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遷建十週年」擺藥的變遷「遷建十週年」擺藥的變遷

醫院遷建十週年徵文活動推出的第28篇文章是藥學部姚玥撰寫的《擺藥的變遷》。從人工脫盒、脫皮、裝瓶、擺杯到全自動機械化作業,科技的發展爲醫院藥房帶來工作方式的變革。從根據藥粒外觀判斷具體名稱,練就一副“火眼金睛”,到輕鬆靈活解決簡單機械故障,爲適應時代、醫院的發展,地壇人在提升自身素質和技能的奮鬥之路上不斷努力前行着。

「遷建十週年」擺藥的變遷「遷建十週年」擺藥的變遷

“黑的白的紅的黃的,紫的綠的藍的灰的,你的我的他的她的,大的小的圓的扁的,好的壞的美的醜的,新的舊的各種款式各種花色任你選擇……”愛聽歌的朋友可能一下就能看出這是許哲佩的《氣球》中的歌詞。我要講的可不是氣球,而是每個患者住院期間要喫的小藥粒。

「遷建十週年」擺藥的變遷

回想起十年前老院的擺藥室的工作場景,現在依舊是歷歷在目。一排排長長的擺藥盤上碼放着一摞摞的小藥杯,三兩位藥師正低頭盯着醫囑單眉頭緊鎖,片刻後雙手飛快地將各種五顏六色的小藥粒從一個個貼有標籤的棕色玻璃瓶中轉移到綠、白、黃、紅四色小藥杯裏。這樣的工作會持續整個上午。在短暫午休後,藥師們又要開始準備第二天所需的藥品了。所有的藥粒從脫盒、脫皮、裝瓶、擺杯都是藥師們純手工完成。而且藥師們還練就了一副火眼金睛的功夫,那就是看到藥粒就能從它的顏色、形態、大小甚至是薄厚光澤度來判斷出這是什麼藥。

「遷建十週年」擺藥的變遷

隨着醫院的不斷發展,老院區已經嚴重製約了醫院的發展,遷院已勢在必行。隨着北京2008年奧運會的召開,一座現代化的醫院在北皋地區建成了。現代化的醫院一定少不了現代化的設備,擺藥室也不例外,一臺全自動藥品分包機被安裝到了擺藥室。這可是劃時代的革命性轉變,擺藥工作一下子從純手工的小作坊式作業變成了現代化的機械生產。

在當時,擺藥機可是個稀罕物,全北京也沒幾個醫院在用。它具有準確、高效、衛生等優點,一方面大大降低了擺藥藥師的工作強度,藥師只需將審覈過的醫囑信息傳送到擺藥機,其就會根據醫囑信息將不同患者、不同時間所需服用的藥物依次包在一個個小藥袋裏封好。同時每個藥袋印有詳細的藥品名稱和患者信息,方便護士覈對發放,每年可爲醫院節約大量的人力、物力支出。而且患者拿着一袋袋乾淨衛生小藥包服藥更方便,有助於提高其服藥醫從性。

「遷建十週年」擺藥的變遷「遷建十週年」擺藥的變遷

然而機器偶爾也有發脾氣罷工的時候,我們的藥師們在工作中不斷摸索,不斷學習,從一開始的零基礎到現在能夠靈活應用並能解決一些簡單機械故障,並且在不斷的工作中總結出了一套應用技巧,每年可爲醫院節約不少開支。

「遷建十週年」擺藥的變遷「遷建十週年」擺藥的變遷「遷建十週年」擺藥的變遷

遷院10年來,我院不斷發展,各類綜合學科的不斷建設,日平均住院人數也在不斷增加,擺藥量從一開始的每天幾百包到現在的每天1500多包。這要是按照老院擺藥室的工作模式,增加現有一倍的住院藥師數量也難以用一上午的時間將藥品擺完,更別說按時發放到患者手裏了。可見現在的擺藥工作已經離不開這臺擺藥機了。

隨着時代的發展,當時還是稀罕物的擺藥機已在各個醫院中普遍應用了。而且還更加方便,更加現代化、人性化的自動化擺藥機也已在一些大醫院中得到應用,目前我們已經在着手申請新的擺藥設備了。

遷院後的十年是輝煌的十年,相信醫院在未來的十年、二十年還會創造更多的輝煌。作爲一名地壇人,一名普通的擺藥室員工,我感到十分自豪,我會用自己的努力爲患者提供更好的藥學服務,與醫院一起開創更美好的明天。

「遷建十週年」擺藥的變遷「遷建十週年」擺藥的變遷

作者簡介

姚玥,1984年生人,2006年入職北京地壇醫院藥學部工作至今。

北京地壇醫院

請掃上方二維碼,關注“北京地壇醫院”官方微信公衆號,可瞭解醫院信息、醫療服務內容、健康科普知識、醫院文化等。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