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清科集團、投資界、新芽主辦的2018中國創業武林大會於2018年9月18-20日在北京香格里拉大酒店舉行。本屆大會設立包括人工智能、企業服務、高端製造、新零售、泛娛樂、金融科技、醫療科技與器械等在內的16場行業視聽風暴,橫跨3大熱門領域、萬家精品項目以及百餘家參評機構與行業媒體的強力支持下,彙集各領域領先的知名投資人和創業者進行一年一度行業的靈思碰撞。

  此外,國內首家投資維度的企業評選——V50風雲榜、新芽榜也將現場決出年度榜單。該榜單已陪伴創業者十三年,被譽爲“行業投資風向標”。

  在《醫藥產業戰略佈局》圓桌論壇中,天匯紅優&天匯蘇民投創始合夥人、董事長袁安根,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於保榮,中科院創投總經理曾軍,平安創投管理合夥人張江,環球律師事務所合夥人趙博嘉參與討論,清科資本合夥人喻聚蓉擔任本場主持。

2017年超900億投向醫療,爲何生物醫藥最“受寵”?

  喻聚蓉: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作爲東道主首先感謝各位的到來,今天在場的都是醫藥產業的深度粉絲。今天的主題是武林大會,我們有幸請到了各大門派的武林高手,在座有三位非常資深的醫藥產業投資人以及醫藥產業的專家、專業的律師,下面先有請投資人代表做自我介紹,可能的話我們結合一個武俠人物。

  袁安根:各位好,天匯成立近3年,是一個年輕的投資機構,但是起點還是比較高,我自己1991—2000年在機關工作,但是做了7年的證券市場研究,中國第一代證券分析師,在2001年以後進入到復星醫藥體系,從事VC、PE的投資和二級市場的投資併購整合,應該說從事醫藥醫療的投資有18年。

  於保榮:大家好,我是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的於保榮,我的研究方向是健康經濟學、醫療保險、醫改,我本身是學醫的,碩士畢業以後當了5年零一個月的公務員,當時在衛生部是計劃財務司,1998年參與制作醫保,後來辭職出國讀醫療經濟學博士,回來以後一直在大學裏面當老師,醫保、醫藥、醫改這些都在研究。非要找一個武林人物,我印象最深的是《笑傲江湖》,當時看令狐沖,他是正當的門派出來,自己後來離開門派,我也是這樣,我從國外回來從副教授到教授用了5年時間,我就一直在瞭解各個行業,從醫療行業、商業健康保險、健康管理、養老、互聯網醫療所有的這些,這幾年像令狐沖一樣很孤獨的去探索,希望我們的研究能夠和實踐結合起來,謝謝大家。

  曾軍:大家好,中科院創投是一個新的機構,如果非要用武俠說可能是大的武林幫派,中科院分佈在全國各地,有104個研究所,還有3所大學,像中國科技大學是比較知名的,很容易形成一個大的體系。我們是去年5月份開始籌備,大的背景也是院領導向李克強總理彙報,怎麼讓中科院在國家創新驅動大背景下發揮好的作用,更早的是2013年習總書記到中科院來提出新的要求,要把科技轉換,推動國家創新戰略。中科院創投管理公司發起和設立管理中科院成果轉化基金,面向的是全國100多個研究所和3所大學,我們和很多的地方政府有很緊密的聯繫,投資人大部分是地方政府,大家希望有很多尖端的成果能夠產業化落地到地方政府去。

  我們主要投資的領域是生物醫藥,還有TMT、先進製造,另外還有材料、能源、化工也是中科院覆蓋比較廣的。基金是今年2月份設立的,3月份開始投資,短短半年的時間有20多個項目,我們的速度越來越快,每年都會投出七八十個項目的速度,有將近三分之一的項目是跟生物醫藥相關的,目前投資的都是科學院的項目,明後年我們可以投資一些中科院以外項目。

