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資租賃公司迎來一波赴港上市熱潮。

港交所信息顯示,鑫橋聯合金融服務控股集團已於日前(2月11日)向港交所提交上市預披露文件,擬由民生銀行旗下的民銀資本保薦上市。

至此,排隊等候港股上市的融資租賃公司增至4家。此前,國際友聯租賃在1月下旬時隔7個月再度闖關港股IPO,海通恆信國際融資租賃、道生國際融資租賃則分別在去年9月下旬、10月上旬提交上市材料,目前這些公司均處於等候港交所聆訊階段。

“信用風險敞口有限”

公開信息顯示,鑫橋聯合成立於2007年5月,是融資租賃服務龍頭企業之一,專注爲中國城市公用基礎設施建設領域提供融資租賃服務及諮詢服務,這也是競爭激烈的一個細分領域。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按2017年合約餘額計算,鑫橋聯合是中國城市公用基礎設施建設行業第二大融資租賃公司,僅次於國銀租賃。

關於自身的競爭優勢,鑫橋聯合明確指出,公司的“信用風險敞口有限”。招股文件顯示,爲儘量減低客戶融資租賃應收款項回收的信用風險,鑫橋聯合在與客戶簽訂售後回租協議的同時,就與金融機構簽訂無追索權融資安排,這被稱爲“背對背”融資租賃服務模式。

事實上,無追索權融資安排在融資租賃行業也是十分普遍的融資方式,但這類融資安排也有兩大業務壁壘:一是融資租賃公司需要開發優質客戶,二是公司要與金融機構有密切合作。

其中,最常見的是結構相對簡單的無追索權保理,該模式無需租賃公司動用自有資金,減小自身信用風險,也能使租賃公司以較低的資產和負債運營。

鑫橋聯合表示,公司客戶基礎較好,絕大多數客戶都是國企、上市公司,在短時間內就能匹配合適的金融機構予以低成本融資,這被視爲公司優於其他租賃公司的優勢。

值得注意的是,鑫橋聯合在融資、收入結構方面對重點夥伴的依賴度頗高。一方面,近年公司管理中的融資租賃交易資金主要依賴於工行,從該行取得資金進行融資租賃交易所獲得的收入在公司近年總收入中佔比約六成;另一方面,公司收入主要來源於少數客戶,2017年度、2018年前三季度公司從前五大客戶取得的業務收入分別佔公司總收入的87%、97%。

根據鑫橋聯合制定的業務策略,公司將繼續鞏固現有客戶基礎,進一步開發新的優質客戶,擴大資本基礎及繼續開發融資渠道,同時繼續加強創新研發和優化管理團隊。

數據顯示,2018年前三季度鑫橋聯合實現歸屬於股東的淨利潤0.89億元,同比增長24%,但與2017年全年淨利潤1.45億元的水平有一定差距。

排隊租賃公司增至4家

事實上,鑫橋聯合此前也計劃登陸新三板,並基於這一計劃進行一系列股權結構調整,但由於2016年5月股轉系統暫停處理類金融企業的掛牌申請,該公司決定終止新三板掛牌的計劃。

截至目前,該公司創始人李然、施錦珊合計持股佔比38.95%,光大控股下屬企業——光控鑽井持有鑫橋聯合32.3%的股份,在紐交所和東京證券交易所上市的國際非銀金融集團歐力士實際控制公司23.75%股份。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10月提交申請材料的道生租賃此前也出現在新三板在審企業名單中,同樣受類金融企業掛牌限制,道生租賃轉戰港股。

此外,海通證券全資持股的海通恆信國際融資租賃已於去年9月底提交上市預披露材料;去年6月下旬就提交上市材料的國際友聯租賃則選擇時隔7月再度闖關,於今年1月下旬再度提交港股上市材料。

不到5個月就有4家租賃公司赴港上市,也意味着港股市場迎來一波融資租賃企業上市小高潮。

截至目前,我國的融資租賃企業總數已突破萬家,業務總規模突破6萬億元,成爲亞洲第一大、全球第二大租賃市場。但在A股上市的融資租賃公司數量很少,境外上市的數量也不多。

其中,已有12家融資租賃公司成功登陸港股市場,除了2015年借殼上市的恆嘉融資租賃之外,其餘11家都是通過IPO的方式完成上市。

“上市對融資租賃公司的誘惑始終是巨大的,一旦上市成功,將大幅提高其公司資信和融資能力,增強融資便利性,有助於公司擴大業務規模,提升市場競爭力。”一位律師事務所合夥人表示。

原文來自: 證券時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