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零件的結構形狀,既要滿足設計性能要求,還需符合加工工藝要求。因此,有必要了解零件上的常見工藝結構。

一、鑄造零件的工藝結構(包括過渡線的畫法)

鑄造零件的工藝結構包括取模斜度、鑄造圓角、鑄件壁厚等。

1. 起模斜度

鑄造零件毛坯時,爲了方便取模,常在鑄件壁上沿起模方向設計出一定的斜度,即起模斜度。對於斜度不大的結構,可不在圖形上畫出,但須在技術要求中用文字說明起模斜度值。如圖1所示。

圖1

2. 鑄造圓角

鑄造零件毛坯時,爲防止鑄造砂型落砂,避免鑄件冷卻時產生裂紋或縮孔(如圖2),鑄造表面相交處均做成圓角過渡,如圖3。鑄造圓角在圖中一般應畫出,各圓角半徑相同或接近時,可在技術要求中統一注寫半徑值,如未注鑄造圓角R3~R5等。

圖2

圖3

由於鑄件表面相交處有鑄造圓角存在,這使兩兩表面的交線變得不太明顯。但在零件圖上,仍須畫出表面的理論交線,只是要求在交線兩端或一端留出空白,這種交線通常稱爲過渡線。過渡線的畫法與沒有圓角情況下的相交線畫法基本一致,兩者的不同處見圖4所示。

圖4

3. 鑄件壁厚

爲避免鑄件冷卻時產生內應力而造成裂紋或縮孔,鑄件壁厚應儘量均勻一致,不同壁厚間也應均勻過渡,如圖5所示。

圖5

二、金屬零件的切削加工工藝結構

金屬零件的切削加工工藝結構包括倒角和倒圓、退刀槽或砂輪越程槽、鑽孔的合理結構、凸臺和凹坑等。

1. 倒角和倒圓

爲了便於裝配,在軸端或孔口常加工出倒角,如圖 6 ( a )所示。爲了避免在階梯軸或孔上由於應力集中而產生裂紋,在臺肩轉折處常加工出圓角,如圖 6 ( b )所示。零件倒角和倒圓的型式及尺寸由國標規定。

圖 6

2. 退刀槽或砂輪越程槽

爲了在切削時容易退出刀具,保證加工質量,常在加工表面的臺肩處加工出退刀槽或砂輪越程槽,如圖 6 ( c )所示。砂輪越程槽的結構和尺寸由國標規定。

3. 凸臺或凹坑

爲了降低機械加工量和保證裝配時零件間接觸良好,常在零件表面作出凸臺或凹坑,如圖 7 所示。

圖 7

4. 鑽孔的合理結構

爲了避免鑽孔時軸線偏斜和鑽頭折斷,孔的軸線應垂直於孔的端面。因此,傾斜表面上有鑽孔結構時,應設計與鑽孔方向垂直的平面、凸臺或凹坑,如圖 8 所示。

圖8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