  張江:大家好,我來自於平安集團平安創投,負責平安單個醫療投資,在平安創投裏醫療是非常重要的版塊,過往4年裏差不多在醫療投資超過了60個億,接近50個項目,醫療領域我們都會有覆蓋,包括醫療服務、醫療信息化、診斷、器械、生物醫藥等,今年我們在投資的醫療企業在A股、港股、美股都有上市。平安因爲是保險,保險在醫療行業裏面的佈局非常廣泛,除了平安自有的公司,包括醫保、商保,好醫生等等其他的醫療科技公司以外,金融本身已經有7萬億的管理資產,醫療這塊要做成集團兩大聚焦之一還有非常長的路要走。

  趙博嘉:大家好,我是環球律師事務所的合夥人趙博嘉,我們團隊專注於醫療行業,着重於醫藥、醫療服務,包括器械類的企業投融資併購和上市,感謝清科邀請我們來做分享。在江湖中中介機構是很難混的,整個醫藥健康領域,法律監管跟不上創新的節奏,會存在很多灰色地帶,對於一箇中介機構來講不夠了解這個行業,不知道商業實質會發生什麼樣的問題,有可能給投資機構在投資過程中埋了很多坑。作爲一個好的中介機構,要懂得行業、深入行業、專注於行業,才能更好地爲企業和投資機構保駕護航,我們爭取能做一個新時代的好鏢局,爭取不要被投資機構和企業滅門,爲大家做好服務。

  喻聚蓉:今天非常高興有各大武林門派的聚首,曾總提過中科院有廣大的民衆基礎,我們在此華山論劍,討論醫藥產業幾十年的發展變化,尤其投資人有十年以上的投資經驗,希望大家從醫藥產業的發展變化以及今年資本寒冬市場下怎麼看投資機會?

  張江:今年醫療的投資還是有很大的變化,變化當中有很多的機會,因爲醫療投資的特點是受兩方面的影響,一是醫療本身行業政策的變化,另外是投資行業的變化,這兩個領域金融和醫療都是強監管的。藥監局大刀闊斧的改革,現在又有一些變化,具體怎麼樣也不是特別清楚。但是另一方面,在國內也接觸過一些新藥企業,感覺壓力非常大,一個是國內的政策不是特別的確定,另外國內新藥引入的速度大幅度加快,所謂中國的創新藥馬上面臨國際新藥引入的競爭。從資本市場來看,投資行業銀行的錢去槓桿,資本市場上港股的情況至少會給大家開個大門,但是進去以後效果不如預期的好。

  我覺得首先要對應所處的投資階段;第二個很重要的是要專注於自己最擅長的事情,不一定要做大而全的東西。另外,偉大的公司往往都是在寒冬的時候誕生的,可以看看當年騰訊、阿里之類的,誕生沒有多久就寒冬了,沒凍死的都是偉大的,這個時候其實是一個很好的騰籠換鳥的時機,在市場非常好的時候容易出現劣幣驅逐良幣,在市場緊縮的時候這些好的公司纔有機會出來,那些不行的公司會自然被淘汰,這是我的觀點。

  喻聚蓉:張總代表的平安投資偏重於後期,我們下面有請中期投資的代表給我們做一些分享。

  袁安根:我們是武打派,原來在復星醫藥實際上在做中後期,剛纔喻總定位成中期投資,這個也是非常準確,當然我們更快的成長往早期項目走。對於中國醫療行業發展的狀態,我濃縮了幾句話。在當前三去一降一補大的環境之下,包括醫藥醫療行業在內的所有行業都已經進入了一個補短板的狀態,補短板意味着什麼?意味着專業纔有力量,創新纔是根本,行業的監管稱做監管迴歸本質,產業迴歸規律,競爭迴歸創新,而我們投資迴歸價值。我們還是圍繞技術,圍繞特定的商業模式去尋找好的標的。對於當前行業發展狀態,我們投資策略是專業化、早期化、平臺化、國際化,尤其是用國際化的思維去關注一些創新技術和模式纔是企業和投資機構重點關注的,謝謝。

  喻聚蓉:袁安根總也是跨界人士,從早期的政府再到產業的從業人員復星高管,現在做投資,也是地方資金非常好的代表。接下來請曾軍總,曾軍總很早階段做了一家非常成功的香港上市公司,之後將近二十年在投資行業活躍,本身是學生物醫藥的,非常有幸能夠回到本專業帶領中科院一衆兄弟把早期投資做出自己特色,我們有請曾軍總分享。

