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艾葉,買艾葉,兩塊錢一把!”在安徽省亳州市譙城區人民中路73歲的王大爺吆喝着。王大爺介紹說,端午節即將來臨,在皖北亳州有過端午掛艾葉的傳統習俗。他和老伴每天用三輪電動車拉着艾葉到城裏進行銷售,每天能夠賣出150把左右,收入300元老人很知足。

“艾草是農村很常見的野菜,最近幾天,每天我和老伴到溝塘邊、樹林下收割艾葉。”老人說,他老兩口兩個小時能夠收割的艾葉100多斤左右,根據艾葉的大小進行分揀,然後再用繩子包紮成小捆,方便銷售。

“俺們這個歲數,幹了一輩子農活,根本閒不住啊!”王大爺說,他們來自譙城區農村,端午節前期進城賣艾葉已經20年,正好趁端午節正上一點零花錢。

在古代,端午節掛艾葉有除瘟,避邪,求吉祥的說法,一直延續至今。一位殘疾老人家花兩元錢買了一把艾葉帶回家,求個吉祥平安。

“這幾天收割艾葉都是在太陽出來之前收割好,否則收割後的艾草就會脫水枯萎失去賣相,就賣不了好價錢。”老人說,艾草表面有一種絨毛粘在皮膚上會奇癢無比,他黝黑的皮膚已經適應了這樣的環境。

“我和老伴在家裏將長短相近的艾草分類,再把三五根艾草匯成一把,用繩子捆紮,這樣方便銷售。”老人說,農村人掙錢不容易,趁現在身體還不錯,儘量掙點錢,不給孩子添麻煩。

“我很小時候家裏人在房前屋後都種植艾草,主要是端午節那天自家使用,再者自家用不完,還可以到集鎮上出售,換點零花錢。”王大爺說,端午節賣艾葉不僅能給他提供一部分生活來源,還能找回小時候過端午節的記憶。各位朋友,老人講得有道理嗎?歡迎互動交流,更多精彩故事與你共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