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寶媽和婆婆的矛盾

家裏有了個小寶寶,全家人都躍躍欲試,希望把最好的育兒方法用在寶寶的身上。這本來是好事,但是碰到一件事情,家裏人差點掐了起來。

婆婆覺得,新生寶寶肯定是怕冷的,吹到風非常容易感冒,一下子就把寶寶裹成了一個“小糉子”,畢竟以前她也是這麼帶孩子的,養得健健康康,白白胖胖。

而寶媽就不這麼認爲,寶媽秉承“科學育兒”的觀念,學習了許多育兒知識,看到書上說,寶寶是不能捂得太嚴實的,一來寶寶的體溫調節系統還沒完善,二來束手束腳寶寶也不舒服。

但胳膊擰不過大腿,大夏天的,婆婆還是給寶寶裹得嚴嚴實實的。哪知道沒兩天,寶寶臉上就長滿了溼疹,寶媽就覺得溼疹就是婆婆給捂出來的。一場大戰無可避免,差點要掐架了。

“02寶寶是怕冷還是怕熱呢?

相信這個問題,大家都有不同的答案。以婆婆爲代表的“傳統派”,覺得寶寶肯定是怕冷的;而以寶媽爲代表的“科學派”,就會認爲寶寶怕熱。“傳統”與“科學”的論戰,到底孰是孰非?

答案揭曉——新生寶寶既怕冷又怕熱

新生寶寶身體的各項機能都還沒發育健全,負責調解體溫的系統也一樣還在發育階段,寶寶自己也不知道冷熱,更不會自己增減衣服,需要家裏人的細心呵護,隨時增減衣物。

醫學研究表明,在天冷的時候,寶寶比大人還怕冷,在天熱的時候,寶寶比大人還怕熱。所以寶寶衣物的增減,得根據溫度來決定。

只不過,給寶寶添衣的意思,不是給寶寶裹成“糉子”,而是添加一兩件給寶寶保暖;天氣熱了,也不要太擔心寶寶着涼,適當減少衣服,有助於寶寶排汗散熱,避免痱子。

最佳的做法當然就是維持室溫的恆定,室溫不變,寶寶的衣物自然也就不用時常添減了。但這也不是一勞永逸的,在寶寶喫奶的時候,寶寶會使出全身的力氣,以至出一身的汗,寶媽這時候還是要給寶寶減少點衣服,防止因爲體溫變化過快,導致寶寶感冒。

03如何判斷新生兒是熱是冷?

摸摸寶寶的後頸部,那是寶寶的“溫度計”。如果寶寶後頸部出汗,說明寶寶穿多了;如果後頸部皮膚溫潤光滑,說明環境溫度適宜;如果後頸部冷冰冰的,那說明寶寶很冷,得加衣裳了。

如果寶寶的臉很紅很燙,寶媽先給寶寶減少衣物看看,如果減少衣物後寶寶的體溫還是很高,那多半是發燒了,趕緊就醫處理。

寶寶手腳冰涼,並不代表寶寶很冷,因爲新生寶寶的血液不多,得護住心臟和大腦,再加上寶寶末端循環系統發育不完善,手腳冰冷是很正常的。

很多家長以爲溼疹是“捂出來”的,但導致溼疹的主要原因並不是熱,而是過敏。引起溼疹的過敏原很多,寶媽要注意自己的飲食,保持室內通風。能捂出來的是痱子,因此寶媽要隨時保持寶寶的乾淨清爽。

如果寶寶喫飽了還在哭鬧,寶媽就得看看是不是衣服沒穿對,是太緊了,還是不夠,還是太多了。如果寶寶有打噴嚏、咳嗽的情況,家長不要馬上就認爲寶寶着涼感冒了,偶爾一兩聲是正常的。

小結:大人都會怕冷和怕熱,更別說小寶寶了。當大人覺得溫度舒適,那麼給寶寶多添一件薄薄的衣服,其實也就足夠了,沒必要加太多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