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醫院稿件(有圖) - QQ郵箱

    老“糖友”林阿姨反覆在同一部位注射胰島素,導致該部位皮下脂肪增生,降低了藥物吸收效率,血糖依舊高居不下。護士瞭解到她是因爲對胰島素腿部定位不準,才總是注射腹部,最終致該部位皮下脂肪增生,這個問題在糖尿病患者中普遍存在。最後,護士熬夜縫製“胰島素腿部定位帶”,獲得患者和家屬的點贊。

    63歲的林阿姨是個有6年糖尿病病史的老“糖友”,爲了控制好血糖,從去年起每天都得靠胰島素來維持。近一週來,林阿姨遇到怪事,每天按時注射胰島素但血糖依舊高居不下,只好帶着疑惑來醫院調血糖。

    在武漢市中心醫院後湖院區內分泌科,細心的管牀護士張冬雪發現,林阿姨的肚子上佈滿針孔,但摸上去很硬,這說明是由於她長期在這一個部位注射胰島素,單隻皮下脂肪增生。皮下脂肪增生,會降低了藥物吸收效率,導致血糖波動。所以,即便林阿姨每天按時按量注射胰島素,但血糖依舊高居不下。其實,爲了防止糖尿病患者在家中注射胰島素導致的皮下脂肪增生,醫生都會跟患者強調,腹部、大腿、上臂和臀部,在這些部位輪換注射,這樣就能大大減少皮下脂肪增生。張冬雪通過和林阿姨深入溝通,發現,林阿姨也知道不能老在一個部位注射,可手臂上要是密密麻麻的有好多針孔,夏天的時候露在外面很是難看,臀部不方便自行注射,大腿上面的注射點位老是定位不準,無奈只能每次把針打在肚子上。張冬雪一邊安慰林阿姨,一邊指導婆婆如何在大腿部位注射胰島素。可學了兩天,林阿姨還是覺得掌握不好注射範圍。

    李阿姨的情況讓出生於1990年的張冬雪很上心,她聯想到其實很多“糖友”也是這樣,爲了圖方便總是在腹部注射胰島素,這幾年因皮下脂肪增生來住院調血糖的患者也不在少數,其原因就是患者們對其他注射部位的定位不瞭解,特別是大腿上的。雖然患者在住院期間,護士能夠幫他們打胰島素,也會告訴他們不同注射部位的定位點,但大多數患者回家後時間一長都忘記了。

    前日,張冬雪萌生了爲林阿姨製作“胰島素腿部定位帶”的想法。在護士長易蘭的指導下,張冬雪下班後在家裏,將自己的一條舊牛仔褲改造縫製成“胰島素腿部定位帶”。“胰島素腿部定位帶”的正面挖出14個孔,按照注射範圍的規範,這14個注射定位點中每個孔的直徑爲1.5釐米,每個孔之間的間隔爲1釐米。“胰島素腿部定位帶”的四個角用縫製上布袋,方便使用者固定在大腿上,熬夜一夜,大功告成。第二天,張冬雪將“胰島素腿部定位帶”送給林阿姨。林阿姨將“胰島素腿部定位帶”系在大腿上後,注射點一目瞭然,使用非常方便,連聲稱讚:“小張,謝謝你,解決了我的大麻煩!”

    該院內分泌科張紅梅主任醫師介紹,胰島素反覆在同一注射部位會導致該部位皮下脂肪層增生而產生硬結和脂肪硬化,導致吸收率下降,所以要經常輪換注射部位。適合注射胰島素的部位包括:腹部、大腿外側、手臂外側1/4處、臀部。很多糖友只會在腹部注射,對於大腿和手臂卻很陌生。由於在同一部位反覆注射胰島素,據統計,注射胰島素患者超7成有脂肪增生。易蘭護士長還建議“糖友”們預混類及類似物的胰島素早餐可選擇腹部,晚上最好選擇大腿或臀部,以避免夜間低血糖的發生。

    在使用過“胰島素腿部定位帶”後,林阿姨和其他病友以及家屬們都非常滿意,並建議張冬雪申請專利,將來能夠給更多糖尿病患者帶來便利。隨後,張冬雪在聽取了林女士的一些建議後,決定將來進一步在改進“胰島素腿部定位帶”,讓患者用起來更舒適,更便利。

編輯:馬遙遙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