的苏醒,与噩梦、病痛等都没有关系,就是一种正常的现象。

家长们根据宝宝的睡眠特性,选择观察或者安抚,帮助宝宝度过这个阶段,进入下一个睡眠周期即可。

第2种:噩梦

每个人都会做噩梦,因此不用过于焦虑孩子的噩梦。噩梦是自然发展的一部分,在2~3岁时达到最高点。

噩梦发生的原因:

孩子们经历了变故、打击、被欺负、受伤害

疾病、旅行、作息改变、高强度声光刺激等

很多时候没有什么原因,就像我们成年人有时候也会莫名做噩梦一样

噩梦为什么让孩子感到害怕?

噩梦发生在睡眠的快速眼动阶段,也就是说,是可以被记住、回忆起的梦境。

这个阶段的孩子有丰富的想象力,但却缺乏足够地区分现实和想象的能力。所以有时候会分不清楚噩梦和现实。

孩子们会以为梦中的怪物真实存在,或者说只要睡觉就会遇到怪物,从而产生恐惧。

我们如何缓解宝宝做噩梦?

让孩子不害怕他的房间和小床,白天多在卧室和小床上活动,消除抵触感

告诉孩子,当你睡觉的时候,爸爸妈妈就在隔壁看书,保证会随时进来陪你

减少有可能造成孩子噩梦的因素,比如说:可怕的电视(有时候动物世界那些捕捉的画面,我们看起来没有什么,孩子却会感觉到恐惧)、可怕的故事、造型有可能让孩子感觉到不适的卡通、玩具(比如只有一只眼睛或者有三只眼睛的玩偶)。

平时不要用怪物、大灰狼等去吓唬孩子,以期让孩子听你的话

可以和孩子一起做一些“防噩梦仪式”或制作“噩梦防御工具”,比如一起用绒布玩具把小床围起来“生成结界”,比如制作一个捕梦网、一个防噩梦拍,在睡前“拍”走噩梦。

好梦暗示,比如,睡前和宝宝一起畅想,今晚梦一个公主的城堡吧!把孩子从恐惧噩梦的心理暗示中引导出来。

第3种:夜惊

夜惊是一种最让父母感到可怕,但其实并无大碍的现象。表现为:

孩子突然惊声尖叫、挣扎乱动、出汗、心跳加速、紧闭双眼或睁大眼睛,程度比噩梦更夸张,无论家长怎么呼喊,好像听不见一样不理会、也好像看不见父母。

有的时候还会伴有一定的梦游。

持续时间大约5~15分钟后平息。

往往他们醒后并不记得梦见了什么,也不会产生恐惧感。

夜惊一般发生在入睡后2小时之内。

睡眠专家韦斯特说,夜惊相对少见,大约只有5%的孩子会发生这种情况,其中男孩居多,并且会一直持续到上小学。

如果父母有过夜惊或梦游的历史,孩子发生夜惊现象的比例会更高。

为什么会发生夜惊?

一般认为与压力、作息改变、换环境、生病、快速发育期、白天强刺激过多导致大脑没有充分休息等因素有关。

夜惊发生的频率并不高

为什么夜惊不用太担心?

因为夜惊是发生在非快速眼动阶段,也就是深睡眠期,这时候我们是不会做梦的,因此,孩子并没有什么恐惧感,醒来后也不会记得这件事情。

孩子出现夜惊怎么办?

一般来说,建议不要打扰他、不要去抱起他或者试图唤醒他,因为这有可能延长夜惊的时间,只需要平静地陪伴和安抚他就好

实际操作中,我知道父母很难做到冷静对待,所以,也可以尝试通过开灯,抱起走出房间改变环境等方式唤醒孩子,但一定不要激烈与孩子对抗,如果无效,不要强行唤醒,耐心等待即可

第二天不用和孩子提起这件事。

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和足够的睡眠时间

如果夜惊频繁发生,就需要纪录一下发生的规律,然后在可能发生夜惊之前的15分钟叫醒孩子,比如让他翻个身,嘟囔两句,或者活动一下都可以,看是否可以打破孩子的睡眠节奏,减少夜惊。韦斯特提到,这个干扰过程,可能会需要2个星期。

第4种:梦游

根据《儿科睡眠问题临床指导:诊断与治疗睡眠问题》一书显示,15%~40%的孩子都至少有过一次梦游,3%~4%的孩子会频繁梦游。

因此,如果孩子出现梦游,不用过于担心。

梦游的表现:

类似于夜惊,发生在深睡眠期,入睡后2小时内,不会做梦,因此醒来后也不会记得

梦游时看起来是醒的,但表现得很茫然

不会表现出害怕或恐惧

孩子梦游该怎么办?

保证孩子的安全,比如安装防护栏、锁好门

不要叫醒他,而是尽量温柔地引导他走回去

保持睡眠充足和规律的作息

终于在半夜完成了这篇关于夜醒的文章。

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分不清孩子的噩梦和夜惊,然后往往孩子害怕噩梦,家长担忧的却是夜惊。

希望这篇文章,可以帮到你们你还有什么帮助宝宝减轻噩梦恐惧的小方法?欢迎在评论区分享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