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二、爲什麼要有筆畫的粗細變化。一、書體、碑學與帖學和書法個人風格,是影響點畫粗細變化的三大因素。

一部書法史,就是一部變化史。書體的演進,書寫工具、材料的變化,書寫姿勢的變化,筆法和結體的變化、書法風格的變化等等,都促使書法在變化中發展,在發展中變化。變化是書法藝術的靈魂。

筆畫粗細對比,是書法最基礎的對比;筆畫粗細變化節奏 ,是書法藝術最基本的節奏;粗細變化,是最基礎的變化,也是最重要的變化。因而,必須認真研究這種變化,對這種變化的重要性,有足夠的認識,足夠的重視,足夠的書法實踐和書法表現。

一、書體、碑學與帖學和書法個人風格,是影響點畫粗細變化的三大因素

(一)書體。不同書體是影響點畫粗細變化的根本因素。按粗細變化由小到大排序:篆、隸、楷、行、草。

1、篆書:此書體本身不要求筆畫有有太大的變化。

書法筆畫粗細變化之考察

書法筆畫粗細變化之考察

2、隸書:比篆書有較多的變化

3、楷書:開始點畫粗細變化的一般規律:

密細疏粗、

長細短粗、

左細右粗。同樣的豎畫,左豎細,右畫粗。

書法筆畫粗細變化之考察

橫細豎粗。這時橫畫和豎畫粗細變化的總規律。但不同書法家的書寫習慣和風格不同,二者之間的對比度也不相同。如在唐楷中,歐陽詢的楷書中筆畫粗細基本一致,沒有特別大的對比,顏真卿的楷書筆畫粗細變化就比較明顯。

4、行書:

書法筆畫粗細變化之考察

5、草書

由於草書簡潔,快捷的需要,點畫特點發生了很大變化。孫過庭對此有很精闢的見解:"草以使轉爲形質,點畫爲性情。"草書沒有筆直的豎畫和橫畫,撇和捺都可以處理成點。因而,草書基本上由點和曲折連環的線條構成,所以,草書筆畫粗細的變化,主要體現在線條粗細的變化。線條形態千變萬化,可以說,草書線條粗細變化沒有規律可循,也不應該有規律。

書法筆畫粗細變化之考察


書法筆畫粗細變化之考察


(二)碑學和貼學:碑派書法的特點是簡約、厚重、大氣、生拙。其中“厚重”這一特點,主要是指點畫厚重。碑派書法中,筆畫普遍粗重,筆畫之間的對比度不明顯。

書法筆畫粗細變化之考察

而帖學書法的筆畫一般比較細,但是筆畫之間的粗細對比度卻非常高。

書法筆畫粗細變化之考察

(三)個人風格。不同書法家的書法風格是影響點畫粗細變化的個性因素。如:

1、總體以細筆畫爲主——宋徽宗的“瘦金書"

瘦金體,是宋徽宗趙佶,在學習褚遂良和薛稷、薛曜兄弟的基礎上,把瘦勁一路發揮到極致所創的一種字體。這種字體運筆靈動快捷,筆跡瘦勁,但至瘦而不失其肉。雖以細筆畫爲主,但並不是均勻的沒有變化的純細筆畫,而是細中有粗,提頓明顯,變化豐富,風格獨特。如撇如匕首,捺若切刀,豎鉤細長,個別連筆則如遊絲飛空。 筆畫纖細,收束處往往鋒芒畢露。

書法筆畫粗細變化之考察

其實,與寫粗筆畫相比,細筆畫更難寫。杜甫說:“書貴瘦硬方通神"。“瘦”易“勁”難,寫“瘦金書”,需要極高的書法功力和涵養,後人習其書者甚多,然得其骨髓者寥若晨星。

書法筆畫粗細變化之考察

“瘦金書”雖風格獨特,但筆畫形態有點走極端。且不說難學,重要的是不符合大衆的“中庸”、“中和”的審美心理,點畫太過鋒銳。

2、總體以粗筆畫爲主——金農的漆書

清代金農是“揚州八怪”之首。既然是第一怪,在書法上也不負怪名。他獨創扁筆書體,兼有楷、隸體勢,墨色烏黑光亮,猶如漆成,時稱“漆書”。

金農書法的筆畫形態,與宋徽宗比,走向了另一個極端。其字以粗筆畫爲主,一反橫細豎粗的普遍寫法,橫劃粗重而豎劃纖細,沒有輕重的線條變化和圓潤的轉折用筆。宋徽宗主要用筆鋒書寫,而金農乾脆把筆鋒剪去,像小刷子一樣書寫。