  曾軍:謝謝喻聚蓉總的介紹,我本人專業做VC投資是11年,2008年之前做了17年的實業,做電子類的產品,現在這個公司是行業中最大的企業,被外企收購、私有化了,我原來是做實業背景出身的,一直堅持做早期投資,在6年前,堅持做成果轉化,就是早期中的最早期。中科院去年要組建中科院自己的創投機構,我加盟進來,是因爲這些年一直在做非常早期的科技成果。剛纔我提到了我們這個機構有三個大的領域,生物醫藥、先進製造、新材料新化工,這些也是結合了中科院100多個研究所分到這幾個大的領域去。看投資機會,整體上來講從去年到今年,投資確實是越來越貴、估值越來越高,投資的好項目越來越少了,但是我們再看幾大板塊,生物醫藥我們認爲是相對機會最多的領域,雖然是冬天,但是也有一絲春意。半導體芯片在中國也出現類似的情況,我們專注於在生物醫藥領域早期的投資,怎麼來把握這個機會?就是要專業化,我們基金的週期非常長,大概十年,那麼機會在哪裏?只要這個企業是真正的創新有價值,一定會有比較好的投資,現在早期的投資生物醫藥價格也是比較高的,我們從中選擇估值更加合理的項目。現在團隊將近100人,有三分之一成員來自於中科院,技術背景非常好,投資經驗兩三年很快能夠衝上來,還有三分之二來自於業內。

  喻聚蓉:從三位投資機構總結下來一定要回歸專業,堅持價值投資,異軍突起。接下來有請於教授,很難得今天能夠請到一位資深的學者,請您分享中國醫藥醫改二十多年大的變化,想聽聽資本對於醫療產業發展的看法和建議。

  於保榮:20年醫療和醫改的變化影響最大的是醫療保險的建立,2001年的時候世界衛生組織出了一個世界衛生髮展報告,把聯合國的成員健康衛生的四個指標做了排序,其中很重要的是衛生籌資和健康籌資,整個社會這一年看病的錢有多少是老百姓掏腰包的,有多少是政府出的,有多少是保險出的,中國在這些國家裏面排了倒數第四。我們政府很要面子,突然發現沒有面子,2003年就建立保險,這是一個進步。我本身搞醫療保險,中國資本嚴冬大環境我是比較同意的,我覺得國內給予企業的成長環境並不好,特別對實體企業,實體企業不好,技術再發達也不行,一定要有很強的底座把它給撐住了,否則泡沫化了,這是我擔心的地方。

  利好的方面,我們的醫保在進步,籌資水平在提高,老百姓對這方面越來越重視,對政府形成一定的壓力。我這幾年一直在想從研發到成果轉化到市場和企業的併購市場行爲到生產,在不同的階段都有需要,可能一些小的東西會簡單一點,有的也會需要大量的資金,我一直希望社會治理結構進步,有的時候從上層建築很難,我現在覺得技術會推動社會的進步。

  喻聚蓉:於老師一直很深度的看到醫藥醫改的問題,也不遺餘力的推動變革。我們下面有請趙女士講下在醫藥醫療行業的觀察,我相信作爲女性我們的樂觀能夠給大家鼓鼓勁。

  趙博嘉:說到資本寒冬,因爲這個概念好像去年甚至更早就有人提出來了,去年我印象特別深刻,我們合夥人開會,一說到2018年大家怎麼過?都特別緊張,今年年初大家都還是很惶恐的,很擔心今年沒有項目,但是我感覺到現在爲止,我們整個醫療團隊這塊的項目相比去年來講,是穩中有增的,我大概算了一下,去年我們整個團隊完成了大概有30個投融資併購的項目,今年到現在也已經有20多個了,所以從目前來看,項目總量不會比去年少,應該還會有所增加。但是從種類上來看是有變化的,去年我們有很大塊業務代表上市公司,或者是已上市公司在做併購,今年A股大盤3000點之下之後這塊業務幾乎是暫停的狀態了,今年優秀的生物製藥,包括一些早期的項目,有很多高端的醫療服務的,特別是專科醫療服務早期的融資是非常活躍的,除此之外在一些大的國企背景的投資機構、保險公司、一些大的國際外資機構整個的投資,PE階段的投資和併購也是很活躍的,我們的工作量還是很飽和,暫時沒有感覺到寒冬的感覺,但是明年怎麼樣,確實是不知道。

