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觀念:濱湖區剛開發時與政務區如出一轍,2007年合肥房價(均)3700元/平,而同期濱湖房價只需3千/平遠低老城區。真正使本地人反思在2016年底,地鐵1號線的運營加上當年房價翻一番,才知道濱湖的房子物有所值。

合肥濱湖於2006年11月15日正式掀起開發序幕,晚於政務區開發4年多。外來人口不僅喜歡在政務區買房,而且熱衷於濱湖區的房子。

一、外地人對濱湖區房子的認知

(一)經歷非凡:安徽省勞務輸出破千萬人爲全國之冠,在濱湖買房均來自在一線城市或江浙地區打拼的非合肥籍安徽人,就業地均比合肥發達。他(她)們視野開闊、思維超前,其經歷、閱歷、收入、洞察力等綜合素質均在合肥人之上。曾經耳濡目染蘇州老城區與新區房價的逆轉,也耳聞目睹上海浦東的崛起和深圳從小漁村的發展歷程,從而使他(她)們返鄉置業首選濱湖新區買房堅定了信心!

(二)政策引導:合肥市從2010年末~2014年8月1日限購期間,外來戶無資質在老城區購房,只能選擇在非限區的政務和濱湖等郊區買房。政策層面上支持非合肥籍的外來戶在濱湖購房消費需求,從而推進濱湖樓盤的雄起。

(三)資源外遷:a教育資源:首先外遷優秀中小學到濱湖,不能外遷的建分校。將老城區的合肥師範附小、45中、一中等學校遷移濱湖落戶,將屯溪路小學、實驗小學、壽春中學、48中、168中學等中小學在濱湖建校區。營造濱湖優質教育資源吸引外來戶眼球,激發外來戶在濱湖的購房熱情。

b醫療資源:濱湖醫院(三甲)早已運營,長海醫院(三甲)正在建設中,將於2021年10月投入使用,婦幼保健院和口腔醫院濱湖分院(三甲)剛進入施工階段。醫療完善方便買房者就近就醫的要求,對濱湖樓盤起到推動作用。

c行政資源:2011年合肥合併巢湖和廬江向南延伸拓展了空間,爲推進東向發展融入長三角奠基戰略佈局。2016年4月1日省政府正式搬遷濱湖新址,行政力量將濱湖拉昇到置頂的高度。使得省政府周邊樓盤的房產彌足珍貴,其中葛洲壩中國府房價到達35000元/平。

(四)資源傾斜:A交通傾斜:在城市公共交通規劃上向濱湖傾斜,合肥第一條地鐵開建就是濱湖至火車站,建設中的5號地鐵線通往濱湖。第三輪地鐵規劃等待發改委審批,其中7號、8號地鐵線均經過濱湖。交通便捷吸引外來戶在濱湖買房落戶,促進濱湖樓市的熱銷。

B產業傾斜:建設濱湖科學城總面積491平方公里,將濱湖、經開、高新三個區組合爲一個整體並定位爲國家級合肥濱湖新區,等待國務院批准。其中,包括國家實驗室核心區、大裝置集中區。依託合肥科技創新崛起發展新興產業、先進製造業和先進服務業。

濱湖的發展正迎合外來戶買房自住或投資理念,正中外來戶下懷。也是外來戶在濱湖買房的理由所在。

二、本地人對濱湖房產的認

(1)觀念:濱湖區剛開發時與政務區如出一轍,2007年合肥房價(均)3700元/平,而同期濱湖房價只需3千/平遠低老城區。濱湖在本地人腦海裏是巢湖北岸的大圩區,是沼澤地或不毛之地的代名詞。本地人“寧要市區一張牀、不要郊區一間房“的觀念根深蒂固,更看不上濱湖這塊荒郊野外的地段。

(2)配套設施:本地人在老城區居住習慣成自然,老城區配套設施齊全生活安逸。郊區開發的樓盤在交通、上學、醫療等公共資源配置跟不上,給工作、學習和生活帶來不便。

(3)安於現狀:本地人依舊沉浸在老城區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陶醉在淮河路步行街的市井及李鴻章故居、包公祠、逍遙津、四牌樓、廬州府城隍廟之中。只滿足於眼前現狀、享受眼前生活,對濱湖未來發展認知不足。

(4)目光短淺:本地人就業於合肥,外省發達地區從未打拼過,外面的世界五彩繽紛毫不知情。2016年12月26日合肥地鐵1號線正式運營,許多本地人第一次座地鐵,那場面是坐無虛席、人滿爲患。可想而知本地人之前對"地鐵房"、"地鐵樓盤"一知半解,更談不上去遙遠的濱湖購買房子?

(5)不缺房:本地人有房住,即便缺房也是通過棚戶區改造獲取回遷房,更願意回遷在原址或附近不遠的熟悉環境內。

真正使本地人反思在2016年底,地鐵1號線的運營加上當年房價翻一番,才知道濱湖的房子物有所值。如今濱湖房價(均)2萬,市區新站和瑤海房價才1萬3~4千。

濱湖經過十二年的發展今昔乃天淵之別,此濱湖非彼濱湖。

老城區只是合肥的爸媽,政務區纔是合肥的傾城女兒,濱湖區卻是撐起合肥家業的長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