書法筆畫粗細變化之考察

金農漆書,是碑學一派書法的極端化變種。和宋徽宗一樣,由於太極端,不在書法主流。但確實豐富了書法的百花園。是一朵奇葩。

書法筆畫粗細變化之考察

3、粗細筆畫共存,對比度適中——顏體楷書

瘦金體和漆書的點畫粗細變化,走得是兩個極端,而顏體楷書介於而者之間,點畫粗細變化特點是:橫輕豎重、撇輕捺重、左輕右重、多輕少重。

書法筆畫粗細變化之考察

顏真卿把筆畫粗細變化,融入到每一個字中。而且有比較穩定的變化規律。他的楷書一反初唐書風,行以篆籀之筆,化瘦硬爲豐腴雄渾,結體寬博而氣勢恢宏,骨力遒勁而氣概凜然,端莊雄偉。

書法筆畫粗細變化之考察

顏真卿楷書的筆畫粗細變化規律,被廣泛應用到行書的書寫中,並進一步得到發展。如啓功書法中粗細變化有了新拓展。一個字純細筆畫或純粗筆畫;一個字一部分粗筆畫,一部分用細筆畫,整體上再穿插安排。

有人說啓功的字好學,因爲特點太明顯;有人說啓功的字很一般,筆法比較簡單,好學。不管怎樣,這也是啓功先生的書法創新,也應該給予應有的尊重和讚賞。

書法筆畫粗細變化之考察

二、爲什麼要有筆畫的粗細變化

通過筆畫的粗細變化,營造視覺上的對比感、層次感、動感。如此,書法纔會具有更強的表現力和感染力。有無變化事關審美,變化的方式和度,關乎書法風格。每一件好的書法作品裏,都融入了豐富的變化,且各有特色。

《寒食帖》中,以字的大小變化爲主,筆畫粗細變化爲輔,墨色變化再次之。

書法筆畫粗細變化之考察

《祭侄稿》中,以筆畫粗細變化和字的輕重變化爲主,墨色變化爲輔,字的大小變化次之。

書法筆畫粗細變化之考察

蘭亭序中,各種變化十分豐富,但幾乎所有的變化都趨向“中和”,被譽爲“天下第一行書”,當之無愧!

書法筆畫粗細變化之考察

三、 如何進行點畫粗細變化

(一)靠提按筆法。用筆鋒就容易寫細筆畫,用筆肚就人與寫出粗筆畫。提和按,是塑造粗細筆畫的主要動作。提,就是將毛筆適當提高,使毛筆入紙的深度變淺,毛筆提得越高,筆鋒接觸紙的面積就越小,寫出來的筆畫就越細。按,是加大毛筆入紙的深度,入紙越深,筆鋒或者筆肚接觸紙的面積越大,寫出來的筆畫就越粗。在書寫過程中,提按變化豐富,作品就耐看,提按變化少,作品就平直。

(二)粗細變化有法又無法。自古以來,對於筆畫的粗細變化,人們已經進行了方方面面充分的探索,也留下各具特點的書法作品。在這些探索中,人們把大家普遍接受、符合大衆審美的變化方法,給與總結學習運用。我認爲,這些探索成果儘管已足夠我們學習仿效,探索仍然是無窮盡的。如果變化窮盡了,書法就永遠停滯不前了。事實上,探索從沒有停止,不管是全新的探索,還是局部的、微觀的探索,都是有益的嘗試。說這些的目的,就是我們在繼承的同時,不能侷限於照搬,任何有價值的書法家,都是變革家,創新家。在塑造書法之美方面,都貢獻出了自己的精彩。

(三)避免粗細變化中的誤區

1、變化太小,太單調,不生動。一般而言,要想做到筆畫始終一樣粗細,各個點畫一樣粗細,是件很難得事。比如寫篆書,要把筆畫儘量寫得一樣粗細,也是要經過特別的訓練和長久的練習。但在寫篆書以外的書體時,提按變化少,作品就平直,沒有節奏感。

2、變化太大,極粗極細,不協調。粗細變化要符合審美、要適度。有的一個字中筆畫粗細對比太大,有的相鄰字粗細對比太大,都是人爲做作的結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