  從整個大環境來看,經濟肯定是一個影響因素,我個人還是很看好醫療這個行業的,我覺得這個行業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大家看現在的政策環境,對比一下十年前、二十年前已經寬鬆很多了。我剛畢業是2004年,畢業開始做律師,那個時候做的投資項目和IPO的項目,公司很多是有原罪的,所謂的原罪就是其實作爲一個小公司的時候找不到正當的融資途徑,只能作爲集體企業去掛靠,或者是其他的方式,可能過程中都不合規,包括我們曾經做的IPO企業裏,有的企業快上市了發現控股人有犯罪記錄,投機倒把罪。而現如今政策環境寬鬆很多,至少我們很多的創業人才有很好的技術,有很好的團隊,能光明正大的融到錢做自己的事業,我還是蠻感激自己生活在現在這麼一個時代,而且我也很看好醫療這個領域,我是願意花更多的時間在這個領域來深耕的。

  喻聚蓉:這邊跟大家分享一組數據,2017年整個醫療投資的案例數是947起,披露金額的是500多起,大概的金額總額是900多億,今年上半年是54.6億美金,400億左右,同比增長1.35倍,近幾年來創下了醫療健康投資的新高,看起來是一個資本寒冬,但我相信醫療健康這樣一個市場不是那麼冷,在不太冷的環境下面,我們還是要看好一些值得共同去改善的問題,整個中國醫療衛生的支出5萬多億,許總也有講到,醫藥中間會佔到3萬億,從醫藥工業到流通到零售覆蓋的範圍比較廣,現在的企業醫藥工業接近5千家,醫藥的流通有1萬多家,醫藥零售現在目前從要點統計來看是40多家,目前從產能的角度來看還是或多或少的有優化的空間。

  我們接下來請投資人代表和學者律師跟我們分享一下,往後怎麼去看醫療投資的挑戰和機會,今天在場更多的是創業者以及醫療投資新的投資人,我們想大家能不能借由這樣的話題給各位一些建議,有請張總,張總現在是醫療投資協會H50的聯席主席,能夠代表國內非常活躍的投資機構的意見。

  張江:我是後任主席,剛纔提到醫療投資現在來看並不是那麼冷,昨晚倪總也提到今年的50強裏面醫療企業是前所未有的入選進來,這也說明了在現在的這種形勢下,投資相對來說偏向穩健,可能也是互聯網的熱點多,各種小黃車、小藍車,醫療健康本身需求相對來說非常剛需,看病只會越來越貴,臺灣健保從1000多到8000,這個支出增長非常快,美國每年保持10%幾的增長,這個市場越來越多,又是非常的剛需,另外技術的創新一直在推動,是由新技術、新療法帶來的升級,所以在這裏面的投資併購本身有很多的細分領域存在併購的機會,剛剛也提到了五千多家工業企業,幾千家醫療商業公司,這裏面存在大量的併購,或者是整合的機會,上市公司不一定併購,但是上市公司存在被併購的形式。

  第一個,整體醫療投資的機會我覺得相對於其他很多的行業,相對來說還是不錯的,還是很暖。第二個,在這裏面可能會遇到一些整體的問題,包括去槓桿帶來的影響,還有一些藥監這方面帶來的影響,但是整體來說這是騰籠換鳥產業升級的機會,創新的公司在這裏面只會受益,總的來說還是機會大於帶來的負面影響。

