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句话已经家喻户晓,比喻成功和失败都是因为一个人,早在秦朝末年,刘邦在萧何的举荐下得到了韩信这位名将,在韩信的帮助下,刘邦最终消灭项羽,匡扶天下,如果没有韩信的帮助,恐怕垓下之围会成为第二个彭城之战,但是在刘邦平定天下后,吕后逐渐对韩信起了杀心,趁刘邦不在的时候,吕后密令萧何召韩信进宫,韩信对萧何当然十分信任,没有任何犹豫就来到了长乐宫,然而韩信过高的估计了萧何的忠诚,当韩信一进宫,就被提前埋伏的将士捆绑起来,最终韩信被宫女用竹剑杀死,可怜一代名将竟这样憋屈的死去。

  后来人们便用这句成语比喻失败和成功都源于一个人,在《王姣鸾百年长恨》一书中曾记载了这样一个爱情故事:一位小姐因为荡秋千的时候丢了自己的罗帕,而这块罗帕恰巧被邻家的公子捡到,两人就此相识,从此成就了一段旷世情缘,而这位公子后来返回自己的故乡苏州,两人就此相隔千里,这位小姐因为终日思念对方,悲痛万分,最后因病去世,手中仍然拿着当年的罗帕。因此便有了这句“始终一幅香罗帕,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千古名言。

  正所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这是亘古不变的规律,只是韩信虽然有极高的军事才能,却不能理解功成身退的道理,最终为自己招来杀身之祸,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韩信的死也是必然的,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聪明的刘邦不可能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即使自己在位时能镇住韩信,但是自己的后代就未必了,为了大汉江山的长久稳固,刘邦不得不除掉韩信这样的潜在威胁。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