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说她在21岁读硕士的时候,在北师大的校园里遇见启功先生,问他:“您怎么每天都乐呵呵的啊?”启功先生回答:“不快乐,那多冤啊!”听到这里。我的眼睛不禁湿润了……

  或许经历过困苦,才知道水仙的芳香。

  就像今年此时,我家客厅水仙的清香,那一朵两朵三朵,在正月初慢慢的展开了洁白与鹅黄,整一个寒冬过去,萧瑟远离,才有了这番沁人心脾……

  人是苦的,不要说那些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农民,不要说那些在城市公交上提着大袋小袋奔向工地的农民工,不要说经历着病苦的病人,也不要说渐渐苍老,行动不便的养老院的老人,只要说起文人,自古而今就有受迫害的,降职被贬的,不得意的,不被理解的,像老舍这样投湖自杀的,难耐人生艰苦的……能活下来,已属不易,更不要说像启功先生这样高寿的,他最懂得时光的稀缺,因为懂得,所以慈悲,所以,他才会说出这句:“不快乐,那有多冤哪!”

  是的,快乐与不快乐,在于自己的选择,在于自己心境的蜕变,面对同一种景况,我们会有不同的心境,这境界,就有高下之分,只有明白,你才会释然,若不明白,摆脱不了终究是苦,面对同一杯咖啡和茶,有人品出苦,有人品出浓香,这就是不同。

  在中大,也有乐天派的教授,像黄天骥老师,每次学生遇见他总是非常乐呵的骑着单车飞驰而过,他已是满鬓白发的老人了,还指导着我们的合唱,接受着报社的专访,参加学生的婚礼,可以说,他入世得也很开心。

  快乐,是一种天赋。(2012-1-27)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