  袁安根:我給他們的定位叫高冷,冷是正常的,因爲政策的因素、技術的因素很多這種一些沒有真正技術含量的企業一定是找不到投資的,從我們在座的創新型的企業來講,只要技術真的是領先的,想辦法找到懂你的那些機構,像我們的天匯基金,我們基金有國家財政部、發改委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創業投資領導基金,也有奧賽康這些業內比較知名的民營資本,也有像江蘇省政府投資基金這樣的地方政府主流基金,他們這些出資人選擇了我們這樣的機構,也就是看中了我們這樣的機構在很也在轉型升級階段已經關注哪一些標的,所以說從創業者來講一定要有真正的新技術、新模式。在座的有一些可能是新成立的投資機構,新成立的投資機構來講,我們不能一哄而上,我們天匯是聚焦到早期的創新型的企業需要什麼,需要臨牀CMO,需要未來進入到產業化階段的CDMO,需要未來生產出來以後需要GPU、GSO,對於這樣的市場機會,我們專業的投資人一定是要聚焦到我們潛在的投資標的,他們的訴求就是我們的基金整合資源和我們投資的方向,我們成立三年以來,我們現在投了將近4個億,賬面還有4個億的資金,今年上半年盡調了16個項目目前沒有投一個項目,我們也在觀望一些機會,找到真正合適的標的。早期的項目、中期的項目,有需要跟我們這樣專業的投資機構和一些在CIO、CMO已經儲備了很好的標的和一些資源的機構,和這樣的機構合作會讓您的企業創業和發展相對來說有更多的整合資源的機會,讓您的精力更加聚焦,謝謝。

  喻聚蓉:我們也可以用一句話給臺下的觀衆做一些寄語。

  曾軍:中科院在這方面有非常好的研究機構,比如上海藥物所爲代表,我們跟上海藥物所合作兩個基金,從分所到CIO、CMO的基地,包括基金都是我們來一起合作的,生物醫藥和器械,包括診斷在中國是一個朝陽產業,國際上還是比較早期,我們做創新的投資,投資好的企業IPO,投資有希望和有價值的企業可以被併購,在中國一定會成長出大型的通過併購完成的中國自己的藥物企業,當然也包括診斷、器械,我覺得這個機會還是非常多的,有挑戰,挑戰在於技術的難度,市場需求是剛需的,機會是在中國。

  另外說最後一句話,中科院是做創新,對創新進行服務、投資的,一句話就是做創新的事業,投資創新而有價值的項目。

  喻聚蓉:我們還是讓專家難得的機會跟我們分享的更深入一點。

  於保榮:你們是做實業的微觀一點,我相對來說宏觀一點,原來叫精準醫療、互聯網醫療,包括養老這方面,大家前幾年認爲是熱點,比如互聯網醫療我花了一段時間專門做研究,因爲現在大的醫療體制我不認爲能夠顛覆現在的看病,我曾經認爲基因診斷和靶向藥是解決很好的手段,過了一段時間靶向藥耐藥性也很強,技術的發展有階段,各位投資者比如投資到醫療醫藥這個領域,現在信息太多了,我們一直在說創新,要聽一些業內專家的,哪些是真的科學,哪些能夠代表未來的方向,各位有一些長遠的眼光,不是投機一把就走掉的。

  趙博嘉:我就最後一句話總結,希望咱們在座的各位大俠無論在融資,還是在投資的過程中,記得早一點請一個靠譜的鏢局爲你的投融資保駕護航,我們的環球律師事務所團隊是專注於整個醫療大健康,希望有機會給大家提供精誠的法律服務。

  喻聚蓉:我代表清科醫療的同事們給大家做個小廣告,清科醫療用投行和投資的兩種方式,做好創投的服務,爲投資機構以及企業從零到上市的每個階段提供全方位的服務,我們投資是從早期跟後期做了深度佈局,這是我們資管和創投兩大平臺現在在做更深度的參與,也希望能夠通過清科這樣的類似於像紅花會這樣的組織,我們沒有明星,但是我們希望能夠爲醫療的企業以及醫療投資人造更多的明星,爲大家更好的服務角度,希望能夠跟大家更多的一起來參與。

  我們還是希望請嘉賓把寄語說完,我們就一句話。

  袁安根:從創業者這個角度聚焦真技術,從投資人的角度對於我們創新項目精準賦能。

  於保榮:我們要用技術的力量推進中國的進步。

  張江:平安努力做好有實力的資本。

  喻聚蓉:我的最後一句話是想說同行的人和同去的地方同樣重要,甚至更加的重要,剛纔諸位的分享會給諸位啓發,亂拳打死老師傅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我們迴歸到專業、價值,我相信這也是新老投資人以及在座的創業企業最好的時代,我們相信春天即將到來,謝謝各位,謝謝在場的嘉賓,謝謝。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