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ntedcircuitboard,簡稱PCB,是組裝電子零件用的基板,是在通用基材上按預定設計形成點間連接及印製組件的印製板。該產品的主要功能是使各種電子零組件形成預定電路的連接,起中繼傳輸的作用,是電子產品的關鍵電子互連件。印刷線路板的製造品質,不但直接影響電子產品的可靠性,而且影響系統產品整體競爭力,因此印刷電路板被稱爲“電子系統產品之母”。

玻纖紗:玻纖紗由硅砂等原料在窯中煅燒成液態,通過極細小的合金噴嘴拉成極細玻纖,再將幾百根玻纖纏絞成玻纖紗。窯的建設投資巨大,爲資本密集型產業,3萬噸的窯爐需要4億人民幣,新建窯爐需要18個月,景氣週期難以掌握,且一旦點火必須24小時不間斷生產,而且過五年左右,必須停產半年維修,進入退出成本巨大。

玻纖布:玻纖布是覆銅板的原材料之一,由玻纖紗紡織而成,約佔覆銅板成本的40%(厚板)和25%(薄板)。玻纖布製造則和織布企業類似,可以通過控制轉速來控制產能及品質,且規格比較單一和穩定,自二戰以來幾乎沒有規格上的太大變化。和CCL不同,玻纖布的價格受供需關係影響最大,最近幾年的價格在0.50~1.00美元/米之間波動。目前臺灣和中國內地的產能佔到全球的70%左右。上下游的關係爲營運關鍵,一臺織布機的價格爲10~15萬,一般爲100多臺可正常生產,但後續的熱處理和化學處理設備的資金要求較高,達千萬級,織布的產能擴充容易,比較靈活。

銅箔:銅箔是佔覆銅板成本比重最大的原材料,約佔覆銅板成本的30%(厚板)和50%(薄板)以上,因此銅箔的漲價是覆銅板漲價的主要驅動力。銅箔的應用較廣,不單應用於覆銅板行業,當覆銅板行業不景氣時,銅箔廠商可以轉產其他用途的銅箔。銅箔的價格密切反映於銅的價格變化,隨着銅價的節節高漲,銅箔廠商把成本壓力向下遊轉移。銅箔產業的高技術壁壘導致國內供給不足,高檔銅箔仍需大量進口,投資辦廠的成本也很大。

覆銅板(簡稱CCL):是以電子級玻璃纖維布爲基材,浸以環氧樹脂,經烘乾處理後,製成半固化狀態的粘結片,再在單面、雙面或多層板面敷上板薄的銅箔,經特殊的熱壓工藝條件下製成的,是PCB的直接原材料。覆銅板行業資金需求量較大,規模小的廠大約爲5000萬元左右,集中度較高,全國有100家左右。覆銅板行業是成本驅動的週期性行業,在上下游產業鏈結構中,CCL對PCB的議價能力較強,只要下游需求尚可,就可將成本上漲的壓力轉嫁下游PCB廠商,但只有規模超大的CCL能在玻纖布、銅箔等原材料採購中擁有較強的話語權。由於覆銅板的產品用途單一,只能賣給印刷線路板廠,當PCB不景氣時,只能壓價以保證產能的利用。

PCB:相對於上下游產業,印刷線路板行業特徵決定其產業集中度並不高;在激烈市場競爭環境中,只有那些市場定位好和運營效率高的企業才具有長期競爭力,一條普通的PCB生產線需要2千多萬人民幣,多層板需投入5千萬,HDI需投入2億人民幣以上。由於產業巨大,分工很細,有專門從事鑽孔等的單站工序外包,低檔產品供過於求。HDI等高端印刷線路板行業屬於資金、勞動力密集的行業,對管理和技術的要求也比較高,往往成爲產能擴充的瓶頸。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