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我国著名的军事家,1955年授予军衔时位于10位大将之首。

1、1908年8月10日,出生于湖南会同县,侗族。

2、1913年入私塾读书,1916年进入国民小学读书,接受新式教育

3、1918年¬—1926年,先后在会同县城、常德读书,积极参加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革命意识逐渐形成。1926年,为了迎接北伐军,和几个同学凑钱买了一支驳壳枪。

4、1927年5月在常德参加声讨“四.一二”罪行的斗争,被当局通缉,被组织送到武汉,被编入叶挺的第20师教导队,任学员班长,成为军人。

5、1927年8月1日参加南昌起义,任起义军总指挥部警卫班长。起义成功后,随大部队南下,向广东潮汕进军。

6、1927年10月,起义军在潮汕失败,随剩余部队与朱德的殿后掩护部队汇合。

7、1927年10月下旬被任命为步兵5连指导员,成为基层军官

8、1928年4月,随朱德上井冈山,与秋收起义部队会师,两个月后调任28团3连连长

9、1930年2月底3月初,在战斗中头部被弹片击中,弹片生前一直没取出,逝世后家人在火化的骨灰中发现。

10、1930年到1933年,先后任红军支队长、师长、参谋长,参加苏区的反“围剿”作战

11、1934年7月,任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参谋长。9月在战斗中右臂负伤,弹头直到1951年才取出。11月任红10军团参谋长。

12、1935年红10军团作战失利,带领先头部队果断突出封锁线,到达闽浙赣苏区。之后开辟浙西南根据地,占据5个县,面积纵横上百公里,部队发展到5000余人。

13、1936年—1937年,在浙江坚持游击战争,粉碎“围剿”,并大力宣传抗日斗争

14、1938年3月,率部开赴皖南,任新四军第2支队副司令

15、6月指挥部队在韦岗伏击日军,打死、打伤日军30多人,炸毁4辆日军汽车。取得新四军对日首次作战的胜利。8—12月,袭击南京中华门、雨花台,在运动中积极打击日军。

16、1939年,积极以游击战打击日军,积小胜为大胜。8月任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副总指挥

17、1940年—1943年,率军北渡长江,先后任新四军苏北指挥部副总指挥、新四军第1师师长。指挥部队积极打击日军、粉碎伪军、顽军的进攻。部队不断发展壮大,同时组织海上部队

18、1944年—1945年,开始向日军反攻,并打击顽固派。

19、1945年11月、12月,展开高邮战役、陇海路东段战役,将山东苏北两块解放区连成一片

20、1946年7月,粉碎敌人的进攻,歼灭敌人5万余人,并取得全歼美械部队的初步经验。

21、1947年1月到6月,全歼敌人7个军,将华东战场由战略防御转向战略进攻,之后率部挺近豫皖苏边区

22、1948年5月,被任命为华东野战军司令,但推辞不受,以代司令指挥战斗

23、6月到10月,先后解放开封济南等大城市,歼灭敌军20余万余人。11月在淮海战役中指挥华东野战军17个纵队(相当于军)作战。

24、1949年任第三野战军副司令,解放了南京杭州,在上海外围歼敌8个军

25、建国后,先后任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总参谋长,1955年授予大将军衔。

26、1984年2月5日逝世。

相关文章